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诊断与改进实施路径探讨

2020-12-25 10:45杨旭东张达志朱涛冷士良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院院校高职

杨旭东 张达志 朱涛 冷士良

高职院校专业诊断与改进实施路径探讨

杨旭东 张达志 朱涛 冷士良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40)

专业是高职院校教学的基本单元。落实学校专业建设质量保证主体作用,做好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基于“8字诊改螺旋”的质量改进策略,设计了高职专业诊改流程和实施路径,实现了专业建设目标链、标准链和任务链的有机衔接,形成了计划、实施、监控、诊断和改进的专业建设质量保证体系。

高职院校;专业;诊断与改进

引言

随着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持续推进,将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一体化设计、常态化实施,正成为各高职院校研究、探索和实践的热点。但是,从推进质量提升或持续改进的角度看,审视目前已经通过诊改试点复核的院校情况(会议交流及学校网站报道),与人才培养质量直接相关的诊改流程与诊改路径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基本状态是理念普及比有效实践探索多、行政管理业务的优化比人才培养工作的改进多、诊改平台建设投入比教学质量保证投入多。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内涵是:“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1]

专业是高职院校教学的基本单元、联系和服务社会的纽带,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内容与支撑。专业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人才培养的质量,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重点关注专业建设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当前,对专业诊断与改进的研究多集中在理论层面,实施和操作层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实际出发,研究如何落地实施专业诊改工作,设计专业诊改工作流程,规划专业诊改实施路径,实现专业诊改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1 专业诊断与改进流程设计

按照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处理)循环也称为戴明环理论,基于“8字诊改螺旋”的质量改进策略,结合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必须与产业对接、必须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流程至少包括以下5个环节,即需求调研、顶层设计、日常监测、阶段诊改和周期诊改。专业诊改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专业诊断与改进流程

1.1 做好调研工作,把握三方需求

专业建设首先要做好调研工作,包括产业、学生以及学校三个层面。

产业调研是指依据毕业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及岗位,对专业服务的产业开展调查研究。其目的是了解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对区域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吸纳就业的能力及潜力,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及标准等方面。

学生调研是指针对培养对象开展调查研究,包括校友、在校生及招生对象。调研校友,可以了解人才培养方案是否满足就业岗位要求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研在校生,可以发现教学和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调研招生对象,可了解其科学文化素养、心理及行为特点、就业和创业规划以及对未来学习生活的预期等。根据调研结果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课程及实训环节,以满足学生未来就业及个性化发展需求。

学校调研是指围绕专业发展环境条件开展调查研究。其目的是了解专业建设现状、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实训条件、科研能力、服务能力、发展预期等。

1.2 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目标任务

通过调研,学校明确总体发展定位,在一个相对较长(一般3~5年)的建设周期内,确定专业(群)的建设总目标(规划)及每个年度的建设任务,并编制与之相适应的师资、课程、实验实训设施等配套专项规划,同时出台相关建设标准和考核方案。[2]二级院部依据学校专业建设总目标(规划),制订本部门的专业建设总目标及实施方案,编制年度专业建设任务及验收标准等。

1.3 做好日常监测,确保任务落实

针对建设任务,确定专业建设质量控制关键点,进一步细化、量化。[3]对关键指标设置观测点及预警阈值,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捕获任务落实过程中的问题并发出预警,形成预警、分析、整改、反馈管理闭环,确保建设任务有效落实。

1.4 做好阶段诊改,实现年度目标

阶段诊改是专业建设实施一段时间后(一般为1年),开展一次专业(群)诊改。各专业(群)以信息化技术平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人才培养年度质量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等数据为依据,对照年度专业建设任务及验收标准撰写诊改报告。

1.5 做好周期诊改,推动建设成效螺旋提升

周期诊改是建设周期结束后,对照当初设定的专业建设目标和验收标准,对所有专业(群)进行验收考核和建设成效评价。[4]学校总体审视建设成果,结合建设过程中发现和解决的问题,开展产业、学生、学校调研,确定新的专业建设总体目标,启动新一轮专业建设,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2 专业诊改实施路径

专业建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和人员广、实施环节多,专业诊改的路径必须能够保障学院、二级院部和企业各方发挥其在专业建设中的质量主体作用,至少包括4个方面:建立组织完善制度、设定目标制订标准、打造平台实时监控和自我诊改持续改进。

