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455000) 李波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血管病症,是造成下肢截肢的重要因素,占截肢患者的40%~60%,主要是受动脉粥样硬化累及所致的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出现肢体缺血症状,使得患者表现为肢体温度偏低,伴随有麻木、静息痛,严重患者出现皮肤溃烂,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临床上多采用介入手术治疗,但是疾病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压力比较大,不利于病情发展。为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实施质量持续改进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现就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应用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效果详细研究。
1.1 基线资料 所有临床资料符合伦理规定,取例患者为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9月时间内收治的13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并随机分两组,各65例。试验组男38例,女27例,年龄53~77岁,平均(60.75±5.67) 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2.72±0.43) 年;参照组男37例,女28例,年龄55~73岁,平均(60.82±5.61) 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2.77±0.36) 年,比较试验组与参照组的基线资料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较。纳入标准:所选取患者均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疗指南,且愿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自身伴有恶性血液、肿瘤疾病患者;伴有严重精神疾病史患者。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患者围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做常规护理干预,配合健康指导和宣教。试验组患者做护理质量持续改进,①成立护理质量改进小组,在护士长的带领下选取护理人员若干成立护理质量改进小组,定期开展会议总结、分析、讨论病例,明确护理工作;②强化护理质量改进观念,加强护理质量改进小组成员对患者治疗并发症风险防控意识,并结合岗位负责制和小组负责制,记录每日护理内容,定期培训组员护理内容;③具体护理措施,组员对患者实施动态管理,基础疾病与高危因素结合分级管理患者,根据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系数做高、中、低三档风险规划,分别放置床头红色、橙色、黄色标识,提醒护理人员关注程度,所有患者配合身体和疼痛护理,确保患者舒适度;④持续改进,不断优化,组长定期对组员护理工作做查漏补缺,并及时解决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循序渐进,逐步优化护理内容,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根据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的患肢功能,分为优(>85分) 、良(70~85分) 、中(60~69分) 、差(<60分),优良率=(优+良) /例数×100%,分值越高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越好。根据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s) 、例(%) 表示,做t检验、X2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患肢康复情况 试验组患肢康复优良率(75.38%) 高于参照组(5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79.67±5.49) 分高于参照组(73.18±5.75)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82,P<0.05) 。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发展基础,以不断提升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为目的,通过优化护理措施,很大程度上增强护理工作的计划性与预见性,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2]。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应用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患肢功能改善更明显,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更高。针对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因素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护理人员相关知识储备不足,无法顺畅地同患者及家属沟通,另一方面是患者依从性差,没有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落实护理措施,对此,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践的循环,改进护理质量,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更注意细节、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前瞻性预防问题朝向恶化趋势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人性化的护理干预,促进整体护理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能促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患肢功能康复,提升患者整体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