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高质量发展要做好“三个结合”

2020-12-25 07:02:20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县委书记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三个结合伊通蓝图

张 恒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县委书记

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而县委书记责无旁贷地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一线指挥部”的“一线总指挥”。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绘好县域高质量发展蓝图,特别是解决好县域发展思路与定位问题,需要深入做好“三个结合”。

一、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以及省市发展布局紧密结合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县域发展规划是指导和推动一个地方一个时期发展的纲领,必须避免以下两点。一是近视问题。就是不能只看局部忽视整体。高度决定视野,虽然谋划的只是一个县域的发展,但必须跳出去,从全省、全国甚至全球视角去定位、去思考,绝不能坐井观天。县域发展水平不同、区位不同,定位自然也不尽相同。比如义乌定位为“世界小商品之都”,昆山则定位为“国际知名先进产业基地”,伊通作为东北内陆一个发展基础较弱但区位和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县份,提出了“环长春半小时都市经济圈内最美节点城市”的定位,来引导推动与省会长春更紧密融合和加快自身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和省级发展布局调整来谋划县域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对于伊通发展来说,最重要的是把握住东北振兴国家战略的继续实施和吉林“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以及建设向南开放通道的契机,在新的区域发展环境下把握住新的机遇,实现更大发展。从更高的站位看,国家加快建设完善国内国际双循环,同样是发展的重大机遇,特别是对于伊通这样的内陆县份意义更为重大。如何把握好这些契机,都是我们要在“十四五”发展上深入研究和解决好的重要课题。二是短视问题。就是不能只看当前忽略长远。我国早期一些县市的发展或多或少出现过此类问题。主要是一些资源型城市和区域,因为缺乏长远规划,导致对资源的无节制过度开发,再加上后续转型发展没有及时跟上,结果随着资源枯竭而导致城市衰落。也有个别地方在土地、人才等发展要素方面缺乏未雨绸缪的思考,结果就是“水”到了才去修“渠”,手忙脚乱,被动应对,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契机下,处处受到制约,很多方面要从打基础做起,发展的步子迈不开、走不快。还有的地方为了追求较快发展,忽视甚至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虽然换得了一时的高速发展,但也将面临巨大的生态修复难题,这些都是前车之鉴,不能重蹈覆辙。国家当前经济发展的主基调是“稳中求进”,这个“进”不是快进冒进,而是要在“进”中把发展的质量放在第一位,推动和实现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在制定规划和蓝图时,这一点要充分考虑,绝不能竭泽而渔,更不能饮鸩止渴,要通过更加注重质量的发展方式去解决好当前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大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留下更大的空间。

二、与县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资源禀赋紧密结合

由于发展情况和条件各不相同,在制定发展规划和蓝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县域发展实际,防止两个误区。一是舍近求远。除了少数发展程度比较高的县份以外,全国绝大多数的县份发展受到基础条件和自身活力的制约,需要依托临近大城市的辐射带动。县域发展要深入研究区域合作问题,树立“经济学经济”理念,破除“行政区经济”的桎梏,遵循经济学发展的“本源”规律特征,比如昆山之于上海,正定之于石家庄。伊通也是这样,距离行政管辖的四平市区路程是距省会长春的2倍多,所以,伊通近两年更多的是立足“围绕长春、服务长春,与长春融合发展”这个点去谋划和推动发展,强化对长春的产业融入以及城市功能方面的承接与拓展,更好地发挥“连接长春与四平的桥头堡”作用,得到了四平市委的大力支持。从实际成效看,对伊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担任县委书记时就提出发展“半城郊型”经济,“背靠大树好乘凉”,这棵“大树”就是省会石家庄,并提出正定“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的二十字经济发展方针,有力指导并加速了正定的发展。虽然时代变迁,但基本的发展规律没有变,这一方针仍然指导着今天伊通的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弃长求短。一个地方的发展,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二是加速把自身相对优势转化放大为发展优势。某一个区域成功发展的模式,完全照搬到另一个地方,往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甚至结果是灾难性的,原因就在于发展基础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出现“水土不服”是必然的。制定区域规划蓝图时,要最大限度扬长补短,牢牢把握住阶段性发展特征。比如对一个发展基础极为薄弱的县域来讲,仅仅强调转型升级就是空话,当务之急是立足区域发展定位和优势,加快构建产业框架,在完善框架中推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要充分考虑本地基础条件,围绕优势去谋划和提升产业链,在区域发展中,以己之短去和他处之长竞争,往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比如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市场空间很大,丽江、乌镇等地发展旅游业都很成功,但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适合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发展主导产业至少要具备基本条件,经过充分论证,可以考虑连片发展因素,但必须具有特色,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持久发展。

三、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实践需要紧密结合

谋划高质量发展蓝图,是为了更有力推动工作实践,必须兼具两个特征。一是指导性。好的蓝图,应该中长期目标相结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既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也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既有“近景”,也有“远景”,为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制定县域发展规划蓝图,在时限上要有所考虑,与国家大的目标方向相吻合,具有很强的前瞻性,确保能够实现长期指导和推动工作实践。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一张蓝图绘到底”,浙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八八战略”的长期坚持和生动实践,对于县域发展来讲同样如此。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实现蓝图目标,需要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来支撑,各个方面都要围绕实现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如果在目标以及发展思路、定位上频繁进行调整和改变,必然出现“年年种树、不见成林”的现象,在“折腾”中发生内耗并不断出现“历史遗留问题”,对县域的长期持续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二是可操作性。好的蓝图,不仅要有目标体系,更应该是一张清晰的路线图,解决好“干什么、怎么干、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应该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包括在一些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方式上,避免大而空、杂而乱。从突破点来说,不宜过多,最重要的是找准痛点,比如塞罕坝,几十年攻坚生态环境短板始终不变,把短板打造成了最大的优势,有力带动了全局的发展。以产业发展为例,必须明确主导产业,这样才能聚指成拳,集中发力把优势产业做强做精,对县域发展形成稳定而有力的支撑。以县域体量来说,多点发力往往发不出力,多样发展往往样样平平,难以形成竞争力,从长远看,很难支撑起未来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三个结合伊通蓝图
伊通烤烧
蓝图
中国自行车(2022年6期)2022-10-29 02:05:40
五年蓝图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地震研究(2021年1期)2021-04-13 01:05:12
巧用“三个结合”,提升学生美术素养
语文教学阅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学会“三个结合”
我们的健康新蓝图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46
基层建设要搞好“三个结合”
活力(2016年10期)2016-10-18 18:18:09
沁园春·伊通满族博物馆观感
新农业(2016年13期)2016-08-16 12:12:42
精细化服务须注重“三个结合”
金融博览(2016年2期)2016-04-12 20: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