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淮阳县人民医院(466700) 何静
凶险性前置胎盘即产妇存在剖宫产史、子宫瘢痕,且胎盘附着于前壁瘢痕部位,早产、产后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较高[1]。剖宫产术虽可一定程度保障母婴安全,但围术期出血风险较高,易增加子宫切除风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虽可促子宫收缩,抑制产后出血,但单独应用对部分患者效果欠佳。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6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宫颈COOK双球囊压迫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临床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11月我院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68例,将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3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宫颈COOK双球囊压迫的3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均经B超检查及临床确诊为凶险性前置胎盘,排除不符合手术适应证者、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对照组: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28.91±2.37) 岁。研究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9.43±2.67) 岁。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
1.2 方法 两组均行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胎儿娩出后常规静滴20IU缩宫素,并子宫肌注25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胎盘剥离面行8字缝合,若5min后仍出血较多,则行Blynch缝合术,再次子宫肌注25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严重者放置止血带,行子宫切除。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宫颈COOK双球囊(生产厂家:北京索吉瑞科技有限公司,型号:J-BUS-404000) 压迫,将两个球囊分别置于子宫腔、阴道内,并分别注入300ml0.9%生理盐水,后拉动导管,使导管、宫颈内口紧密贴合,于球囊内再次注入300ml0.9%生理盐水。术后24h取出。
1.3 观察指标 出血情况,记录两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子宫切除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用(±s)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 表示,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出血情况 研究组产后2 h出血量(217.85±34.16) ml、产后24h出血量(312.87±61.49) ml较对照组(608.37±47.29) ml、(754.26±79.51) ml少(P<0.05) 。
2.2 子宫切除率 研究组无子宫切除病例;对照组子宫切除4例。研究组子宫切除率0.00%(0/35) 较对照组12.12%(4/33) 低(χ2=4.508,P=0.034) 。
据相关数据统计,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胎盘植入风险约为50%,且产后出血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2]。积极采取有效止血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妊娠结局尤为关键。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诱导肌原纤维收缩、平滑肌收缩,改善子宫收缩迟缓状态,减少产后出血量,但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剥离胎盘等操作均会增加产后出血风险,其单独应用整体效果不理想。宫颈COOK双球囊压迫为新型止血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等特点,将其置入子宫腔、阴道内,可通过注入生理盐水使球囊有效压迫子宫下段部位子宫动脉,阻断子宫动脉正常供血,产生压迫止血作用,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宫颈COOK双球囊压迫止血属于物理性止血,不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具有应用安全性。本研究针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手术中采用宫颈COOK双球囊压迫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提示该方案可减少产后出血量。二者联合可发挥药物、球囊压迫止血双重作用,强化止血效果,缩短止血起效时间,改善出血情况,避免子宫切除。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子宫切除率0.00%较对照组12.12%低(P<0.05),可见二者联合能降低子宫切除率。
综上所述,宫颈COOK双球囊压迫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手术中,可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