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丰县民族中学 尉书磊
高考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次关键性考试,在我国的整体教育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备受师生以及家长的关注。高考改革对于高中阶段的各学科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数学作为主要教育学科之一自然也不例外。高中数学教师为了适应高考制度的改革发展方向,需要适当调节教学方法、教育资源以及考核模式,从高考改革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为高中生探索出一条学以致用的数学学习之路。
当前,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第一,内容缺乏实用性,以数学理论知识为主,缺乏现实生活元素的渗透,难以让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高考改革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因此,在现阶段的高考数学题中我们发现,题目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以此培养学生的知识实践应用能力。但是部分数学教师仍然坚持固有的教育观念,让数学内容与实践生活脱节,不利于高考改革中的生活化教育理念落实。第二,数学课堂教学仍然存在应试化倾向,单方面围绕考点教学,而忽视了解题思路与解题能力的培养,从而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通过对高考改革文件的研读,我们了解到这种应试倾向的教学模式与高考目标相悖,高考改革的目标在于推动学生学习动机的生成、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而这种应试倾向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为了满足短期的教育目标。
高考改革坚持学以致用,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优化教学方法,渗透生活元素,找到数学理论讲授与实际生活有机链接的教学方法,提出生活中的趣味性事物,满足高中生的学习心理。比如在有关数列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常见的足球、篮球比赛轮次排列组合问题,用数学知识计算出赛事中的场次、对阵排列规律,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在习得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高考改革的主要目标在于将教育体系从应试教育模式中摆脱出来,改变以成绩论成败的落后教育理念,重新制定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的调整与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重新制定教学目标,降低了学生的压力,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实践的机会,摆脱了死记硬背的知识记忆模式,以教学目标的优化促进学生的三维目标达成,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综合素养提升。
众所周知,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中采用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方式,只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表现,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侧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开始重新思考课堂评价的合理性,并且由传统的单向成果式评价模式逐渐转变为多向多元主体的评价模式,主张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的统一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的进一步完善。
1.注重课标与考纲的融合
高考的内容改革体现了教育理念的创新,高中数学教师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落实高考改革理念,需要认真领会数学高考大纲与数学课程标准,领会其中包含的现代化教育精神,把握数学教学重点与难点,为高考改革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奠定基础。
2.落实必备知识与挖掘数学思想
从近年来的数学高考题中可以看出,高考改革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并且在数学新课标中也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落实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认识到基础知识落实的重要性,坚持稳扎稳打的原因,不盲目拔高,也不可随意降低要求,做到讲清要求、明确数学公式与概念的来源、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以必备基础知识的掌握满足高考改革的需求。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并且善于发现问题、转化问题,学会辩证思考、灵活运用,无论是在高考中还是在实践生活中都能够应对自如。
3.促进核心素养的生成 核心素养生成是高考改革的集中体现,以2017 年的高考数学大纲为例,高考大纲中增加了“科学设计命题”的内容,并且提出增强数学高考内容的基础性与综合性,注重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这项内容的改变推动了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结合上文可知,现行的高考改革制度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落实高考改革制度,需要高中数学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教育理念、评价体制,实现数学课堂的创新与变革,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