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非,徐学功
(1.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医院研究生工作部,河南 郑州;2.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河南 郑州)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管腔闭塞或狭窄,而致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造成心肌代谢的供需失衡,它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之一[1]。病因学研究证实,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焦虑抑郁成为影响心血管疾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国外文献报道发现在冠心病患者中合并焦虑抑郁发病率约为17%-47%[3]。中医属“胸痹”、“郁病”范畴,临床多以心前区不适且伴有胸闷、兴趣减退、喜怒善哭等特征。
心主血脉哪一方面的异常,均会引起另一方的异常,体现了两者的病理互损关系。心主神明,肝主舒泄,情志活动与此两者密切相关。《薛氏医案 求脏病》云:“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了。”近代张锡纯也认为“肝气能上达,故能助心气之宣通了。”因此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化火,灼津成痰,气滞或痰浊使血行失畅,致气滞血瘀,痰瘀交阻发为胸痹心痛[4]。徐学功教授根据病人患病特点,将其分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郁脾虚、气虚血瘀四种证型,又因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多有眠差的特点,导师在治疗此病方面强调辨证论治的同时注意顾护患者睡眠情况。现总结病案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孙某,女,56岁,2018年9月21日初诊。患者以“胸胁疼痛半年余”为主诉来诊,半年余前患者因心胸憋闷去外院就诊,查冠脉CTA确诊为“冠心病”,坚持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此后患者常觉胸胁疼痛,息怒、善太息,饮食欠佳,睡眠较差,大小便尚可,舌质淡,苔白,脉弦。辨证为肝气郁结,治以疏肝解郁。导师予以柴胡疏干散加减治疗。处方:柴胡25g,香附12g,川芎 15g,陈皮 15g,白芍 12g,枳壳 10g,甘草 6g,生龙骨 30g,生牡蛎30g,随症治之,用药2周基本改善。
按:方中以柴胡功善疏肝解郁,用以为君。香附理气疏肝而止痛,川芎活血行气止痛,二药相合,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并增行气活血止痛之效,共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生龙骨、生牡蛎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之气。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其经脉布胁肋循少腹。若情志不遂,则木失条达,则致肝气郁结,经气不利,因而见胸胁疼痛、胸闷。肝失疏泄,则情志抑郁易怒、善太息;脉弦为肝郁不舒之征[5]。肝气郁结,经脉不利,气郁血瘀,不通则痛,故胸胁疼痛。木郁土壅,气机失舒,故善太息。此类患者就诊时一般认为是心绞痛发作,由于缺乏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准确认识,常常胸闷后便心慌恐惧,唯恐延误病机,此类病人胸闷有一明显特点,胸闷发作后,外出游玩或运动后缓解,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适当的疾病知识普及也很重要。
王某,男,62岁,以“胸痛2月余”为主诉于2018年11月初诊,患者2月前劳累后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入院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因抗拒西药,坚持服用丹参滴丸,效果一般。症见:患者胸痛、胸闷,痛有定处,伴心悸失眠,急躁易怒,大小便可,纳差,舌暗红,脉弦紧。辨证为气滞血瘀,治以行气活血,导师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处方: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川芎5g,赤芍6g,牛膝 9g,桔梗 5g,柴胡 3g,枳壳 6g,甘草 6g,生牡蛎 15g,生龙骨15g,随症治之,用药10天后基本改善。