图2 专业诊改组织结构

2.1 建立组织,完善制度

2.1.1 建立组织

建立学院和二级院部两级四层的专业诊改工作机构。第一级为学院层面,建设有2个层级,分别为诊改工作领导小组、专业建设委员会。第二级为二级院部层面,设有学院专业建设工作组及专业建设团队2个层级。专业诊改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

诊改工作领导小组是学院质量保证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在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诊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院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拥有最高决策权限,负责策划、指挥和领导学院级别的诊改工作,确定专项诊改工作目标、工作思路、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等,指导和监督各专项工作委员会的工作。领导小组一般由书记和院长共同担任组长,下设几个专项工作委员会。

专业建设委员会: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担任负责人,各二级院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同时吸纳政府或产业界的高级管理成员,主要职能是落实诊改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的专业建设任务,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相关的制度和保障措施,确定学院专业建设总目标,制订学院专业建设规划,编制年度建设任务,协调职能部门工作关系,调配各类资源,调度学院层面的专业建设任务,指导和监督二级院部开展专业建设工作,复核专业(群)诊改报告,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专业建设工作组:由二级院部负责人担任组长,二级院部教学院长及专业负责人为组员。其主要职能是接受专业建设委员会的监督和领导,落实本部门专业建设任务,编制专业建设规划和年度建设任务,指导和监督专业建设团队开展专业建设等。

专业建设团队:由专业负责人担任团队负责人,成员包括一线专业教师、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学生代表等。其职能主要是接受专业建设工作组的监督和领导,开展专业(群)建设调研,编制专业(群)建设规划及年度建设任务,落实专业建设具体措施,组织开展专业自诊、论证和实施整改。

2.1.2 完善制度

梳理专业建设相关的制度、规范与文件。存在盲区和漏洞的,组织修订;缺少制度文件的,组织制订;不适应诊改工作需求的,组织修订完善或是废除。确保专业建设的全流程都有相应的制度规范和约束,确保所有事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5]相关文件大致可以分为约束性文件和规范性文件。

约束性文件是关于具体工作内容、流程等方面强制性的规定,要求必须遵守或执行。例如: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制度、专业调研管理规定、教学团队管理办法、教学督导管理规定、兼职(课)教师聘用管理办法、实验室管理制度、教材建设及应用管理规定、教师进修培训和考核管理办法、教师职称评审管理办法、实习管理规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等,涉及专业建设及教学的所有环节。

规范性文件用来指导开展具体工作,对工作细节提出规范性的要求。例如:专业建设方案编制规范、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规范、课程标准编制规范、校历及教学进程表制度规范、教学设计编写规范、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毕业论文标准等。指导所有参与者能够按要求编制出结构完整、格式规范、满足要求的文件或资料,使专业建设始终在规范的轨道上可靠运行。

2.2 设定目标,制订标准

学院、二级院部分层次确定专业(群)建设目标,打造专业(群)建设目标链。

学院层面依据自身定位、发展现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提出专业(群)建设总体发展目标及年度建设目标。[6]配套确定教学团队、课程开发、实验实训条件、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国际交流合作、教育教学改革等分项建设目标,支持专业(群)建设目标达成。

二级院部以学院专业发展总体目标为依据,贯彻学院专业建设总思路,落实专业(群)建设总体目标,编制专业(群)建设方案及年度建设目标,明确实现建设目标的具体举措。将年度建设目标转化成工作任务,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学院、二级院部分层次确定专业建设标准,做实专业建设标准链。

根据专业建设基础与特色,按照专业(群)建设规划,设置分层分类的专业资源配置标准。二级院部依据专业(群)层次定位,落实专业建设任务,在建设方案中对应设置建设标准、预警标准和验收标准,随时监测建设进程和建设成效。[7]将建设目标量化成一系列的建设标准、预警标准及验收标准,确定影响建设成效的关键控制点,并对应设置控制和监测方法,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总体把握专业建设进程和建设成效。

2.3 打造平台,实时监控

专业建设关联多个职能部门,所需的信息分散存在于各职能部门,需要构建高效、可靠的诊改平台,把已经部署运行的管理系统和社会第三方平台作为数据来源,及时收集相关信息,掌控专业建设进程,发现存在问题并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从技术层面支持专业诊改工作的开展。[8]专业诊改平台架构如图3所示。

