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

2020-12-25 19:06:32张素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1期
关键词:鼻息肉鼻窦炎鼻腔

张素芳

(山西省晋中市中医院,山西 晋中 030600)

0 引言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合并鼻息肉病例也比较多见,基本继发于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出鼻涕多、鼻塞、嗅觉障碍、前额疼痛等症状,且病情具有易反复、病程长的显著特点,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学习,因此需积极入院接受治疗[1]。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由于病因复杂,病情易复发,应用单纯药物或传统手术治疗效果都不够理想,目前临床应用手术、药物和(或)免疫等综合治疗方案的案例较多,多形式结合治疗的方式疗效较佳,逐渐得到广大医者、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认可。本文将对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展开探讨,特选取2015年至2016年入我院耳鼻喉科接受治疗的98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取得较好疗效。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至2016年入我院耳鼻喉科接受治疗的98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男53例,女45例,年龄为17-65岁,平均(41.56±10.96)岁;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病情临床分期:I期患者42例、II期患者44例、III期病人10例、IV期病人2例。所有纳入研究者临床资料完整,且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临床不同治疗方案将病例分为联合组(50例)、对照组(48例)两个组别。两组患者病情程度、一般资料等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诊断及病例纳入标准:①临床主要症状为鼻塞、脓性鼻涕多;次症为嗅觉减退或消失,面部沉闷感,所有患者多症并存,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2 w。②CT检查显示,鼻窦复合体粘膜病变,鼻内镜检查,鼻腔有息肉,中鼻道组织有水肿,充血征象。

1.2 方法。所有病人都采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鼻腔盥洗、抗感染(克林霉素)处理,同时联合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术前一周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规格:每喷含丙酸氟替卡松50 μg,药液浓度0.05%(克/克);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050199;生产企业:Glaxo Wellcome,S.A.]喷鼻,每天两次,每次1喷;术前联合组患者开始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静滴结束改为克林霉素口服,每天1次,每次0.25 g,糖皮质激素药物及抗感染治疗一直持续到术后3-6个月。手术方法:根据情况酌情选择局部麻醉或全麻,患者取平卧位,治疗术式为“Messerk-linger”,在鼻内镜作用下应用筛窦钳对鼻腔息肉进行摘除,钩突切除,再根据CT扫描检查鼻窦情况,逐个开放筛窦、上颌窦、额窦(或蝶窦),去除不可逆病灶。注意术中应秉承功能性鼻窦术原则,避免损伤鼻腔正常组织,同时保留可逆性黏膜组织,术后用无菌油纱布条填塞鼻腔,48-72小时后取出。术后第5 d联合组患者开始接受鼻腔盥洗处理,盥洗10-15 d,以促进黏膜纤毛功能恢复。术后每个月入院复查一次,根据每位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对应处理措施,如痂皮清理、开放粘连、囊泡清理等,直到鼻腔手术处黏膜上皮化后方可[2]。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分别对每位患者进行鼻窦炎程度评分,对鼻痒、喷嚏、流涕、鼻甲肿胀、鼻塞五方面主症分别进行严重程度评分,每项最严重评分3分,总评分0-15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

(2)术后疼痛VAS评分。

(3)观察记录并发症情况。

(4)3个月后评估总治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鼻道无脓性分泌物,鼻内镜检查鼻组织亦恢复正常,无红肿、息肉等,3个月内无复发视为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鼻内镜检查和治疗前相比患者症状均有明显好转视为好转;治疗后改善不显著,病情依旧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和好转率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将数据纳入SPSS 19.0分析,t检验,并以()表示;或纳入卡方中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鼻窦炎程度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鼻炎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对照组鼻炎评分治疗前分别为(13.6±3.3)分、(13.4±3.5)分;治疗后联合组患者降低至(4.0±2.3)分,对照组(6.9±2.3)分,分析结果t=6.239,P=0.000。

2.2 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对比联合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1.7±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1.3)分(t=8.823,P=0.000)。

2.3 并发症情况鼻内镜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出血、感染、鼻腔粘连等,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χ2=4.288,P=0.038)。

2.4 总疗效对比联合组50例患者中治愈40例(80%)、好转9例(18%)、无效1例(2%);对照组48例患者中治愈29例(60.4%)、好转12例(25.0%)、无效7例(14.5%)。联合组患者治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4%(χ2=4.507,P=0.033);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5%(χ2=5.172,P=0.022)。

3 讨论

现代医学从生理结构层面分析,觉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之所以会出现鼻塞、脓性鼻涕多、面部沉闷等症状,主要是因为鼻腔内部息肉堵住了鼻窦开口,使其内部分泌物难以正常流出,而由于鼻腔特殊生理结构,传统手术操作受空间限制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结构复杂也容易导致组织损害,伤及鼻腔纤毛,影响正常鼻部传输功能,因此传统术治疗成功率较低。从病理形成影响因素来看单纯使用药物治疗也难以达到根除病灶的目的。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耳鼻喉科内窥镜技术问世并慢慢走向成熟,鼻内镜手术在良好视野照明条件下开展治疗,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能清除病灶部位,并准确进行系列细微手术操作,处理时针对性强,对这种病变比较复杂的合并病症处理能力强[3-4]。本次研究应用“Messerk-linger”术式,尽可能降低鼻腔损伤,保留正常组织及可逆组织,全程坚持功能性鼻窦术原则,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保证患者受最小伤害,鼻腔外部形态良好,同时达到鼻窦通气、引流功能恢复的效果。目前鼻内窥镜手术在临床应用范围已越来越广,和传统手术相比效果确切显著,但单纯手术治疗并不能完全消除鼻腔炎症,术后会出现粘连、水肿等情况,可能又使病情复发,因此术前、术后应同时联合药物治疗,积极预防感染,术后鼻腔盥洗处理,持续抗感染治疗[5]。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鼻内镜术治疗常见联合用药,本次研究使用的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就属这类药物,通过局部喷入给药能有效抑制T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炎性因子的产生,血管收缩,可减轻鼻腔内局部充血症状,另外对鼻息肉、鼻腔囊泡再生也有有效抑制作用,以促进窦口保持良好引流通畅状态,总的来说糖皮质激素药物具有强效的局部抗炎、抗过敏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治疗后鼻窦炎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5%(χ2=5.172,P=0.022);术后疼痛程度评分联合组亦更轻(P<0.05)。

综上所述,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临床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前后,适当时机结合药物治疗能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术后复发率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鼻息肉鼻窦炎鼻腔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基层中医药(2021年6期)2021-11-02 05:46:10
鼻腔需要冲洗吗?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药物保守治疗一例
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 07:25:22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40
清洗鼻腔治感冒
祝您健康(2018年3期)2018-03-15 22:15:11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
升麻解毒汤治疗慢性鼻窦炎25例
中医外治法对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