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涛
(河南省新乡市市直机关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病变,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流行病调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者膝骨关节炎发病率高达42.8%[1]。此病发作时主要变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较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常规的西药治疗常常伴发胃肠道损害,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随着中医对该病认识的深入,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笔者在门诊中尝试运用补肾活血法中药内服配合外用熏洗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在减轻疼痛症状,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资料整理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本院门诊自2015年1月到2018年12月诊治的50例膝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人。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51-76岁,平均(63.7±5.43)岁;病程2-7年;平均(4.21±1.12)年;本次出现疼痛(2-5)天,平均(3.72±0.25)天;发病部位:左膝12例,右膝13例,平均体重(67.36±6.05)kg;影像学分级:II级15例,III级10例。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51-76岁,平均(64.3±6.43)岁;病程2-6年;平均(4.32±1.43)年;本次出现疼痛(2-5)天,平均(3.32±0.28)天;发病部位:左膝14例,右膝11例,平均体重(66.76±5.23)kg;影像学分级:II级13例,III级1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患病天数、部位、体重和影像分级等资料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膝关节炎中医专家诊疗共识》(2015年版)[2]制定:①反复膝关节疼痛,时间≧1月;②DR片(站立)显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出现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④中老年患者(≥40岁);⑤晨僵≤30 min;⑥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符合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51-73岁;③关节影像学分级为II级或III级的;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分;⑤通过中医辨证分型为肝肾亏虚型者;⑥知悉同意治疗方法方案,自愿接受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它全身疾病的(如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肿瘤等);②缓解期无疼痛的患者;③膝关节有外伤史或手术史,继发创伤性关节炎者;④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病史的患者。
2.1 对照组(西药配合理疗)。给予患者口服尼美舒利片,每日服0.1 g,日一次;配合华行(GZ-IIID型)骨质增生电泳治疗仪,将治疗头固定于膝关节疼痛部位,每次治疗25分钟,每日一次。时间持续15天。
2.2 观察组(中药内外合治)。给予独活寄生汤为主方加减的中药内服具体方药:独活12 g、寄生15 g、秦艽12 g、防风10 g、细辛6 g、肉桂6 g、牛膝15 g、杜仲12 g、熟地15 g、当归15 g、川芎10 g、白芍15 g、党参15 g、茯苓15 g、甘草6 g。水煎400 mL,每日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
配合中药熏洗,具体药方为制川乌12 g、制草乌12 g、威灵仙15g 、白芷12 g、地龙12 g、透骨草30 g、伸筋草20 g、海桐皮25 g、苏木15 g、红花15 g。用3000 mL水泡一小时,煎煮30分钟,温度高时先把膝关节暴露于药的上方用水汽蒸,当温度适合时膝关节没入药液中,泡洗20到30分钟。内服合外洗治疗15天。
3.1 观察指标。①疗效标准:临床治愈:肿胀消退、疼痛感消失,膝关节活动正常;显效:无肿胀疼痛,膝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有效:肿胀、疼痛感明显减轻,膝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无效:肿胀、疼痛和关节改善均不明显。②VAS评分:VAS评价膝关节疼痛程度,方法:取一条长约10 mm的游动标尺在两端标上“0”分端和“10”分端,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最剧烈疼痛,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在标尺上标出代表当前疼痛的数字。
3.2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本研究所得的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运用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临床疗效:对照组临床治愈6例、显效10例、 有效6例、无效3例;观察组临床治愈9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1例。经秩和检验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1、P<0.05)
4.2 2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比较。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对照组优10例、良 8 例、可6例、差1例;观察组 优18例、良 85例、可2例、差0例。经秩和检验观察组功能恢复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3、P<0.05)
4.3 2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为(6.12±1.03),治疗后为(1.87±0.68);观察组治疗前VAS评分为(6.12±1.07),治疗后为(1.04±0.56)。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都有明显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统计结果表明观察组在降低VA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
骨性关节炎中医学认为属于“骨痹”范畴,古代医学著作有着不同的论述。《黄帝内经》[3]中有“痛在骨,骨重不可举,……名曰骨痹”。的记述,在治疗上以针刺为主;汉代张仲景称此病为历节,《金匮要略》有“身体羸瘦,独足肿大……便为历节也”的记载[4]并首创了汤药治疗骨痹,以桂枝芍药知母汤补肾固表以疗此病。唐代《外台秘要》记载防己汤、大枣汤等以扶正强骨治疗骨痹;《圣济总录》中对各型骨痹以专方治疗,以肉苁蓉方温阳补肾祛湿治疗寒湿合并肾虚的骨痹;到宋金元时期又称为鹤膝风,《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称此病叫做“鹤膝风”[5],同时也有膝痹的称谓。明清时期《外科正宗》治疗骨痹以独活寄生汤、健步丸、大防风汤、附子六物汤等补肾强骨治疗此病;近代十三五《中医骨伤学》教材将独活寄生方作为骨痹的指导用方。
综上所述,现代中医研究理论和临床实践都证明,“肝肾亏虚,气滞血瘀”是导致骨性关节炎的重要病机[6-7]。结合本次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所以从肝肾角度论治骨性关节炎,以独活寄生汤为主方辩证治疗,配合中药外用熏洗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