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基于人才培养战略的新财税教学改革探索

2020-12-24 03:29陈政楠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财税文科融合

陈政楠 王 林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州 350007)

一、引言

2020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启动部分领域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快推进“四新”(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1]。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指出:从世界来看,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呼唤新文科建设;从中国来看,新时代呼唤新文科建设;从教育来看,新方针呼唤新文科建设;从方位来看,世界舞台全球格局呼唤新文科建设[2]。财税专业偏属新文科,强调财税理论、政策、制度和管理的学习和专业技术的深入融合。在新文科协同创新的背景下,多学科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趋势,为新财税教学重塑思维体系和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方向指引。

新时期技术变革正在颠覆当前的社会发展,“互联网+”“智能+”的在线教学模式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新文科亦不例外。传统的财税教学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互联网+”成为新财税教学改革的新起点,在“科教融合、智能化”的教学改革浪潮中,“学习革命”深化到“质量革命”。新时期如何通过学科融合打造新专业新课程,增强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开放教学;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翻转课堂促进财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化发展,值得深思。

图1 《2020年全国高校线上教学状况及质量分析报告》

对于当前新文科建设的影响,国内学者都有着不同见解。武汉大学人文社科教授马费成(2019)认为,从总体上看,各门类学科甚至整个科学都是在高度分化的同时,不断走向综合[3]。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学者曹胜高(2019)表示,在学术研究上,我国文科教育学术原创能力不强,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观照现实不够,使得传统文科在某些领域未能实现超越和创新。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2019)表示,新文科并不是“新技术+文科”或“文科+新技术”,也不能将新文科视为新工具和方法的简单应用,而要真正拥抱和融入新技术,借助现代科技重塑我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体系,更好地回应和阐释科技与人文社会科研之间的逻辑关联[4]。在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志强(2019)看来,推动新文科发展,首先要打破专业壁垒,包括人文社科内部及其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壁垒,以培养科学哲学家、科学思想家等新型人才;同时,高校培养人才不能单独以市场为导向,而是要更多地为科学发展所考虑;此外,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仍需改革,即打破原有的办学观念,打破当前高校和科研制度管理行政化的禁锢。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韩经太表示:“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讲,新文科至少意味着教学方法的改革。”

图2 《2020年影响中国会计从业人员的十大信息技术评选报告》

新文科代表一种融合趋势,借力当前的技术变革进行教学改革,伴随信息技术的场景应用规模不断扩大,整个财税学科乃至新文科刮起了一场深度的学科建设变革风暴,全新的研究模型和方式将推动一大批新型文科专业、方向的发展[5]。人才培养模式也将会随着教学改革的步伐转型,超越当前的专业局限和学科框架,培养出一批专业水平精、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新视野的新型人才。

二、新文科背景的时代需求

自2019年10月教育部提出《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以来,我国财税在制度、教育、观念、应用上开始了一轮自上而下的变革,之前的研究核心多是在课程改革上,少有对国际化财税人才培养方向的探索。新财税教学改革的核心便是把握新时期改革,回应时代需求,立足人才培养,推动“新财税”教学的新融合、新模式、新定位和新视野。

(一)科技新变革引导财税新融合

疫情期间中央立即下发“延期开学、高校在线教育组织管理工作的指导说明”,“停课不停学”的从容举措稳住了湖北高校乃至全国高校。此次疫情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互联网+”“智能”在线教学变革的试金石,证明了在线教育与课堂教育实质等效,也充分说明了在线教学将引领教育改革的发展。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mooc等云学习平台大规模应用,此类翻转课堂给予了师生充足的教学资源,能够进行跨地域跨学科的学习,保证学生学习上更多个性化和自主性的需求[6]。同时,各大院校可以借助在线教育的不同资源,积极探索不同学科间的学科融合充分利用,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目前财税工作中的大部分都是基于算法分析数据,即其本身依赖于算法。大数据引领的科技变革为“新财税”融合提供了契机,在大数据时代以前,财税工作通常是以人为主体负责分析决策,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开展的。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会有越来越多技术融合催生的新产业诞生。云财税、财务共享、中平台等可以计算整合数据并根据数据提出决策方案,这加速淘汰以往会计核算中的繁琐工序,财税工作需要在掌握“财税原理+信息技术”能力下开展,意味着企业将越来越重视对财税科技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二)教学新制度驱动财税新模式

