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入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0-12-25 19:15李静朱继民武松杨洁汪婷婷陆婷婷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医学思政课程

李静,朱继民,武松,杨洁,汪婷婷,陆婷婷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教研室,安徽 合肥 2300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政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其他各门课程也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深入、有效地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努力践行“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工作中的重要命题。如何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各环节已成为高校教师积极思考与探索的重要课题。

预防医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护理、康复等非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本文从课程思政角度对预防医学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阐述我校开展思政教育的具体措施和实施路径,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预防医学的学科特点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它既是一门应用学科也是一门方法学科,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和应用性强的特点。预防医学强调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通过研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以制定防治策略,并通过采取各种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人群生活质量的目的。2016 年我国发布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观的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的日益提高,预防医学已成为与临床各个专业密切相关的重要课程。

2 思政教育融入预防医学教学的具体措施

2.1 修订教学大纲 根据学科特点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落实“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寓于课程”的理念,优化教学大纲。将思政教育渗透到课程简介、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多个层面。尤其是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也要注重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教育,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行为和道德规范,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成为具备高尚医德医风和崇高敬业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

2.2 完善教学设计和制作教学视频 根据教学大纲,制作一套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教学设计。教研室通过邀请专家指导以及多次组织教师开展集中研讨,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以提高其科学性和可行性。此外,围绕某个或某些专业知识点,挖掘蕴含的思政元素,设计典型案例,开展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并录制微课视频,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拓展。

2.3 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传播积极的思政教育内容,拓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渠道。如借助微信公众号推送时事新闻、政策解读、理论知识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借助学习通分享视频案例、开展教学互动,讨论SARS、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等热点问题。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丰富了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3 思政教育融入预防医学教学的实践路径

预防医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法融入以下六个方面的思想教育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诚信意识、公民责任意识、伦理道德、爱岗敬业和甘于奉献精神,实现预防医学的“课程思政”。

3.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健康观是预防医学课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积极的健康观往往涵盖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四个层面,只有这四方面均衡发展的人,才是一个健康的人。在授课时,通过讲述“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和“林森浩事件”,启发学生思考:在学业上本是出类拔萃的他们,为什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些校园恶性事件折射出我国一些大学生存在着亟需重视的心理问题。进入大学校园,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应学会适当地自我调节、合理宣泄,寻求心理辅导,老师要引导学生的品德向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这些事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没有健全的人格,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仅仅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大学生,终难成为祖国的栋梁。

3.2 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在预防医学的发展道路上,很多老一辈的公共卫生学专家作出了艰辛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伍连德博士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中国检疫和防疫事业的先驱。20 世纪初,东北鼠疫肆虐,他临危受命指挥抗疫,很快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鼠疫大流行。伍连德时刻以民族利益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他弘扬中国医学、促进中西医交流,加强禁烟运动,力促收回中国海关检疫权[1-2]。他的求真、务实、爱国、奉献精神感染一代又一代公卫人。

疾病的三级预防思想是预防医学的核心内容,早在 《黄帝内经》 就记载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以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思想,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与现代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理论是相通的。通过两者的比较,展现祖国传统医学的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3 诚信意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是我们在讲授食物与健康章节时的开场白。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生活,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苏丹红、瘦肉精等等,透过这些事件,我们看到的是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诚信对个人,甚至对支撑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3]。通过这些事件的讲述,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警醒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坚决守住安全的底线。

3.4 公民责任意识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随着全球和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日益凸显[4]。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也是预防医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中国癌症村地图、巢湖蓝藻爆发等,观看有关空气污染纪录片,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给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以及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参与全民环境保护行动,增强公民环境保护责任感。

3.5 伦理道德 加强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在校医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在讲授传染病防制章节时,通过播放 《爱在阳光下》、《永远在一起》 等公益视频,一方面使学生掌握艾滋病基本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树立反歧视意识。在面对艾滋病、乙型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患者时,应尊重和保护患者的隐私,消除歧视,给予人文关怀,这是医护工作者必须遵守的基本职业伦理。

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对于医学生还需要加强科研伦理教育[5]。在讲授实验流行病学内容时,给同学们播放了一则“黄金大米事件”的新闻报道。该事件曝光了研究人员在未获得知情同意情况下,使用转基因大米对儿童进行人体试验,引起社会关注。这一事件给医疗科研工作者敲响了警钟:科学研究的伦理底线不容突破。

3.6 爱岗敬业和甘于奉献精神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关乎人类健康、社会安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也是预防医学教学内容之一。2003 年,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以钟南山院士、叶欣护士长等为代表的一批医务人员表现出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强烈的敬业精神,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不顾个人安危,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2020 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袭,同样是医护工作者坚守在防疫一线,舍小家为大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还有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医护工作者,他们成为了“最美逆行者”。通过这些榜样的力量,使学生对医生或护士产生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和甘于奉献精神。

4 思政教育融入预防医学教学的效果评价

4.1 提高了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认可度 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新颖生动的教学案例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学习预防医学课程的兴趣油然而生,认识到预防医学是实现全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利器,并且牢固树立了“预防为主”的观念。通过思政教育,学生也深刻体会到:只有扎实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才能成为一名既能诊治病人,又能开展个体化的临床预防服务和群体的社区预防服务的“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五星级医生[6]。

4.2 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通过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一方面完成了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促进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访谈,我们发现,很多同学在叶欣等一批医务人员先进事迹的感召下,充分感受到作为一名医学生的神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更坚定了要为祖国医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在了解到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新发传染病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后,学生们产生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些同学加入了环境保护公益组织、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团,积极参与到公益活动中,为人民的健康,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5 思政教育融入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1 提高教师思想意识 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行为和治学态度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融入思政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提升专业素养,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提高自身德育水平,担负起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引路人。

思想意识的提高唯有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专业课教师可通过深入思政课课堂,加强与思政课教师的交流与沟通,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要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在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上下功夫。此外,学校可通过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以及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培训班等措施,切实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以及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促成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积极主动地融入思政教育。

5.2 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和管理方式 当前,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指标多倾向于科研课题、学术论文,忽略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职责,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以育人为核心的教师评价体系。“课程思政”绩效考核,是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发挥专业课教师课程育人主体作用的有力抓手,可以促进他们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7]。在岗位聘用、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等工作中,应重点考查师德师风,同时将课程思政成效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课程思政的执行情况、改革效果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从而引导教师实现观念与行动的双重转变。

5.3 完善学生教学评价体系 现有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专业课考核目标应包含专业与德育两方面内容,不仅要考核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向人文素质培育、社会责任感培养等多维度延伸。但是目前,针对学生德育考核指标主要为学生课堂表现,如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讨论等,评价内容略显单一且依赖于教师的主观性。采取何种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德育进行量化考核,真正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完美结合,仍然是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实践证明,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工作体系框架下,积极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政工作有机融合,将有助于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对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医学思政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医学的进步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