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金属夹治疗较大结直肠无蒂息肉的临床观察

2020-12-25 02:06夏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2期
关键词:癌变腺瘤息肉

夏露

(沛县人民医院,江苏 沛县)

0 引言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是当前医学中一项较为成熟的创新技术,该技术能够针对消化道扁平病灶进行完全切除,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其复发,是一项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创伤的治疗手段。在对大结直肠无蒂息肉患者进行治疗时,有效的结合金属夹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对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止血效果[1]。本次研究针对大结直肠无蒂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金属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大结直肠无蒂息肉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29~68岁,平均(47.37±3.58)岁。所有患者均采用电子结肠镜以及病理组织进行确诊,其中单发息肉42例、多发息肉38例,其中息肉直径1.0~1.9 cm的24例、2.0~2.9 cm的26例、3.0~3.9 cm的18例、4.0~4.9 cm创面的7例、>5 cm的共5例。

纳入标准:经过病理确诊为大结直肠无蒂息肉患者。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脏器疾病的患者;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已知晓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并将切除后的组织均送往病理科进行检查,并且需要对创面较大以及出血的患者采用金属夹夹闭,包括息肉直径≥3 cm均需要采用金属夹对患者进行夹闭。

术前肠道准备: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的前一天需要进行素食,并且需要避免食用带颜色的蔬菜水果,因此,患者在进食时,可选择食用豆腐、土豆、米饭以及面条等无颜色的素食食物。并且患者在20:00后需要禁食,并且在患者进行手术当日凌晨2:00开始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30 g,并且需要患者在2 h内饮用超过2000 mL清水,直到患者所排出的大便为清水为止。若部分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则需要对患者给予口腹泻药,直至患者排出软便或稀便后再对患者进行清肠准备。

设备:采用奥林巴斯H260电子肠镜、ERBE高频电刀、圈套器、HX-610-135金属夹以及NM-200U注射针。

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给予常规的全结肠内镜检查,并将所见的息肉进行逐个切除。首先将内镜镜头调整至患者息肉下方,并采用0.4%腚胭脂溶液经钳道对患者病变区域进行喷洒,并观察患者病变的范围以及其形态,对患者病变区是否发生癌变进行判断,同时将内镜注射针从活检孔插入并于患者病变区域前方进行生理盐水的注入,从而使其病变区域隆起或与黏膜下层分离,随后退出注射针,插入圈套器并将隆起粘膜压紧,将病变的部分粘膜套入,并将圈套器收紧直至出现抵抗感,随后将圈套器上举,防止出现固有肌层夹入,最后接通高频电发生器,对患者的息肉进行切除,并对患者的创面进行观察,判断是否有出血的症状发生,若患者出现少量渗血则不用理会,若渗血较多,则需要采用氩气刀进行止血。若患者创面较大则需要对患者采用金属夹对其进行止血。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切除的过程中,若患者息肉较大时,无法进行一次性切除,则需要从容易切除的部位开始进行切除治疗。若患者病灶息肉直径>5 cm,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则需要进行部分切除,并于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再次切除。患者完成手术切除治疗后,需要对患者进行禁食24 h,并对患者进行补液以及抗炎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本次研究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创面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患者在经过治疗后3个月内复查息肉组织残留以及肠腔狭窄梗阻发生情况。

观察本次研究患者切除组织的病理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本次研究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创面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次研究中的80例患者中,共有50例息肉直径<3 cm的患者进行一次性切除,其余30例患者采用分片黏膜下切除术进行切除。其中5例患者无法进行一次切除需要隔1个月再次进行剩余病灶切除。本次研究中,共对43例患者由于创面较大采用金属夹夹闭,并且所有患者均无出血以及穿孔的情况发生。

2.2 观察患者经过治疗后3个月内复查息肉组织残留以及肠梗阻的情况发生率

本次研究患者经过治疗后3个月内进行复查,所有患者均无息肉组织残留,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肠梗阻的情况发生,发生率为5.00%。

2.3 观察本次研究患者切除组织的病理结果

经过对本次所有患者的息肉切除组织进行病理检验,其中有68例患者的息肉经过检验为腺瘤性息肉,约占总数的85.00%,其余12例患者伴有腺上皮轻度不典型性增生,约占总数的15.00%。

3 结论

在对结肠直肠无蒂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得知,大多数患者的大肠息肉是一种从黏膜表面突出肠道腔内蒂隆起状的病变组织,通过对其进行病理分析,分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以及错构瘤性息肉。通常情况下,大肠息肉患者大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有在其发生症状时或者在进行结肠检查时才会被发现,其主要表现为肠道刺激症状以及患者在腹泻后排便次数明显增多,同时可继发感染并且出现脓血便的情况。在对该病的研究中得知,腺瘤是一种被公认的癌前病变,其癌变潜力与腺瘤的类型、变异程度以及大小有着直接关系。

通过对腺瘤病变的研究得知,腺瘤的体积与其发生癌变的几率呈正比,当腺瘤体积越大,则癌变几率越高,其体积为1~2 cm时,其癌变发生率为3.6%~9.5%,当患者腺瘤体积超过2 cm时,其癌变发生率为6.8%~45.0%。因此,患者大肠息肉进行早期切除,能够极大地降低患者发生大肠癌的几率,并且能够极大地降低大肠癌的病死率[2]。大多数患者在进行手术切除后的2~6个月,其都有较大的复发率,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术后随访,以便能够尽早的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腺瘤复发进行尽早的发现并进行治疗[3]。

通过本次对80例患者的治疗得出以下结果,0例息肉直径<3 cm的患者进行一次性切除,其余30例患者采用分片黏膜下切除术进行切除。其中5例患者无法进行一次切除需要隔1个月再次进行剩余病灶切除。共对43例患者由于创面较大采用金属夹夹闭,并且所有患者均无出血以及穿孔的情况发生;经过治疗后3个月内进行复查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肠梗阻的情况发生,发生率为5.00%;对本次所有患者的息肉切除组织进行病理检验腺瘤性息肉患者约占总数的15.00%。因此我们认为,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金属夹治疗大结直肠无蒂息肉具有更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对大结直肠无蒂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金属夹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癌变腺瘤息肉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长了胆囊息肉怎么办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癌变·畸变·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腺瘤的类型有哪些?
副乳也会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