同伴教育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2020-12-26 05:14:53刘家浩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2期
关键词:同伴微信糖尿病

刘家浩

(梧州市人民医院,广西 梧州)

0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多,在快节奏生活背景下,逐步向年轻化趋势发展[1]。糖尿病临床尚无完全治愈方法,只有通过长期用药控制血糖水平,防控并发症风险。在长期用药治疗中,对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知识掌握度,促使其主动遵循健康方式[2]。尤其是同伴教育方法的干预,更利于实现宣教教育目标。但实际应用仍处于摸索性前进阶段,还需加强深入研究。

1 糖尿病患者接受同伴教育的意义

1.1 同伴教育概念

同伴教育也被称作是同辈辅导,属于新型健康教育形式,是指具有相同阅历与文化背景、语言的人共同交流信息,充分利用同辈影响力传播知识技能,以期尽快实现教育目标。常用于疾病防治与妇女能力建设等方面,近几年来在糖尿病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越发广泛,引起了医学界学者的关注,更是成为了研究热点。同伴教育WHO 倡议的“糖尿病同伴支持计划”健康教育理念契合。是指拥有相同人生经历与丰富自我管理经验的患者,组织有相似疾病经历的病友,在问题讨论与经验交流的同时,实现互帮互助,最终实现对糖尿病患者的持续教育与行为干预[3]。

1.2 实践意义

糖尿病治疗对患者依从性与配合度等要求较高,同时也反映了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临床教育护理干预成效。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知识掌握度,纠正错误治疗观念与态度,促使其主动遵循健康生活方式,从而提高自我管理水平与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内容局限,包括疾病知识、注意事项、治疗方法等。健康教育方式包括宣传栏或发放健康知识手册等,但教育持续性差,尤其是对于出院患者。同伴教育的内容丰富,包括分享自我管理经验与参加同伴教育动机、群体互帮互助方法等[4]。同伴教育形式主要以访谈等方式为主,在实践中坚持以糖尿病患者为中心,通过经验分享,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掌握疾病预防与控制等知识,提高学习动机的同时,能够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在持续教育中,对糖尿病患者展开足部管理、运动饮食管理、血糖监测等方面的宣教指导,更利于患者动机与健康行为改善,使其主动规避负面情绪与饮食刺激、盲目用药等危险因素对并发症的影响,从而提高自我效能与治疗信心。采取同伴教育形式,不仅弥补了医疗资源不足弊端,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量与强度负担等,在提高社区与医院糖尿病管理水平的同时,健康教育与并发症预防成效更加优化,实现了医疗资源优化与高效利用。

2 同伴教育实施路径

2.1 小组教育

以小组形式分享自我管理经验,成员在同伴教育小组内处于平等地位,被教育者与教育者是同伴关系。将所有糖尿病患者分为多个小组,每组推选出1 位时间充足且疾病知识掌握度高、血糖控制稳定、愿意服务其他患者、艺术沟通技巧、协调能力的患者充当组长,内分泌科专业护士对其展开专业知识与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明确组长的职责义务[5]。要求组长明确医护人员制定的活动方案与主题,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展开集体活动,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自我管理经验与病情发展状况,督促成员遵循健康生活方式与自我护理,以有效提高血糖控制成效,促使身心状态改善。小组教育更利于提高患者饮食与运动等依从性,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2.2 个体教育

医务人员在社区选拔出有号召力与善于沟通、掌握一定疾病知识的患者作为组长。采取单独辅导或集中授课等方式,对组长展开自我管理知识与自我护理技巧培训,确保组长能够轻松胜任工作。组长负责通知组内成员参与活动,收集糖尿病患者相关信息,并反馈给负责医师,医师围绕问题做出专业指导。个体教育在激发糖尿病患者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患者知识水平、促使健康行为形成、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宣教成效,是传统专业人员直接讲授宣教模式不能比拟的。

