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单核细胞和RAW264.7细胞诱导培养破骨细胞的条件研究

2020-12-25 00:47杨佛杨文龙李明慧李威刘璞杨凤云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传代单核细胞骨髓

★ 杨佛 杨文龙 李明慧 李威 刘璞 杨凤云*(.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1 破骨细胞培养方法概述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影响中老年人生活的重大健康问题,它的发生与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和破骨细胞(osteoclast,OC)的关系失衡密切相关,OB功能下降而OC功能亢进是其发生的主要机制[1],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OC功能亢进与OP的发病更为密切[2]。OC是一种终末分化细胞,不能传代培养[3-4],对于它的培养一直是个难题,由此极大地限制了骨科领域的研究进展。一种理想良好的OC培养方法对OC的研究意义重大。

OC的培养方法有机械分离法和诱导法,诱导法包括骨髓单核细胞诱导法、RAW264.7细胞诱导法、脾干细胞诱导法、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法、骨髓单核细胞和成骨细胞共育诱导培养法等[5-8]。国外学者chamber等[9]首次用机械分离法培养出了成熟OC,国内最早由史凤芹等[10]运用该方法从新西兰大白兔长骨骨髓腔内提取细胞并培养出了OC。但该方法培养时间长,得到的OC纯度低[11],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已经逐步被其他改良的方法所取代。诱导剂的出现使OC的培养方法得到了极大的改善[12],李雨民等[13]用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加1α 25-(OH)2 Vit D3成功诱导出了OC,曾立等[14]用C57BL/6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加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M-CSF)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κB Ligand, RANKL)诱导因子成功诱导出了成熟OC,董强等[15]则用SD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加维生素D3和地塞米松成功诱导出了成熟OC。RAW264.7细胞株的出现打破了OC不能传代的缺点,使OC培养方法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戴闽等[16]用RAW264.7细胞加RANKL成功诱导出了OC,李新等[17]用RAW264.7细胞加M-CSF、RANKL、1α 25-(OH)2 Vit D3成功诱导出了成熟OC。

当前大多数研究者都采用骨髓单核细胞和RAW264.7细胞诱导培养OC,但很多人都未成功。我们在培养OC时也运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培养,一开始也遇到诸多问题导致诱导未成功,通过不断改进实验方案才成功。我们发现在OC培养过程中有诸多实验细节需要注意,因此本文就OC培养过程中的细节和步骤进行论述,希望为研究OC的骨科同道提供指导和帮助。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高糖DMEM培养基、红细胞裂解液(北京索莱宝公司);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上海依科赛公司);M-CSF、RANKL(美国peprotech公司);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试剂盒(贝博公司);倒置显微镜(OLYMPUS CKX41);倒置荧光显微镜(OLYMPUS IX71)。SPF级SD大鼠购自江西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RAW264.7细胞购自中科院上海细胞库。

2.2 方法

2.2.1 骨髓单核细胞诱导法 取3~4周龄SD大鼠4只,脱颈处死后放入酒精中浸泡5 min,分离双下肢和双上肢(保留上下关节),移入细胞超净工作台内,剔除双侧股骨、胫骨、肱骨软组织(软组织尽量剔干净),剪断双侧干骺端,将长骨浸泡在DMEM中,用无菌剪刀纵行剪开骨干,用刀片刮出骨髓腔中的细胞(刮至骨髓腔变白),用移液枪将刮出的细胞悬液吹打混匀,用细胞筛将得到的细胞悬液过滤,装入15 mL的离心管中以1 000 r/min转速离心5 min,离心后弃上清,加入2 mL红细胞裂解液进行裂解,用移液枪吹打混匀,放入冰中孵育7 min,7 min后以1 000 r/min转速离心3 min,弃上清,加入4 mL 10 %FBS重悬,将细胞悬液吸入培养皿中,放入CO2培养箱(37 ℃,5 %CO2)中培养24 h,24 h后取上清液离心(1 000 r/min,3 min),离心后重悬,加入含M-CSF(50 ng/mL)的10 %FBS培养,放入CO2培养箱中培养48 h,48 h后弃上清,用细胞刮将贴壁细胞刮下,1 000 r/min转速离心3 min,弃上清,用血小球计数板计数,按每孔2×105个细胞量将细胞接种至6孔板中,再加入含M-CSF(50 ng/mL)、RANKL(100 ng/mL)的10 %FBS诱导培养,每2 d半量换液,直到镜下观察见大量体积较大的多核细胞时行TRAP染色。