在“1+N”系列教学改革下,财税学科以往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已经过时,推动优化、服务人才培养战略需求、提升专业内涵成为新财税教学改革的新目标[7]。此前我国不断加大财税方面的通识性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将财税问题融合数学、政治科目,引导国民财税意识确立;高等教育阶段则着重把握在财税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财税深度的拓展,从而通过深化财税教育产业链推动我国财税意识国际化,为我国新财税改革提供思想基础。

未来新财税教学将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战略,因而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难以继续施行。结合信息技术资源整合升级教学新制度,利用新时期的“教、学、管”,以国际化财税人才培养为目标导向,打造新型财税科技人才培养理论体系。

(三)产业新应用推动财税新定位

13-14世纪借贷复式记账法提出,蒸汽时代财务报表、账户结算体系创建,电气时代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应运而生,至此确定会计核算体系。信息化时代ERP、SSC、FSSC诞生,构建了财税信息化的底层架构。AI时代大数据、云计算重新定义数据整合,算法、算力、数据源成为新财税产业的新应用核心技术。新财税应用从回顾过去——把握现在——预测未来一步步转变,将引导企业确定未来发展动向,提高企业数字价值创造能力。新应用将财税工作重新定位,数据处理能力逐步成为今后财税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我国的财税制度对比国际水平尚不完善,未来税制更新、行业准则变化将趋于日常化。为了去适应这样一种过程,财税从业人员需要持续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相关技能。财税科技复合型人才的提出,正是考量了新时期新形势的特殊需求,新财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端进行教学改革,促进学科融合、创新财税科技国际人才培养模式。

(四)国际新格局拓展财税新视野

现阶段全球正处于社会发展、科技变革、经济调整的转折时期。随着国际经贸合作等多边外交的开展,全球化经济发展和竞争加剧,各国加速推进本国行业的国际化水平。“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8]我国财税发展规模虽然逐年扩大,但受到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人才教育等不同因素的制约,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财税会计模式。会计模式的趋同性有利于推动会计国际化,将改变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没有足够话语权的现状,从而帮助我国税收营商环境与国际税收改革协同。

表1 《2020年世界纳税报告》

图3 财税信息化发展趋势

新时期“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因此需要立足于国际财税人才培养、打破教育陈规、加大人才培养,目前我国的国际财税人才规模较小,对于应用型本科财税教育建设而言,加快培养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包括探索ACCA、CMA等国际化财税科技人才培养,是拓展我国财税教育的新视野的必然要求。

(A)申请增值税留抵退税所需时间无增值税留底退税制度确立但未全面实践(B)获得增值税留抵退税所需时间(包括税务部门稽查时间)无增值税留底退税无增值税留底退税

三、新财税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义

(一)规划学科教学资源建设

高等教育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跨界融合中正一步步书写新的篇章,探索新时期信息技术在财税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有效促进学科融合[9]。从传统手工核算到电算化发展,再到智能财税云平台处理,变革促使财税行业工作流程和方式深度优化,因此在教学端应侧重财税筹划管理和职业技能培养等方面。

规划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一方面在于结合各地区行政、经济、文化和区位优势,推动高校集群发展,以达到共同推动高等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战略部署的目标;一方面在于加深校企合作程度,注重信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企业需求”一体化。

(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普及化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新阶段的新特征,不同于原来的精英化和大众化教育。现阶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打造个性化、精准化的学习方式。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持续推进高校教学工作的“放管服”,让教师可以探索教学的新模式和新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可以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现代化的学习资源选择适合的发展路径和发展类型。