2.3 志愿者服务

可以在糖尿病俱乐部中招募同伴志愿者,接受医学专家对访谈技巧与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考核合格后安排病房探访,围绕患者身心问题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定期随医务人员进行家庭随访,调整患者治疗方案,给予针对性健康指导。志愿者贯彻自助或助人等服务理念,结合自身疾病治疗与自我管理经验,为患者提供社会与信息、情感等方面的支持,帮助患者提高健康行为水平,实现血糖水平与并发症有效控制,从而有效降低致残率与病死率。志愿者支持式的同伴教育,是对互动式教育的有效补充,不仅强化了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系统性与全面性,更利于患者自我防护行为能力与自我效能加强。

2.4 微信平台教育

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带动下,开展同伴教育的载体形式逐步呈现出多样化,包括微博与微信等。迎合大众网络社交习惯,创建基于微信平台的同伴教育模式显得尤为关键。微信平台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了患者接受教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获取疾病宣教信息的途径更加便利,实现了与医护人员及时性交流,教育成效随之加强。可通过微信群方式,为糖尿病患者制定个体化宣教计划,患者在群内自由讨论疾病管理经验与教育,同时接受着糖尿病教育。基于微信群的网络同伴教育模式,在改善血糖水平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效果理想。分泌科护士担任微信群教育任务,编写微信教育内容;科主任担任顾问,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或反馈信息等做出专业指导,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知识结构体系,规避低血糖等治疗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除适用于血糖管理外,也可用做患者体重与饮食等方面的管理,以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5 互联网教育

在现代科技发展带动下,使得互联网+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实施成为了可能,宣教工作效率与便捷程度提升,同时迎合了快节奏生活背景下,大众对自身健康管理的需求。信息化手段能够打破持续宣教工作中时间、地域等因素的限制,知识信息得以碎片化传播共享,进一步丰富了持续教育内涵。患者以小组形式加入到网络平台内,营养科医生与内分泌专科医务人员参与其中,协商制定治疗方案,专人负责上传宣教资料与咨询服务工作。患者可通过网络平台咨询,将自我监测结果记录在日记中。内分泌科医护人员应当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电子病历,根据患者信息反馈,为患者制定与调整个体化治疗方案,结合同伴教育更利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2.6 电话随访

电话随访更适用于对微信运用不熟练的老年糖尿病群体,护士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用药与血糖控制等情况,给予专业指导,更利于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与医疗服务满意度的提升。通过短信与电话提供沟通支持,同时由接受过专业知识与管理方法培训的同伴教育者,为患者提供电话咨询与指导,帮助患者从饮食与运动等方面有效控制疾病发展。电话回放实现了对院内健康教育的有效延伸,确保了健康教育持续性与系统性,延缓疾病发展与预防并发症的同时,给予患者更多健康与心理支持,更利于良好医护患者建立。

3 同伴教育模式发展方向

糖尿病同伴教育属于新型宣教模式,在疾病管理领域中的应用起步晚,虽然实践效果满意,但教育体系与实施标准等尚未完善,仍有较大的完善空间[6]。在糖尿病同伴教育模式实施过程中,不仅应当加强实践经验总结,更应当本着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积极借鉴国外模式开展经验,围绕我国医疗资源不足等发展现状,摸索性创建同伴教育与管理体系,从而推动我国糖尿病宣教事业现代化发展。首先,在政策上给予同伴教育模式发展支持,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政策性文件。政府贯彻落实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免费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政策性决定,落实同伴支持教育服务项目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糖尿病健康教育体系完善。其次,在人力资源基础上给予保障,虽然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完善,与服务项目的深入发展,培养专业医护人员的模式越发成熟,为糖尿病宣教工作展开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最后,加大医院与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等现有资源挖掘力度,迎合国情与医疗体制改革进程等综合要素,创办本土化与特色化的糖尿病同伴宣教模式,切实改善我国糖尿病患者宣教现状[7]。

4 总结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提升,糖尿病检出率逐年提高,但疾病预后与并发症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应当加强有效防治措施的研究。同伴教育是我国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展开的新途径,对医疗资源不足与医疗卫生事业压力有缓解作用。在对患者提供社会资源持续性支持与强化自我管理行为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但同伴教育的应用推广效果并不理想,还需在政策与同伴教育师资力量等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实现糖尿病同伴教育模式的多样化与系统性。

猜你喜欢
同伴微信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5:42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1期)2022-08-17 06:14:56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7:20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微信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