按:方中以桃仁活血祛瘀为君药。当归、红花、赤芍、牛膝、川芎增强君药祛瘀之功,同为臣药,其中牛膝且能通血脉,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理气,升达清阳;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入胸中,合枳壳一升一降,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生地黄凉血清热以除瘀热,合当归又滋养阴血,使祛瘀而不伤正,俱为佐药。生龙骨、生牡蛎调和阴阳之气[6],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各药配伍,使血活气行,瘀化热清,肝气舒畅,诸证自愈。
此证为胸部瘀血内阻,气机郁滞所致。胸部瘀血阻滞,不通则痛,故胸胁痛,痛有定处,如针刺,郁滞日久,肝气不疏,则急躁易怒;气血郁而化热,扰动心神,故内热烦闷,心悸失眠,脉弦紧为瘀血之像。在治疗此证时应注意气血同治,以活血化瘀药物为主,加以行气之品,气行则血行。活血、行气药物又易耗伤阴血,故要加用养血扶正之品[7]。另要升降同用,入胸中化瘀血,引血破血行瘀。若胸中痛甚者,可加丹参、田七活血止痛;若见气滞胸闷者,加瓜蒌、薤白以理气宽胸。
王某 ,女,56岁,2019年3月24日以“惊悸失眠半年”为主诉来诊,半年前患者因心肌梗死入院治疗,经介入治疗后好转出院,后患者间断出现心慌、胸闷、惊悸,心情低落,情志抑郁,失眠多梦,胆怯易惊,纳差,大小便尚可,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辨证为肝郁脾虚,治以疏肝健脾,导师予温胆汤加减治疗。处方:清半夏6g,竹茹 6g,枳实 6g,橘皮 9g,白茯苓 5g,甘草 3g,珍珠母 5g,酸枣仁5g,远志5g,随症治之,用药半月余基本改善。
按:温胆汤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名方,临床应用较多,但在治疗此类疾病时,导师认为君药应为竹茹,竹茹味甘,性微寒,功善清痰除烦。以半夏燥湿化痰,通降阳明为臣药,陈皮理气化痰,宣畅上焦,枳实行气导滞,降泄下焦,茯苓渗湿健脾,使湿去而痰不生;佐以生姜、大枣调理中焦,甘草益气和中,以珍珠母重镇定惊[8],以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肝健脾之功,使胆气无滞,三焦通畅,元气顺达,中精之府复其柔和之性,则诸证可愈。
适应本证的患者,多因素体胆气不足,后情志抑郁,而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肝属木,喜疏泄而而抑郁,故常太息。脾属土,主运化。木可疏土,土助木疏,肝胆疏泄失常,因而情志不畅,精神抑郁[9]。肝气犯脾,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则胆怯易惊,失眠多梦。导致认为在治疗冠心病时因详细了解病人性格特点,如若患者本就胆小怕事,则尽量在告知病情严重程度时与家属交流,以免造成莫大的心理负担,而变生他病。
李某,男,53岁,2019年4月11以“胸闷气短2月余”为主诉来诊,患者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症状,活动后出现胸痛症状,常觉疲乏,头晕、懒言,语声低微,兴趣减退,情绪低落,不爱运动,面色淡暗大小便正常,纳差,舌淡暗,有瘀斑。既往冠心病病史2年。辨证为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导师予补心气汤加减治疗。处方:黄芪12g,人参3g,红花10g,石菖蒲10g,薤白9g。
按:方中黄芪用量最大,为君药,有时可用到20g,为此方的特点,加用人参增强补气作用。红花,辛、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石菖蒲疏散开达,气味芳香,其性走窜,入心经,开心窍。薤白具有行气导滞的功效,药理提示薤白提取物可明显降低血清过氧化脂质,抗血小板凝集,境地动脉脂质斑块的作用[10]。几种药物联合应用共起益气活血之效。
胸痹多见于老年人。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是气血渐衰,若此时内伤七情,会更加损害患者心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推动血液无力,而致血液运行不畅,其多表现为气虚与血瘀的双重症状,而常常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胸闷、胸痛、心悸。在治疗此证型的患者时,应注意告知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有利于改善气虚血瘀体质[11]。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病位在心、肝、脾。情志病初起以气机郁滞为主,气机郁滞,首责于肝。由于心肝脾三藏在人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故情志内伤多与此有关。焦虑抑郁与冠心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故在治疗冠心病过程中,注意调节、疏导患者得情绪问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