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依寒 俞晨杰 钱晓云 宋盼盼 高下
1 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江苏南京,210008)
生理性鼻周期为正常人下鼻甲黏膜内的容量血管自主交替收缩和扩张,导致两侧鼻甲大小呈相应的改变而形成,即一侧鼻腔处于收缩状态时,另一侧鼻腔处于舒张状态,但两侧鼻腔的总气流量基本保持恒定[1]。鼻甲通过鼻周期调控吸入的空气流量,使两侧总的鼻腔阻力基本保持不变,对正常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2]。正常成人大多具有鼻周期,鼻周期时间波动于0.5~7 小时之间[2-4]。
正常情况下,鼻腔具有调节吸入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功能[5,6],评价鼻腔黏膜功能的指标有鼻黏膜纤毛运动频率和纤毛运动速度,鼻腔温度,以及鼻呼出气一氧化氮(nNO)等[7-9]。
鼻纤毛因其本身的生理结构,容易受外界或者身体因素的影响而降低摆动频率,也会因为鼻炎、雾霾等因素导致鼻黏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摆动频率[10]。影响鼻腔温度的因素有鼻腔的急慢性炎症、鼻及鼻窦的变应性疾病、外界温度等,在外界温度基本恒定时,正常鼻腔温度主要受鼻腔黏膜血管的舒缩状态影响[1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是一种生物信使分子[12],主要依赖于一氧化氮合酶在炎症气道疾病的上皮和炎症细胞中产生[13-15],是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中重要的内源性介质。Gustafsson 等[16]在1991 年首次证明了经口呼出气中NO(FeNO)的存在,1993 年发现在哮喘患者FeNO 含量明显增加[17]。FeNO 的测量也逐渐标准化,成为一种非侵入性方法用于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指标[18-20]。鼻呼出气NO(nasal nitric oxide, nNO)主要产生于鼻窦黏膜的纤毛上皮细胞,可以增加纤毛活性[21,22],后渐有用于临床的报道[23]。
但在鼻黏膜的充血和减充血状态对鼻黏膜功能的影响上研究较少,某些观点不尽一致[7-9]。鼻周期的研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研究方法各异,Williams MR[9]等比较了应用鼻腔阻力和视觉模拟量表研究鼻周期,发现两者相关度非常高,因此可以在研究鼻周期时,应用视觉模拟量表代替鼻腔阻力测量。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鼻周期不同时相下鼻腔温度,鼻黏膜清除率,nNO 的差异是否有显著性。籍以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无鼻及咽部疾患,近2 周内无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无异常发现的非吸烟者12例,男 8 例,女 4 例;平均年龄 24 岁(20~27 岁)。所有受试者均同意参与本研究。研究计划已获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研究时间从2019 年3~12 月。
2.1 鼻周期检测
应用德国生产的ATMOS-300 型鼻侧压仪,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主动性前鼻测压,每30 分钟测量一次,持续6 小时,检测期间,研究对象可以进行轻微的活动如交谈,饮水、进食等。根据检测结果,两侧鼻腔气流量相差100ml/s 时,两侧鼻腔的鼻气道阻力相差最大,可以代表鼻周期的两个时相,而两侧鼻腔气流量相差50ml/s(ccm/s)可认定为中间期,有明显鼻周期者进行鼻腔温度、鼻黏膜纤毛清除率、nNO 的检测。
2.2 鼻腔温度检测
应用国产迈瑞uMEC6 多参数生命监护仪进行鼻腔温度检测,探头直径1mm,在进行鼻周期检测期间,如果两侧鼻腔气流量相差50ml/s(ccm/s)和100ml/s 以上时进行鼻腔温度检测,温度探头在鼻内镜下置入下鼻道内,受检者保持经鼻平静呼吸,探头置入后15 秒后进行检测,测量吸气末、呼气末的温度,取3 次呼吸的6 次测量的平均值,同法测定另一侧鼻腔的温度。在两侧鼻腔黏膜状态发生逆转时,重复上述测量。
2.3 鼻黏膜纤毛清除率检测