(三)明确财税教学思政设计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的正确思政观念建设[10]。目前高校教学中的专业课程在教师团队规模、课程建设资源和学生学习时长方面占比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思政意识的建设。落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落实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明确财税教学思政设计,在于培养合格的财税建设者和探索财税各门教学课程中思政教育资源,深度挖掘思政育人与财税从业精神的核心元素。通过将财税专业基本原理同前沿技术有机融合,把财税教学打造成思政+财税无缝衔接的精品课程。

四、新财税教学改革的关键症结

(一)财税人才培养供需脱节

传统的财税教学以基础财税理论和专业技能为主,目前我国多数高校虽然通过针对不同专业方向设置独立培养计划的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质上未打破空泛的教学培养现状[11]。财税人才培养未能与国际充分接轨,技术型人才在技能应用上与实际工作内容不衔接,学术型人才对于财税学术创新探究不够深入,最终无法学以致用,教产研学供需脱节。

明确财税人才具体的培养方向和发展类型,在课程设置上加入学生对财税专业的责任引导,让学生有意识地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状况的专业方向,从而使得学生自愿加大对财税产业革新的关注。

(二)财税教学转型认知差异

新型财税人才培养对财税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问题仍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技术掌握不够硬,在关键技术应用方面有所欠缺[12]。财税教学改革下新旧教学内容比例失调,出现资源结构性偏差。对于教学转型中“如何改、怎么改的实施路径差异”也是千人千面,强调了职业素养和专业意识的培养,却弱化了技能培养在财税教学中的导向作用。

(三)缺乏对毕业生发展持续关注

当前我国财税行业进入门槛不高,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酬较低,通常需要积累大量的业务处理经验才能稳定工作,毕业到稳定就业的过渡期长。高校缺乏对财税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就业状况的了解,这不利于财税教学对于新兴技术在财税领域的应用掌握。对毕业生发展进行全程化的关注,建立起一系列就业建议、反馈机制,根据动态的信息反馈给予准毕业生定制化的就业意见,将有助于高校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向。

五、新财税教学改革的战略举措

(一)探索学科融合新方向

在目前倡导双学位教学的背景下,全方位、多举措地进行学科融合探索,创新“财税+”创新班,围绕国际会计准则、财税惯例开展专业课程+国际课程教学,以国际化财税人才为培养目标。参考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会计与财务实验班,学习国际化财税理论并实践于本土商业模型分析,将工程学院数据分析技术融合财税计量,以培养学生的洞察力。

(二)打造课程开发新思路

开放教学,充分借鉴各类在线教学课程资源,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适配前沿领域课程,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完善多元化精品课程体系。提倡多维度多学科授课,支持和鼓励将会计学等基础课程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联通,开放教学理念,打造一批具有交互性、情境化的翻转课堂课程。

(三)构建财税应用新理论

互联网+财税的兴起,基于云平台结合大数据理念智能化分析,重构了财务工作的开展模式。财税应用上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财务数据分析解读,工作重点从财务数据核算向信息技术数据分析上转移。新财税服务体系的提出将影响整个财税生态,构建了一个新型财税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即重点挖掘财税人才的数据化处理分析能力。

(四)创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实施精细化培养,实现人才再培养,创新“高等财税学术人才培养”实验班。引导学生个人发展,强化本科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及学术交流。如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数理经济学创新班,旨在引导本科毕业生继续攻读深造,探索拔尖财税人才培养道路。

当前我国财税行业处于智能化转型阶段,需要大量能够将“信息化+开发、管理、分析”的技术以及财税专业理论融合的复合型财税科技人才。通过高校、企业及税收机关的协作沟通,多方进行资源互补,建立智能财税创新实验室,搭建科技财税人财库,打造数字财税“产教学”现代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六、结语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推动新财税教学改革还需要打破原有的教学理念,突破当前高校在教学和科研管理中的问题,扭转高校中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观念,从而在新财税教学改革中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猜你喜欢
财税文科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融合》
财税政策助推贵州精准扶贫探讨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探讨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
中国企业在境外的财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