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沛文,李抒凝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失眠意味着你经常无法正常入睡,表现为轻者难以入睡,醒来后难以复睡;重者彻夜难眠。失眠通常与饮食不节,情绪障碍,过度工作和休息以及疾病后身体虚弱等因素有关。这种疾病病位在心,与肝、脾和肾的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各种情绪刺激和内伤导致火和痰等病理产物留在体内,影响心脏,导致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阴阳功能失去平衡,失眠发生。随着社会发展,当代人生活压力普遍较大,失眠人群也日趋增加,据中国睡眠研究会不完全统计显示,中国有超过3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中国成年人失眠的发生率高达38.2%。失眠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甚至会导致抑郁状态的出现。
孙申田教授独创的“经颅重复针刺法”是针刺在头皮下或肌层,达到一定深度之后,不提插仅捻转针体,要求每分钟捻转200次以上,持续3-5分钟,使其累积的刺激量穿透颅骨,达到大脑皮质对应的区域,从而产生作用。笔者使用“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了许多患有肝火扰神型失眠症的患者,现取典型个案如下。
患者甲,男,51岁。因重度失眠十日余,入针灸科就诊。患者自述平素身体健康,之前亦从未发生过失眠,十余日前突然开始彻夜难眠,服用艾司唑仑仅能入睡2-3小时,醒后又难以入睡。沟通得知该患者因家事而烦躁,焦虑,愤怒。中医诊查: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表情正常,步态正常,体位自主,面红颧赤,声音洪亮,双目灵活,口唇正常,形体偏瘦,肌肉较为发达,无发热,无流涕,舌体居中,舌红,苔黄,脉弦数。
根据中医理论辩证,该病人素体强健,多年来也未有大病,然而因家事而急躁易怒,情志失调,肝气郁而化火,继而上扰心神,导致突发的失眠。
治以疏肝泻火,宁心安神为主,选穴行间,太冲,内关,神门,照海,三阴交,百会,额区(大脑额叶体表投影的部位,共三针,第一针在神庭与印堂之间,其余两针在目内眦直上,平行于第一针)。其中行间,太冲用毫针泻法;照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神门,内关,平补平泻;百会,额区“经颅重复针刺法”。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中间间隔1日休息。
该患者第一次针灸过程中便入睡,当晚的睡眠也得到了一定改善,之后十分配合治疗;1个疗程之后,睡眠得到了明显改善,每晚入睡时间可到5小时左右,笔者建议该患者继续治疗1-2个疗程,加强和巩固疗效。3个疗程之后,患者睡眠时间恢复至7-8小时,亦无难以入睡的情况发生,基本获得临床痊愈。嘱咐:刺五加泡水代替饮料和茶水,傍晚可以散步1小时,保持心情舒畅,如若再次发病,及时就医。
患者乙,女,40岁。失眠多年,但并不严重,便未进行治疗,近日加重,且出现耳鸣,遂入针灸科就诊。患者自述年轻时就脾气火爆急躁,每天起床自觉口干,口苦,舌麻,醒后便欲饮水,饮水后几分钟便恢复正常。过去辗转反侧1-2小时或能入睡,近日双耳皆出现耳鸣,本就不易入睡,现今可能需要3-4小时才能入睡,严重影响工作生活。体格检查听力无明显下降。中医诊查:神志清楚,发育正常,体型适中,声音洪亮,气息均匀,无发热,无咳嗽,无流涕,问诊得知带下色黄,阴部偶有灼热感,瘙痒感。舌体居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根据中医理论辩证,该病人多年来一直有失眠,虽不严重,但也可推测其体内素有肝火,亦是肝火上扰心神导致的失眠,然而近日加重,出现耳鸣,肝经实火更旺,同时又出现了湿热下注的症状。治以上清实火,下清湿热,佐以宁心安神为主。选穴行间,太冲,申脉,照海,内关,神门,三阴交,百会,额区(大脑额叶体表投影的部位,共三针,第一针在神庭与印堂之间,其余两针在目内眦直上,平行于第一针),下关,听宮。其中行间,太冲,申脉用毫针泻法;照海,内关,神门,三阴交用毫针补法;下关,听宮平补平泻;百会,额区“经颅重复针刺法”。每日1次,6次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中间间隔1天休息,若遇经期,则暂停1个疗程。