2.2.2 RAW264.7细胞诱导法 从-80 ℃冰箱或液氮罐中取出装有RAW264.7细胞的冻存管,在37 ℃水浴锅中迅速摇晃数次,待管中冰晶溶解后迅速将冻存管中细胞悬液抽入装有4 mLDMEM的管中,用移液枪吹打几次,以1 000 r/min转速离心3 min,弃上清,加入4 mL 10 %FBS培养液进行培养,每2 d换液一次,待细胞长至80 %~90 %时准备细胞刮进行传代。传代时先弃去旧培养液,用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 PBS)清洗培养瓶2遍,加入4 mL高糖DMEM,用细胞刮沿一定方向将细胞轻柔刮下,刮细胞时应保证底部细胞有DMEM浸润,刮完后收集细胞悬液,以1 000 r/min转速离心3 min,弃上清,加入2 mL 10 %FBS重悬,用移液枪吹打混匀,再从中抽出10 μL细胞母液加入90 μL的DMEM中进行稀释,再从稀释后的100 μL细胞悬液中抽取10 μL滴入盖玻片内,用血小球计数板进行计数,计数完成后按每孔1×105个数量接种细胞至6孔板中培养,加入含M-CSF(50 ng/mL)、RANKL(100 ng/mL)的10%FBS诱导培养,每2 d半量换液,直到镜下见大量体积较大的多核细胞时行TRAP染色。

2.2.3 TRAP染色及计数 骨髓单核细胞和RAW264.7细胞诱导培养5d后镜下见大量成熟OC时行TRAP染色,染色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镜下随机选取4个视野,计数TRAP阳性且细胞核数量≥3的细胞。

2.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3 结果

3.1 倒置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学特点

3.1.1 骨髓单核细胞诱导法 从SD大鼠骨髓腔中提取的细胞经红细胞裂解后呈小圆形,颜色透亮,放入培养箱培养24 h后可见较多细胞贴壁,加入M-CSF诱导后细胞体积增大,细胞伸出伪足,加入RANKL共同诱导后细胞伪足增多,分化明显,M-CSF和RANKL共同诱导4 d时可见体积较小的OC形成,OC颜色较暗,5 d时OC体积增大,6 d时OC体积最大,8 d时OC体积减小,开始出现凋亡(图1)。

图1 倒置显微镜下骨髓单核细胞诱导法培养OC的形态变化(200×)

3.1.2 RAW264.7诱导法 正常RAW264.7细胞呈圆形或类圆形、颜色透亮,加入M-CSF和RANKL诱导3 d后细胞呈团簇状生长且伸出伪足,诱导第4 d时镜下可见体积较小的多核OC形成,OC颜色较暗,第5 d时OC数量增多,OC细胞质内见大量细胞核,同时可见许多悬浮的RAW264.7细胞,第6 d时融合的OC继续增多(图2)。

图2 倒置显微镜下RAW264.7细胞培养OC的形态变化(400×)

3.2 TRAP染色

3.2.1 骨髓单核细胞诱导法诱导原代OC染色 TRAP染色镜下可见体积较大的成熟OC,细胞核深染,边界清楚,同时可见散在的体积较小的OC,细胞核可达数个到数十个(图3-4)。

图3 原代OC TRAP染色(40×)

图4 原代OC TRAP染色(100×)

3.2.2 RAW264.7细胞诱导OC染色 TRAP染色镜下观察见大量体积较大的OC,可见核呈深染,细胞核可达数十个(图5-6)。

图5 RAW264.7细胞诱导5d TRAP染色(40×)