图3 专业诊改平台架构

校情数据中心可以从校内已经部署的管理系统中提取和保存诊改所需数据,包括教师、专业、课程、学生、招生、就业等方面的信息。除校内可以获取的数据外,还可以从第三方平台上获取所需的数据,例如:国际、国内、省内专业建设相关的数据。以校情数据中心为基础,平台提供有诊断改进和校情分析两个功能模块。

诊断改进模块提供专业诊改所需的各项功能。将专业建设的任务录入诊改平台,明确建设任务的目标和标准,确定建设周期的关键时间节点,设置好观察点及预警阈值。诊断改进模块自动采集学校管理、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生学习就业等数据,为专业日常监控提供数据支持。当某项任务触发预警后,系统会向任务执行人和负责人发出预警信息,要求及时处理或改进,平台记录预警和改进的过程信息。通过预警,及时解决专业建设所遇到的问题,平稳推进专业建设进程,确保达成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校情分析模块利用校情数据中心采集的校内、校外专业相关数据,可以随时对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全面“画像”,从不同的视角、层次来分析专业建设现状,展示专业建设进展情况。此外,通过对比其他院校的专业建设数据,可以了解本校专业建设水平,查找专业建设差距,为科学确定专业建设目标提供参考。

2.4 自我诊改,持续改进

各专业建设团队依据专业(群)建设年度任务,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专业自诊,撰写专业(群)自诊报告。二级院部以各专业建设团队撰写的自诊报告为基础,撰写院部年度建设总结报告,汇总年度专业建设任务总体进展、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安排等。

学院组织考核二级院部专业建设成效,将年度任务完成率与诊改效果同部门绩效挂钩,在人才引进、招生计划、教学资源分配等方面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力度,激发专业诊改工作内生动力;建立激励和奖惩制度,与相关人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相结合,提高相关人员责任意识,激发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确保下一年专业建设任务顺利推进。

当一个建设周期结束后,学院组织对专业建设成果进行综合评价,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实现专业动态调整和良性发展。[9]以本轮专业建设成果为基础,重新设立下一轮专业建设目标和任务,从而开启新一轮专业建设,形成专业建设成果螺旋上升、递进发展的良好局面。

3 结语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是构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重要内容之一。设计科学合理的专业诊改流程是专业建设规范化的前提,是持续提升专业建设质量的程序化保障。创新符合专业建设特点的诊改实施路径,有利于落实做细专业建设各层级质量主体责任,有利于实施专业建设全过程监控,诊断评价专业建设成效,查找专业建设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但是,由于专业建设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各校专业建设条件的差异性,在推进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类型专业诊断与改进的工作中,尚须加强研究。

[1] 教育部办公厅. 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Z]. 教职成厅〔2015〕2号, 2015-06-23.

[2] 柴璐璐. 高职院校专业诊改流程与实施路径探析[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0 (1): 34-38.

[3] 刘辉, 靳大伟, 杨桂娟. 专业诊改质量控制目标点的设计与实施路径研究[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8 (1): 55-58.

[4] 袁洪志.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务[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51.

[5] 李萍.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研究[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 (5): 76-78.

[6] 王亚鹏. 校本专业诊断: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的逻辑起点[J]. 教育与职业, 2017 (21): 55-60.

[7] 杨应崧. 打造“两链”,找准诊改的起点[N]. 中国教育报, 2017-09-26 (11).

[8] 陈向平. 基于诊改实践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教论坛, 2019 (2): 33-39.

[9] 仇志海.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 职教论坛, 2020 (3): 126-131.

Discuss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Diagnosing and Improv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ang Xudong, Zhang Dazhi, Zhu Tao, Leng Shiliang

Specialty is the basic unit of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talents training is to implement the main role of quality assurance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 the specialty self-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Based on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8-character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spiral”, this paper designs the proces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diagnosing and improving the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of target chain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 standard chain and task chain, it’s natural to form a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ncluding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monitoring,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pecialty;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G712

A

1009-8429(2020)03-0024-06

2020-08-20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首届资助课题(编号70);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首届资助课题(编号71)。

杨旭东(1971-),男,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张达志(1980-),男,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

朱 涛(1981-),男,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冷士良(1965-),男,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学院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