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医院(102200)任燕晓 祖凤侠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度前来我院儿科进行实习的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比组,各45名。试验组男2名,女43名,年龄19~21岁,平均(20.1±0.4)岁;对比组男3名,女42名,年龄19~21岁,平均(20.2±0.3)岁;两组一般资料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具体内容如下:①儿科带教老师充分了解PBL教学法,并根据教学内容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预先对教学内容及过程进行拟定,学生到达科室后,教师将儿科护理内容相关知识以文字资料形式发放给学生,内容包括护理要求、儿科疾病特点、常见疾病、危害、护理内容、紧急处理及典型病例等。②指导学生自主结合大纲及病例进行学习,并结合实际内容拟定问题,由教师进行审核,观察拟定问题的严谨性、难易度等情况,确保自主学习的有效性。③带教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结合实际病例将疾病特点、病因、发病机制、鉴别及护理要点等内容进行讲解,侧重提高患者护理能力及认知水平,教学工作完成后尽快与实际病例进行结合,由教师进行观察,确保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够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对比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临床带教老师按照传统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授课,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后由教师引导开展实操课程,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并解答学生提出的相应问题。
1.3 研究指标 教学工作完成后,观察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成绩、实践操作能力成绩及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不记名闭卷形式评定理论能力评分,以试卷评分为标准,总分30分,分值越高表明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越高;采用儿科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评定实践能力评分,以工作情况为评定标准,总分30分,分值越高表明学生实践水平越高。
1.4 数据处理 采取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独立配对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理论知识掌握成绩、实践操作能力成绩对比 试验组理论知识掌握成绩(28.06±1.25)分、实践操作能力成绩(28.11±1.16)分,均高于对比组(23.31±1.21)分、(23.21±1.28)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22%(1/45),少于对比组的17.78%(8/45),其中试验组护理文书丢失1例,对比组护理文书丢失3例、护患纠纷3例、患儿院内感染2例,对比有统计学意义(x2=4.444,P=0.035)。
儿科在临床中是全面研究小儿实际身心发育、健康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受儿童自身生理及心理因素影响,对于临床治疗及护理水平均有较高要求。通过围绕部分医疗机构儿科护理工作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实施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及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存在出入等情况,严重限制着医疗水平的提升[1]。以往临床在儿科护理带教中多采用传统教学,通过以教师授课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提升效果并无法满足临床满意需求。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学习情境及问题导向,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有效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对自身进行提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2]。本研究结果,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22%)低于对比组的17.78%,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成绩、实践操作能力成绩均有显著提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护理带教中,带教老师能够充分了解PBL教学法核心,结合教学内容指引学生开展教学,合理设计问题及分析,促使实践及理论能力得到提升,进一步满足临床工作需求。
总之,在临床儿科护理带教中采用PBL教学法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及理论知识,降低不良事件对临床工作水平造成影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