图6 RAW264.7细胞诱导5d TRAP染色(100×)

3.2.3 骨髓单核细胞和RAW264.7细胞诱导OC TRAP阳性细胞数如下表所示,总体而言RAW264.7组TRAP阳性细胞数多于骨髓单核细胞组(见表1)。

表1 骨髓单核细胞和RAW264.7细胞TRAP阳性细胞数(±s,n=4)

表1 骨髓单核细胞和RAW264.7细胞TRAP阳性细胞数(±s,n=4)

分组 TRAP阳性细胞数(n=4)40× 100×骨髓单核细胞 6±2.2 3±1.2 RAW264.7细胞 15±1.5 4±1.8

4 讨论

笔者采用骨髓单核细胞诱导法和RAW264.7细胞诱导法均培养出了体积较大且TRAP染色阳性的成熟OC。但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几个技术要点,这几个关键点是决定能否成功培养出OC的关键。

4.1 细胞纯化 该问题主要与骨髓单核细胞诱导法培养OC有关。因为骨髓腔内细胞种类很多,有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脂肪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18],单核细胞是诱导OC的关键细胞,但它在骨髓腔中数量极少,如果不进行纯化则很难形成OC[13],笔者在刚开始培养OC时未注意到该要点导致OC诱导一直不成功,因此对于单核细胞的纯化尤为重要。具体操作细节是在刮出骨髓腔内的细胞后进行离心,离心之后肉眼可见一红色团块,然后加入红细胞裂解液将红细胞裂解,再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速度快的特点,将去除红细胞的细胞放入培养箱中培养24 h,24 h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本贴壁,此时取上清液进行离心即可得到单核细胞。离心后再加入含M-CSF(50 ng/mL)的10 %FBS诱导培养2 d,因M-CSF能特异性促进骨髓单核细胞增殖,因此2 d后贴壁的细胞大多是单核细胞,2 d后将单核细胞传代,按照一定的密度种植到培养瓶或6孔板中即可进行后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而淋巴细胞为悬浮细胞,它存在于细胞上清中,所以可以通过换液将其去除,因此,通过该方法可以得到高纯度的单核细胞,再在该基础上加入两种诱导因子就能得到高纯度的OC。

4.2 传代方法 无论是骨髓单核细胞还是RAW264.7细胞的传代,细胞刮刀都是最为推荐使用的方法。因为这两种细胞都有贴壁性强的特点[19],用0.25 %的胰酶难以将其消化下来。笔者曾用0.25 %胰酶消化液(含EDTA)消化10min都未将单核细胞消化下来,还因此导致了大量单核细胞的损失。而细胞刮刀可将大部分细胞刮下来,比胰酶消化法获得的细胞数量多,最大程度的避免了细胞的损失。在使用细胞刮传代时动作应轻柔,且在操作过程中瓶内要保证有DMEM浸润,防止在刮细胞过程中贴壁的细胞失水皱缩,进而影响细胞活力和功能。

4.3 诱导因子的浓度 在利用骨髓单核细胞诱导OC时需要两种诱导因子(M-CSF和RANKL)共同诱导,笔者注意到缺少M-CSF则骨髓单核细胞不再增殖。RAW264.7细胞是Abelson鼠白血病病毒诱导BALB/c生成肿瘤后,收集小鼠腹水中单核样巨噬细胞得到的细胞株,其实质是破骨前体细胞[20]。有文献表明其自身可分泌M-CSF,在用RAW264.7细胞诱导OC时可以不加M-CSF[21-22]。笔者在实验中对加与不加M-CSF两种条件都进行了探索,发现只加RANKL的组在OC的形成时间上与加M-CSF、RANKL两种因子的组接近,大约4 d左右形成OC,但加了两种诱导因子的组形成的OC数量多,且体积更大。因此笔者建议在用RAW264.7细胞诱导培养OC时加入M-CSF和RANKL双因子共同诱导。除了M-CSF浓度影响OC形成外,RANKL浓度也影响OC形成,影响甚至更大。笔者在实验中对RANKL两种浓度进行了探索,发现M-CSF(50 ng/mL)、RANKL(100 ng/mL)组比M-CSF(50 ng/mL)、RANKL(50 ng/mL)组诱导形成OC的概率高,M-CSF(50 ng/mL)、RANKL(50 ng/mL)诱导形成OC所需时间长。因此推荐的浓度是M-CSF(50 ng/mL)、RANKL(100 ng/mL)。通过该浓度培养4d左右可见小的OC形成,5 d可见较大的OC,6 d最多。因此加入细胞因子后诱导培养5~6 d就要进行后续的实验,否则OC会较少甚至凋亡。