选用直径大约2mm 的糖精块,选测左侧鼻腔,应用鼻压计,测定鼻腔的气流量,如两侧鼻腔的气流量相差50ml/s 以上时进行鼻黏膜清除时间的测定,将糖精块置入靠近下鼻甲前端的鼻腔底部,受试者30 秒吞咽一次,记录糖精置入到受试者口中感觉到甜味的时间,同时测量受试者糖精放置部位到后鼻孔的距离,用距离除以时间,则为鼻黏膜清除率。第二天进行重复检测,在两侧鼻腔的气流量相差100ml/s 以上时进行鼻黏膜清除率的检测。第三天及第四天继续实验,两侧鼻腔的气流量分别相差50ml/s 及100ml/s 以上,但为另一种黏膜状态时进行鼻黏膜清除率的测定。
2.4 鼻呼出气一氧化氮的检测
应用鼻压计,测定鼻腔的气流量,如两侧鼻腔的气流量相差50ml/s 和100ml/s 以上时分别测量两侧鼻腔的nNO。
检测期间,实验室温度控制在22~26℃,湿度40%~60%,受试者取坐位,同一天实验期间可以进行鼻腔温度,nNO,鼻黏膜清除率的一种黏膜状态的检测。
如表1 所示,正常组鼻腔温度在鼻黏膜处于充血期时为34.1±0.95℃,减充血期为32.66±1.02℃,鼻腔流量相差50ml/s 时为33.68±1.06℃,充血期和减充血期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中间期和充血期及减充血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 不同时相鼻腔温度
正常组鼻黏膜清除时间处于充血期为11.7±1.9m,减充血期为14.7±2.1m,处于中间期为13.2±2.4m,充血期和减充血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中间期和充血期及减充血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 2)。
表2 不同时相鼻黏膜清除时间
正常组nNO 在充血期为412±132ppb,减充血期为 358±119ppb,处于中间期为 388±113ppb,充血期和减充血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间期和充血期及减充血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 3)。
表3 不同时相鼻呼出气一氧化氮
本研究表明,在正常组的鼻黏膜处于充血状态时,鼻气道阻力升高,鼻腔温度上升,而处于减充血状态时,鼻腔温度下降,两侧鼻腔气流量相差100 mL/s 时,两者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两侧鼻腔气流量相差50ml/s 时,两侧鼻腔温度差异无显著性,提示在进行鼻腔温度检测时,要考虑鼻周期因素。
鼻炎常由肥大的下鼻甲引起,其会导致鼻塞、头痛等症状。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能改善鼻腔通气状况,且对鼻纤毛黏液系统的清除功能和嗅觉功能无影响[24]。
鼻腔的第一道防线为黏液纤毛清除系统,因此评价鼻黏膜功能的指标有鼻黏膜纤毛运动频率和鼻黏膜纤毛清除时间。糖精法可用来作为评价鼻黏膜纤毛功能的可靠指标,其既反映了黏液外层,又反映了纤毛周围层的纤毛运动,两者有很好的相关性[11]。正常组的鼻黏膜处于充血状态时,鼻黏膜纤毛糖精清除时间较快,而鼻黏膜处于减充血状态时鼻黏膜纤毛糖精清除时间较慢,两侧鼻腔气流量相差100ml/s 时,两者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两侧鼻腔气流量相差50ml/s 时,两侧差异无显著性。正常组鼻黏膜清除时间较鼻炎组短,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慢性鼻炎下鼻甲及鼻腔黏膜肿胀,影响鼻黏膜纤毛功能。尽管nNO 已经用于临床检测,但临床上大多只测量一侧鼻腔的nNO,两侧鼻腔测量值是否有差异,未见报道,本实验发现,正常组的鼻黏膜处于充血状态时,nNO 值降低,而鼻黏膜处于减充血状态时nNO 较高,两侧鼻腔气流量相差100ml/s 时,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两侧鼻腔气流量相差50ml/s 时,两侧差异无显著性。该结果表明,鼻周期的不同时相nNO 是不同的,在进行nNO 测定时,要考虑鼻周期的因素。此外,在进行nNO 测定时,尽可能两侧鼻腔同时检测,才能减少鼻周期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正常人的鼻周期充血期、减充血期的鼻腔温度、鼻黏膜清除时间、nNO 有显著差异,而中间期与充血期、减充血期相比无差异,表明鼻周期的不同时相下鼻腔功能是有一定差异的,在评价各种因素对鼻腔功能的影响时,要考虑鼻周期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