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0-12-25 00:58谢传会程业炳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融合专业教育

谢传会 程业炳 奚 雷

(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100)

早在2010年,党的十七大就提出希望通过创业带动大学生更好地就业,教育部为了贯彻落实这个决策部署,就要求高校开展相应的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经过多年的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促进学生发展成才,服务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8年,超过265万人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在参与人数上为全球赛事之最,成为面向学生的普惠教育;2018年毕业生创业率已超过3%,超过发达国家平均创业率近一倍,教育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2019年6月,超过两万专职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教学工作;建设中的国家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30个;两批次共200个高校通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认定[1]。

时处新时代,创新驱动是国家既定的发展战略,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强国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未来经济发展将需要大批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受传统理念和体制的约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各行其道,互补不够,导致创业教育的成效不够明显,学生整体创业率和创业水平仍然不高,创业能力有待提升。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与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造就适应时代发展与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补齐在人才培养培养方面的短板,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升级的着力点。

一、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的内涵及关系

(一)两者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旨在通过创新、创业方面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他们创业技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就业和创业。从本质上讲,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延伸[2]。

《高等教育法》中指出,专业教育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本学科专门的知识和理论,具备从事相应的职业的技能[3]。专业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社会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技能,偏重于就业。

表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区别

(二)两者之间的关系

虽然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许多不同,但是它们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方面的目标是一致的。一般而言,创新或者创业活动往往是围绕某一专业领域有序展开的,需要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因此可以说,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有序开展的前提。同时,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会产生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需求,会增强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动力,强化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消化与吸收[4] 57-59。总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紧密结合才能行将致远,实现时代赋予高校育人的神圣使命。

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升级的关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2019年3月,教育部为更好地发挥示范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面的带头作用,就如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工作,明确提出为切实提高创新创业工作成效,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学校育人的全过程,实现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为此,高校必须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着力点。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就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5]。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造就敢闯会创的新时期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2019年3月,教育部在做好2019年度示范校建设工作通知时指出要处理好“思创融合”“专创结合”“劳创融合”等问题,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层次改革[6]。让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教育之中,已成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关键。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现在,时处新时代,通过创新来驱动国家发展,是未来我们要坚持的战略。为实现这个伟大的发展目标,就需要高校承担起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这个重要的使命。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育仍然是以专业教育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重视不够。学生整体创业率和创业水平仍然不高,创业能力有待提升,因此,高校必须认清当前的形势与任务,就必须变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在现有专业教育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推动毕业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必然路径

近些年来,从高校毕业的学生每年都在增加,仅2019年就有834万人。现在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的压力,每年新增的岗位数量有限,供需之间的矛盾使得毕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资金到技生在就业方面面临很大的压力。为了落实十七大提出的通过创业来带领和推动就业,术、从场地到服务,从培训到管理,全方位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和帮助。因此,高校必须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强化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训练,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造就一支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生力军。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以安徽科技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安徽科技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成立于2003年,在培养目标设置上,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坚持“立足安徽,服务地方经济,打造品牌专业”的指导思想,树立了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管理类专门人才的目标[7]。近年来,为实现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学院积极开展工商管理专业的改革与优化工作,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图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一)转变教育观念——强化融合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风向标。2018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针对工商管理综合性强,注重实践与运用的学科特点,明确了其培养规格的重点是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工商管理专业坚持以育人为本,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即面向经济管理一线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为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现代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应用型创新创业管理类人才。同时,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了重新调整,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环节,促进人才培养规格从就业技能型向创新创业型的转变。

(二)变革教学环节——落实融合行动

1.完善课程体系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工商管理专业构建了以应用能力为核心,凸显个性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进一步优化。在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常见的一些通用创新创业课之外,还结合专业自身的特点,开设有《工商管理创客教育-创业实践》《工商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等课程。同时,对现有专业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置,充分挖掘其中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点,在专业知识讲授的同时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灌输。这些课程在内容上紧密贴合工商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衔接;在时间,按照学生成长规律,循序展开;在课程性质上,有必修课,有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自行选择。

2.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强化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变革,借助国家级和省级的各类型MOOC,精品视频网站,借助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形势,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相结合,实现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交互使用,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强度。用适用于创新型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取代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如:案例教学、情景教学、PBL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激发他们创新思维与灵感。在教学形式上,尽可能实施小班化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特点与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发展路径。

3.变革评价方式

为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管理学院出台了《非闭卷课程考核方案》期末考试改变以闭卷为主的考核方式,增加开卷、答辩汇报、课程论文、研究报告、学科竞赛等方式。即使采取闭卷考试,在具体内容方面要增加主观探究性考题的比重,着重考查学生基本理论、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必要都是标准答案,真正促使学生自发地独立思考。加大过程考核比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部分课程在具体成绩评定,可适当考虑把学生、企业导师等主体业纳入进来,形成多元、动态的评价考核机制。从2016年开始,学院推行毕业论文替代管理办法以及毕业论文双导师制,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技能竞赛,真题真做解决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保障措施——保障融合效果

1.加强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水平是影响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关键。为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管理学院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培养战略。在学校相关政策基础上,出台建设“双能型”师资激励措施,大力支持教师去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锻炼;通过与政府与行业协会合作,积极开展师资培训,以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目前管理学院专任教师双能型师资达到95%,到企业挂职教师达到80%以上。同时建有专兼职创新创业导师库,成员涵盖政府部门主管人员、行业协会专家以及企业专家等。为充分利用他们在实践方面优势,通过相应的管理规范,让他们参与到培养方案的编制,教学大纲的修订,理论实践课程的教学,毕业论文的指导等教育教学环节中来,强化学院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教学能力。

2.搭建实训平台

通过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校地行企”四方共同打造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着力构建了种类丰富、功能多元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学院设有经管实验实训中心,主要以模拟沙盘、模拟显示、模拟运营、计算机和相关教学软硬件设备为基本配置,可以满足管理类各专业课内实训和专项实训。校内从2011年就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现已升级为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多个项目经过充分论证,成功入驻,参与度高于同期兄弟院系。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在省内外建立了多个实训基地。总之,学校、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四方通力合作,多途径,多渠道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3.健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学校层面有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院系层面有专门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多年来,两级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联合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保障创新创业工作的有序开展。如参与课题,参加竞赛,发表论文,发明专利,自主创业等可以进行学分认定与转换;可以休学创业,实习弹性学制;明确奖励政策,学生评奖评优,教师职称评审优先考虑等。从2016年开始,管理学院推行毕业论文替代管理办法和真题真做解决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有关规定。参加省级以上大赛,发表专业研究论文等可以替代毕业论文,学生与实际项目与行业企业提前挂钩,实行真题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四、结语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紧密结合才能行将致远。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不仅是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升级的关键着力点,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完成时代赋予高校育人使命的必由之路。但是,由于各高校在办学层次、培养定位、专业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现也不会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办法,需要各高校、各专业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不断地优化。

猜你喜欢
融合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