4.4 细胞的种植密度 细胞的种板密度对成功诱导OC同样重要。种植密度太高、太低都会导致OC形成较少,甚至无法形成OC[23]。其原因可能是种植密度太高,细胞所需要的细胞因子也较多,而如果细胞间的空隙较少,细胞则没有足够的空间和营养来达到形成OC的条件;种植密度太少则细胞生长缓慢,诱导形成的OC少。笔者通过实验比较发现用骨髓单核细胞诱导法在6孔板上每孔种植2×105个细胞量是较合适的细胞数量,而RAW264.7细胞6孔板上每孔种植1×105个细胞量比较适合,能形成较多OC。RAW264.7细胞在同一种植面积下种植细胞数量少于骨髓单核细胞,究其原因,可能在于RAW264.7增殖速度快,种板后诱导5 d左右就能形成OC,因此种植数量要小于骨髓单核细胞。

4.5 细胞状态 主要是指RAW264.7细胞,RAW264.7细胞生长增殖速度快,所需营养旺盛,因此一般1~2 d换液一次[24],如果细胞因缺乏营养导致细胞活力较差时,则不能传代种板,如果此时传代则会产生大量细胞碎片,细胞存活率较低,影响诱导效果,甚至导致无OC形成,这样会导致细胞因子的浪费。因此种板前一定要仔细观察,待细胞状态好、颜色透亮时才能进行。具体诱导培养要点见表2。

表2 骨髓单核细胞和RAW264.7细胞诱导OC技术要点

5 总结与展望

骨髓单核细胞诱导法和RAW264.7细胞诱导法均能诱导形成体积较大,TRAP染色阳性的多核OC。这两种方法诱导形成OC的时间相近,都是4 d开始出现较小OC,5~6 d出现体积较大的OC。总体而言,加上细胞纯化的时间骨髓单核细胞诱导法培养OC的时间长于RAW264.7细胞诱导法,且骨髓单核细胞诱导法操作过程复杂,而形成的OC数量少于RAW264.7细胞诱导法,同时该方法需要大量的大鼠才能获得较充足的骨髓单核细胞,因此如果要进行后期的Western Blot和qPCR实验使用该方法成本较高。而RAW264.7细胞可以传代和冻存,增殖速度快,诱导形成的OC数量多,即使是进行后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也有足够的数量进行实验,长远来看成本要低于骨髓单核细胞诱导法。尽管如此,骨髓单核细胞诱导法同样具有其优点,该方法是直接从大鼠骨髓腔中提取细胞进而诱导培养形成OC的,该方法获得的OC与人体OC生存条件类似,通过该方法研究得出的结论更具说服力,可信度高,意义更大。

自1982年chamber应用机械分离法首次培养出OC到现在已过去30余年,OC培养方法在此期间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良和完善,特别是诱导剂的问世和细胞株的出现填补了OC相关领域大量的空白,使得OC研究领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尽管如此,诱导剂价格高以及RANKL用量大的问题却限制着OC研究的发展,希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化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能逐一解决。

猜你喜欢
传代单核细胞骨髓
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遗传性对其益生特性及货架期菌数的影响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
血单核细胞在真菌感染免疫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实验室菌种复苏传代保存流程分析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弱毒株在鸡体连续传代后毒力增强的分子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