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

2020-12-25 02:06:41曹燧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2期
关键词:气肿皮下肌瘤

曹燧文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 手术室,广西 贵港)

0 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的操作技术也在不断优化,作为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已经在临床上获得了较高的地位,逐渐取代了许多过去的开放性手术[1]。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在妇科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手术较传统的子宫切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有着手术创口小、美观、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已经成为需保留生育能力的子宫肌瘤患者的首选术式,但该手术仍旧未能克服并发症的问题,影响患者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据相关文献称[2-3],术后配合高效优质的护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预防并发症和改善相关症状,为此,笔者结合了我院2018~2019年收治的3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工作内容和其他相关文献,对LM术后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归纳其护理进展。

1 LM术后并发出血

1.1 阴道出血

行黏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剔除术者可能并发阴道出血,这主要是由于手术的入侵式操作导致子宫壁留下伤口,因此术后通常伴有少量阴道出血[4]。对于此种情况,护理人员需对患者阴道流血情况进行严密观察,记录其出血天数及出血量,若患者出现出血量增加或天数延长(超过15 d),同时伴有血块,应当立即反映给医生,协助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给予缩宫素和止血药物静滴、肌注2 kU立止血,同时指导患者全面清洁会阴处皮肤,避免感染[5]。

1.2 腹腔出血

腹腔出血是LM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见于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后24~48 h,主要由于手术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如网膜血管采取大块结扎、血管结扎线松脱、较大血管采取电凝止血或误伤实质脏器而未及时发现等)导致肌肉间血管破裂引发出血,对于此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当在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尤其是血压水平,将引流管位置固定好,防止弯折、堵塞等情况,认真观察患者引流液的数量和颜色,如出现血样引流液或血压异常,应当警惕腹腔出血,此时应当观察患者腹部有无反跳痛或压痛,如有异常应当反映给医生,进行B超检查确定腹腔是否出血。窦优阳[6]在其研究中对行LM术的患者进行了并发症的护理,在其研究中明确表示在LM术后应当对患者出血情况进行监测,以防内出血和休克症状,其选择了5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研究结果提到,采用优质护理的患者组取得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护理的患者组更理想,优质护理组的住院时间平均为(5.11±0.21)d,显著短于常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7.55±2.57)d,此外,采取优质护理还能改善患者术后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可见有效的护理方式对于LM术患者术后恢复确有明显的帮助。

1.3 穿刺孔出血

腹壁穿刺孔出血是腹腔镜手术的常见也是特有的并发症,造成此现象的原因通常是由于穿刺完毕后将穿刺鞘拔除,其对腹部压迫作用消失而牵拉不牢导致穿刺口渗血,或是在穿刺时对皮下小血管形成损伤引起的出血[7-8]。对于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当观察患者创口敷料的渗血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并对敷料进行加压包扎处理,如未取得理想效果,则考虑对穿刺孔进行相应缝合以止血。我院护理人员在对近1年来收治的LM术后患者的开展护理工作时共有4例患者出现穿刺孔渗血,对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对局部加压包扎止血及穿刺孔缝合,同时对此4例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最终止血成功,未产生其他严重后果。

2 LM术后皮下气肿

LM术后患者可并发皮下气肿,LM手术用时比较长,术中进行建立气腹时,气腹针头需要活动,此时气体泄漏至患者机体皮下可引发皮下气肿。对于皮下气肿的临床护理方式:待术毕将患者送回病房后,护理人员需认真观察其腹部和颈部的皮肤,排查是否有肿胀、捻发音的情况,并对其皮肤表面颜色进行观察[9]。一般的皮下气肿可自行吸收,鼓励患者早期进行下床活动,促进气肿吸收,但发现患者气肿面积扩大,甚至影响呼吸功能的时候必须立刻协助医生采取对症处理。有研究选取了30例患者,共3例出现轻微皮下气肿,指导患者进行下床活动后均自然吸收,未出现气肿面积扩大的现象。

3 LM术后肠胃不适

LM手术过程中受到麻醉药物的影响,胃肠蠕动减慢,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肠胃不适,麻醉效果消失后,胃肠蠕动逐渐恢复,消化功能正常后症状即可随之消失。术后护理主要是对患者体位和饮食的指导,术后卧床期间,应当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发支气管炎症甚至窒息,此外,术后需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术后6~8 h后进食流食,24 h后可给予半流食,指导患者多饮水,加速麻醉药品代谢。吕淑坤[10]的研究中报道了需对LM术后患者进行饮食管理,在其研究中,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其研究结果表明,综合组患者康复情况较常规组更优,综合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18.91±2.69)h,进食时间为(6.38±0.76)h,常规组首次排气时间与进食时间分比为(31.32±3.14)h、(12.64±0.73)h,且综合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尿管拔出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与本文的研究方向一致,表明了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和下床活动指导能够促进患者肠胃蠕动的恢复。

4 LM术后并发压疮与褥疮

压疮与褥疮是LM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主要由于患者接受手术的时间相对较长,其皮肤受到物体长时间挤压,或在术中约束带绑扎过紧,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引发压疮,若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也易并发褥疮,此外,身体消瘦的患者发生压疮与褥疮的概率更高[11-13]。因此,护理人员在术中应当调节好约束带的松紧程度,不可过紧绑扎,以免影响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注意采用柔软的材料铺垫病床,并保持病床干燥与整洁,避免患者皮肤长期受硬物挤压。

5 LM术后肩背酸痛

LM术后出现肩背酸痛的情况比较常见,主要是由于手术时患者采取体位不准确导致的,手术中采取的体位不同对术后肩部酸痛程度的影响也不同,手术过程中有气体残留在腹腔中对膈神经形成刺激,则易导致肩背酸痛,术中采取足高头低位的患者术后并发肩背疼痛的概率较高,通常表现为双肩疼痛,右侧疼痛往往更显著,且恢复所需时间较长,术后3~5 d可自行消失,不需特殊处理[14]。护理人员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讲时,应当向患者解释术后腰背疼痛的原因,指导患者在疼痛时可采取胸膝卧位,促进气体聚集在盆腔部位,缓解对膈肌神经的刺激,术后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应指导患者进行翻身和活动,促进腹腔残余气体的吸收。

6 腹腔感染

腹腔感染是LM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手术过程中,器械对机体组织的损伤、术中感染、引流管不畅等是腹腔感染的主要原因[15]。护理人员应在术后对患者腹部体征变化进行观察,定时测量患者体温,同时观察患者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保持引流管畅通,同时给予抗感染处理。

7 结语

综上所述,LM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手段,但受到术中及术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严重时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应及时对并发症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和归纳,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和处理,以巩固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气肿皮下肌瘤
羊气肿疽诊治分析
畜牧业环境(2021年4期)2021-12-06 00:23:02
肉牛气肿疽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及防治
羊气肿疽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智慧健康(2021年33期)2021-03-16 05:48:04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不同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癌症进展(2016年9期)2016-08-22 11:33:18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