该患者耳鸣症状较为严重,为了缓解其耳鸣,笔者第一次治疗时,下关和听宮两个穴位各捻针5分钟,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患者耳鸣也确有较大缓解。1个疗程之后耳鸣几乎不再出现,睡眠情况改善程度不大,仅稍有好转。3个疗程后,患者自述比以前更易入睡了。而后暂停1个疗程。5个疗程之后患者自述睡眠已经得到很大改善,虽还不及正常人,但已经不影响工作生活。嘱咐:购买2盒龙胆泻肝丸,按说明服药即可,仅作为辅助治疗。平日注意少吃性燥热的食物,例如羊肉,驴肉,桂圆,姜,辣椒等。
肝火扰神型失眠属于中医“不寐”范畴,也仅仅是“不寐症”或者说“失眠症”的一种证型,其他的症型包括痰火扰心型,心胆气虚型,心脾两虚型以及心肾不交型。事实上在跟随孙申田教授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孙申田教授也曾指出“经颅重复针刺法”往往对于“不寐”的实证效果较为显著,也就是肝火扰神型和痰火扰心型两个证型。这类患者往往是突然发生失眠的症状,亦往往在此前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心绪受到外界较大的刺激。此类患者往往接受2-4个疗程治疗即可临床治愈。但是如果患者素体虚弱,邪盛正衰又或者患者未引起重视,仍由疾病进一步发展,导致疾病由实转虚,或者转变为虚实夹杂之复杂病情,也就是之前提到的三种虚证证型为主的患者其他症型。此类患者单凭针灸治疗已经有所不足,孙申田教授往往会配合中药方剂,如心胆气虚型常用安神定志丸为基础方;心脾两虚型往往用归脾汤加减;心肾不交型多用交泰丸化裁。当然,肝火扰神型和痰火扰心型这两种实证并非不能运用针药结合的治疗手段,只不过在无必要之时,孙申田教授更倾向于单纯使用针灸治疗,“神针”之名,并非虚名。
通常西医治疗失眠常选用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药物,手段较为单一,疗效也较为一般,或许能短期内压制问题,但是并不能予以有效治疗,且有一定依赖性和耐受性,同时也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然而中医针灸治疗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作用。在应用孙申田教授独创的“经颅重复针刺法”时,额区的针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孙申田教授的理论中,额区又称之为“情感区”,针刺刺激“情感区”,同时配合平补平泻的捻转手法且必须达到每分钟200转以上的频率,目的就是为了调神,神安则病去。尤其是不寐这样的病症,本就是与“神损”有关,故而治疗效果更为直观。孙申田教授也同样重视百会穴的针刺与捻转,笔者牢记孙申田教授常提及的“百会治百病”的观点,在孙申田教授的工作站,笔者有幸见到一次孙申田教授演示在百会穴进行“苍龟探穴”,“青龙摆尾”,“朱雀展翅”等手法,印象颇为深刻。因此笔者的每一个失眠患者或许做不到进行这么复杂的手法操作,但保证均会给予百会较长时间的,较快频率的捻转。目的也是和刺激“情感区”的目的一样,意在加强对脑的刺激,或者说是对“元神”的刺激。元神受损则情志必然失去协调,反之,元神稳定则情志调达。从某种程度上说,百会穴与额区是笔者治疗肝火扰神型失眠的主穴,也是笔者长期在临床上应用孙申田教授的理论与手法所总结出来的一些心得。至于其他穴位,只需要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辩证配穴即可,疗效往往较为显著,而且针灸治疗较为方便,安全,不易产生耐受和依赖,确实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