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红曙
(安徽工业大学 体育部 ,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城乡群众体育是指我国现行行政区划中的城镇与乡村群众开展的体育活动。城乡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政府部门不仅要关注到城镇群众体育事业的建设发展,同样要注重乡村体育建设发展,积极完善各项体育基础设施,大力宣传先进体育文化,缩小城乡体育事业建设发展水平的差距,让全社会民众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城乡群众体育均衡化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城乡体育的差异性。针对当前安徽省城乡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实际差异特点和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要及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创新完善城乡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路径,缩小城乡体育差距,从而实现安徽省城乡群众体育的均衡化发展目标。
本文主要通过调查的方法,研究安徽省城乡群众体育均衡性发展问题。从安徽省东部、南部、中部、西部、北部各选取出5个市县,分别随机抽取10个街道办事处和10个乡镇作为具体研究样本;调查中,合理安排工作人员深入各地展开对当地群众体育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确保能够全面准确掌握不同区域位置的群众体育实际发展情况。
在调查研究活动中,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包括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其中,访谈法是通过组建课题小组,安排工作人员对不同市县乡镇的普通居民、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开展交流访谈,在访谈过程中可以采取录像、录音的方式进行有效信息的采集保存,这样方便后续工作的跟进管理。问卷调查法是提前设置好调查问题,让课题组成员深入到各调查区域,对不同乡镇的居民和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展开问卷调查和走访工作。问卷调查过程中实际发放的问卷数量是1000份,收回了895份,回收率为89.5%。在回收的调查问卷中,有效调查问卷为855份,有效率达到了95.53%。逻辑分析法指的是在的调查研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通过综合采用分类、比较以及归纳等不同方式和手段[1],科学高效地完成对问卷调查结果和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工作。
对当前安徽省城乡群众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1.城乡体育锻炼参与人数。从对体育锻炼人数调查来看,安徽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首先,安徽省各地区城镇整体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了45.8%,而农村仅有18.7%。由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偏低,老人体育锻炼观念落后,随着农村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城乡老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会越拉越大。其次,城市学校教育更为先进完善,能够影响到一大批人的体育锻炼行为,提高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这也是城镇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远大于农村体育锻炼人口比例的重要因素。
2.城乡经常参与锻炼人数。当前安徽省城镇居民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为15.2%,而农村居民经常锻炼的人数占比仅有2.5%,城镇经常参与锻炼的人数比例要远大于农村。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城镇人口中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会呈现出递升的现象而农村居民则是基本保持低水平状态[2]。在城乡经常参与锻炼人数对比中,最能够代表城乡群众体育差异问题的就是经常参与锻炼的老年人口比例,这方面城镇要远大于农村。
3.参与体育锻炼项目。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可知,城镇居民与乡村居民在参与体育锻炼项目上存在明显差异。城镇居民参与体育锻炼项目人数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健身走、广场舞、小球类、有氧健身操以及大球类,参加人数占比分别为35.3%、28.2%、18.5%、15.6%、14.8%;而乡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项目人数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广场舞、跑步、小球类、骑车以及大球类,参加人数占比46.2%、31.6%、26.8%、16.2%、10.4%。
乡村居民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大多数在对场地和设施要求不高的体育项目上,这也反映了安徽省农村体育场地与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城镇居民可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较为丰富,年轻女性大多会选择在健身馆进行健身操锻炼,青少年和老年人会分别选择大球类和小球类进行体育锻炼。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在政府的重视、体育活动的组织、社会指导员的配备、体育经费投入、政策指导、群众参与率及运动的规模、形式、群众体质、组织管理及资金来源等方面,城乡群众体育都存在较大差异,乡村存在严重不足。基于此,政府应提高对城乡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视, 需要加大投资力度,统筹兼顾,使城乡群众体育得到均衡健康发展。在充分认识当前安徽省城乡群众体育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结合安徽群众体育发展运行机制分析,从教育宣传、资金投入、政策支持等多维度、多角度来探寻其均衡化发展路径,逐步消除差异,推动安徽省群众体育事业的均衡、协调、稳定与快速发展。
安徽省各级人民政府的体育、农业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贯彻国家有关体育和乡村工作的法规和方针政策,做好乡村体育的管理和组织工作。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明确乡村体育在体育事业中的基础地位,各县级体育领导机构都要从政治的高度、战略的高度认识农村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机构。如县一级根据条件和工作需要,应建立体育总会,对乡村体育进行组织和指导。乡镇政府应把体育事业纳入乡镇发展总体规划,如建立体育指导站,经常研究和指导体育工作的开展。县、乡镇应当积极建立农民体育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等社会体育团体,该团体由县、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参与领导。社会体育团体应加强自身建设,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工作。建立体育办等机构,配备体育专干,关心、支持、督促他们工作。有条件的县还可以建立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乡镇可以建立指导站,县、乡镇、村和居民小区适时建立体育健身点。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体育指导站、体育健身点应根据当地条件安排场地设施,制定工作计划,结合其他文化体育工作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安排一定的活动经费。县级体育主管部门和乡镇应当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体育指导站、体育健身点的管理,为其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同时可以成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乡镇体育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参与领导,关心、支持、督促他们的工作。开展乡村体育活动,建立健全乡村体育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农民体育协会、农民体育俱乐部、体育辅导站等基层体育部门的组织作用,整合各方面资源有效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发展乡村群众体育事业,从而推动城乡群众体育均衡发展。
