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院(332000)李明屿
近几年来,我国冠心病的人数出现明显增长趋势,冠心病已成为慢性非传染性的疾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1]。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的病因是由于脂质代谢的紊乱所导致,患者的血液当中会聚集有大量的脂质,同时沉积于动脉的内膜中,易引起血管腔的阻塞[2],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本文主要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现进行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其中研究组中有30例患者,男15例,女15例,年龄均在50~75岁,平均年龄(65.8±5.6)岁,病程在1~8年,平均病程(3.48±0.93)年;对照组中有30例患者,男14例,女16例,年龄在49~72岁,平均年龄(64.1±4.6)岁,病程在2~9年,平均病程(3.12±0.34)年,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剂量为20mg的阿托伐他汀治疗(重庆瑞康药业有效公司,20140319),每天口服1次。研究组患者口服剂量为40mg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每天口服1次,在患者持续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复查和随访,记录数据,用以评价患者康复的状况。
1.3 指标分析 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皮肤瘙痒、消化系统障碍、肝功能异常、肌肉疼痛、心力衰竭等状况)及临床治疗效果。
1.4 数据分析 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皮肤瘙痒、消化系统障碍、肝功能异常、肌肉疼痛、心力衰竭等状况)及临床治疗效果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炎症因子变化和左心室功能变化均属于计数资料,可进行卡方检验,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属于计量资料,可进行t检验,若组间P值经数据分析低于0.05,则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较对照组的20%高,经数据分析,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组中TG、LDC-C、HDL-C分别是(4.35±1.23)mmol/L、(2.56±0.56)mmol/L、(1.09±0.25)mmol/L;对照组中TG、LDC-C、HDL-C分别是(6.69±2.98)mmol/L、(4.59±0.85)mmol/L、(4.64±0.34)mmol/L;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数据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
冠心病在临床中的起病较为隐匿,且发病较急,患者病情进展较快,使得此类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心律不齐是该疾病常见的并发症[3],会增加患者心肌的耗氧量,使心室的充盈量降低,这会导致患者心功能发生不断的恶化和退化,这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严重的威胁[4]。大部分的冠心病患者则是由于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导致,因为冠状动的脉粥样硬化引起斑块病变,从而发生冠状动脉的供血不足。阿托伐他汀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冠心病类药物,在临床上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由于该药物能够显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水平,进而起到预防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使用该药物后,会发生消化系统的异常、肝功能的异常及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5]。
本文发现,①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的高;②研究组的TG、LDC-C、HDL-C浓度均显著较对照组的低。
总之,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于冠心病患者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大剂量的治疗效果较明显,但是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稍高,临床上应慎重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