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脸时代”的面子和里子

2020-12-25 19:41杨鑫宇
青年文摘 2020年23期
关键词:美貌容颜小张

杨鑫宇

一夕之间,小张火了。原本平凡的小张因为胳膊被爆裂的浴室玻璃刮伤,出现在一档民生新闻节目中,其帅气的面孔让他毫无阻力地成为万人追捧的新晋网红。无独有偶,就在小张意外“出圈”的同一天,有着一副可爱面孔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镜记者王冰冰也凭着容貌登上了微博热搜。

有人说,这是一个凡事都要看脸的时代。这话虽然偏激,但谁也无法否认,不论是在情场还是职场,颜值更高的人总是会在潜移默化中占据这样或那样的优势。学界也早有扎实的研究,证明了相关判断的正确。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表明:如果一个人具备一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突出品质,他人对其在其他领域的评价也会因此上升,而外貌正是人们在初次接触时最容易受到关注的特质。统计数据甚至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大体相同的情况下,颜值与个人的薪酬明显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当我们看到屏幕前的小张和王冰冰时,心情自然是愉悦的——他们就像远处的星光,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因此可以让人毫无负担地欣赏。然而,当我们在身边看到拥有美貌的人获取优势时,星光便成了灼人的日光,难免在一部分人心中炙烤出名为“嫉妒”的火苗。对于这种心态,日本富士电视台的劇集《世界奇妙物语》,曾经推出一集名为《美人税》的科幻短片。在这部短片中,由于公众一致认为美貌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拥有优势,日本政府决定依照颜值的高低,对全体国民差别征税。尽管“美人税”听起来荒诞不经,在技术上也不具备可操作性,但不少网民都真诚地觉得:这个世界确实对长得没那么好看的人不够公平。

公平也好,不公平也罢,在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面前,个体并没有多少反抗的余地。“看脸行事”,在心理学乃至生物学的意义上,都近乎人类的本能,越“美”的人越能在择偶与社会评价上占优,是历史长河中不变的规律。如果说在现代文明与国际秩序尚未彰显的过去,暴力冲突的盛行,让美貌的作用只能屈居于武力之下,在高度文明化的当代社会,美貌的地位自然会进一步提升。也正因如此,今天我们才会看到那么多不分年龄、性别的人,热衷于把钱花在美容乃至医美途径之上。

对于这种选择,我们没有资格贸然做出什么评价。相比之下,把目光投向这种社会现象本身,才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颜值决定个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是件“从来如此”的事,就连自然界的动物,也常常是靠颜值决定谁有资格繁育后代。

但既然我们作为人类,是靠着克服动物天性成为万物灵长的,倒也不妨对此问上一句:从来如此,便对吗?生得一副美丽的容颜当然没错,喜欢美丽的容颜同样没错。但在单一审美的驱动之下,这种风气确实容易造就实质性的不公。

我们当然无法改变也不必改变人类爱美的天性,但对于“什么是美”,我们倒是有不少文章可做。古往今来,有文字记载的审美风潮便有成百上千种,又有谁敢说今天这种逐渐趋同的国际审美,就是“美”的终极答案?对此,“多元审美”或许是一条可行之路。

有人或许认为:一个在主流审美体系下“不美”的人自称“美”,是一种大言不惭。但只要这种主张新审美的人足够自信,能够在社会上形成影响,审美的标准便有可能逐渐松动、分化,让不同群体可以“各美其美”,进而帮助那些在单一审美体系下只能吃亏的人摆脱损失与偏见。

(摘自2020 年9 月25 日《中国青年报》,本刊有删节,豆薇图)

猜你喜欢
美貌容颜小张
故乡的容颜
战“疫”中的最美容颜
巧妙的奉承
有缘人
美貌催眠
感动
谁逗谁
论美貌
谁的青衫负了容颜
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