安徽省相关部门应该把乡村体育事业发展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和基础建设设施投资计划,加大对体育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在政府经费不足的情况下,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投资,或以捐赠和赞助等形式支持发展体育事业。
在国家财政困难,乡村体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国家体育总局依照体育彩票“来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宗旨,体育公益金支出对乡村群众体育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县体育主管部门在有关体育公益金使用办法和规定范围内,合理地向乡村群众体育倾斜,加大对乡村群众体育的投资力度。其次,通过单位经营创收、企业赞助、个人捐赠、社会集资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筹措的资金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相关体育部门制定的政策和制度出纳,县体育主管部门检查和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考核资金的利用效率,使筹措的体育经费利用效率最大化。在社会集资上,更要建立和完善农村体育投资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乡村体育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先提出集资项目、集资金额、集资方式和使用计划,并报县或上级体育主管部门,经过审批后,面向社会筹集乡村体育建设项目经费。对企业单位的赞助行为给予一定的政策补偿和利用补偿,充分调动乡镇地方企业投资乡村体育的积极性。对于个人捐赠给予一定的政策或宣传奖励,鼓励更多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体育捐赠活动。为此,各级体育主管部门抓紧时机,鼓励一切可动员的力量,多渠道筹措体育发展经费,进一步加大乡村群众体育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发展乡村群众体育事业,不断缩小与城镇群众体育的差距。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政府开展一切工作的核心依据,同时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安徽省政府在推动本省城乡群众体育均衡化发展工作中,要制定出符合不同地区特点的城乡群众体育均衡化发展规划,这也是各地开展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工作的必要前提。首先,规划人员要将各乡村地区群众体育工作有效纳入到体育均衡化规划发展中,综合考虑不同乡村地区的民俗体育文化、人文特点以及生活习惯等[3],加强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与联系,全面了解掌握群众反馈信息,这样才能够确保城乡群众体育发展规划设计具有客观性。其次,政府在明确实际规划内容方面,要满足城乡群众体育均衡化发展的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以及综合布局的工作要求,正确处理好城乡体育短期建设和长期规划发展的关系,既要关注城市体育建设,又不能忽视农村体育建设经济利益,否则会导致城乡之间体育建设发展水平不断拉大。
在城乡群众体育均衡化发展工作中,政府要高度重视城乡基础体育场地与设施的建设管理工作,尤其是要大力推进各乡村地区基础体育场地与设施建设,在建设上应坚持多样、适用、就近、方便的原则,在群众居住区建设体育设施。有条件的乡村可建综合性群众活动中心,不断提高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规模和水平。县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发展公园体育和广场体育,加强对公园体育、广场体育的建设、指导、管理。通过鼓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建设体育设施,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进更多社会资本,加大对乡村基础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有效缩小城乡体育场地与设施建设的差距。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不同农村地区的实际建设情况,优化改善当地体育场地设施的种类和数量,确保能够丰富乡村体育锻炼活动内容,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层次乡村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促使广大民众能够积极参与到多元化的体育锻炼项目中,从而进一步推动城乡群众体育的均衡化发展。与此同时,政府要引导高校加强对乡镇地区学校体育建设的科学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城市体育教育资源的作用,让更多体育人才服务于农村体育建设工作,完善乡村基础体育建设内容,加大学校场地和设施对乡村居民的开放程度,组织广大乡村群众参与到各项体育活动中。
当前安徽省城乡群众体育均衡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体育资源较为匮乏,无论是体育活动场地、基础设施设备,还是在体育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安徽省政府部门要想缩小城乡体育发展水平差距,就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发挥不同城乡资源的价值作用。要科学立足于不同地域特点和文化,有效践行特色化体育发展之路,促进城乡地区体育事业建设稳定持续均衡发展。在城乡群众体育均衡化发展工作中,规划设计人员要综合考虑当地乡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不同影响因素,乡村体育活动应当坚持与生产劳动、文化活动相结合,与民族特色传统相结合,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坚持科学文明的原则,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农村体育竞赛和表演活动应当突出经常性、普遍性、民族性、多样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应重视率先富裕起来和体育基础较好的乡村的农村体育活动,乡村体育竞赛活动要注意小型、趣味,方便群众参加。有条件的乡村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举办小规模体育运动会、单项竞赛、综合体育运动会,逐步形成制度,形成当地的体育文化特色,以推动乡村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在发展乡村体育事业时,要充分发挥出乡村自然环境、广阔空间的优势,并从乡村本土特色文化出发,加强该农村地区体育项目、服务体系以及场地建设等工作[4],合理选择适合该乡村地区体育发展特点的创新路径和管理模式。比如,可以通过综合采用“高校与农村”体育结合发展方式、乡镇企业体育服务模式以及“政府为主导”体育管理模式等,让各行各业的资源帮助农村进行体育事业改革建设,创新开发设计出符合乡村地区特色的体育发展路径和模式,从而培养出更多专业体育教育服务人才,进一步推动城乡群众体育均衡化发展。
安徽省乡村体育行政部门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纸、杂志等多种形式宣传科学、文明、健康的全民健身知识,介绍各健身项目对锻炼身体的作用,不断提高乡村居民的体育娱乐健身意识。
对于开展乡村群众体育活动好的乡、村、家庭和个人,给予奖励以鼓励他们带动更多的人加入体育锻炼行列。乡村体育主管部门每年开展一次评选活动,对于群众体育开展好的乡村,给予一定奖励来激发乡村民众的体育锻炼热情,同时允许乡村所属县参加“全国体育先进县”评选活动,提高乡村体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此外,还要对乡村体育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促进乡村体育的健康发展,不断缩小城乡群众体育发展差距,以达到城乡群众体育发展均衡化。
安徽省要想实现城乡群众体育的均衡化发展目标,就必须科学合理规划工作,坚持统筹兼顾原则,打好城乡群众体育均衡化发展基础。政府部门要安排专业人员深入农村地区开展调研工作,结合农村体育发展情况,优化改善基础设施和体育场地,创新农村地区体育建设发展路径和管理模式,发挥社会体育资源作用,推动农村地区体育事业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