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琳/兰州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我们的国家有城市和农村两种行政系统,城市和农村对于我国的居民来说,除了地区不同,随之相应带来的不同有教育的医疗的就业的养老的等一些的不同,这些差异在中国普遍是巨大的。
城市一般是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农村则是生产生活资料及劳动力的主要产出中心。在社会福利和发展机会这个角度,我们亦可看到极大的不均衡和不公平。
所以,会有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美丽乡村,第一点的“美丽”是不是应该是在外务工人员的乡村回归。使我们在农村不再是仅仅只能看到的是岑弱的老人扶着蹒跚学步的孩童,还有一群半大孩子头发凌乱脸庞脏黑在村子里奔跑游走。而是,一个个完整的家庭体系的存在,在这个家里有孩子们、有爸爸妈妈、有祖父祖母等等亲人和朋友。
目前就2019年网上公布的数据,农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41%,在外务工人员占农村总人口26.7%。这个比例还是相当大的,毕竟人口老龄化的很厉害,还有中国在上世纪提倡的计划生育政策。所以,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是社会压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看的,是否能够产生人员回归,有两个前提问题的梳理和解决。一是,就业问题;二是,教育问题。
解决就业就得先解决教育,在农村必须首先要建立完整和优质的教育体系,这个教育水平是和城市的教育水平一致的,体系也是完整的,教育环节包括了幼儿园至大学。
只有这样,才有了回归的前提。
有了完整的家庭结构,少了留守儿童和老人。家人团聚,各司其职,建设家庭和农村,是不是才是美丽乡村的核心呢?
(1)能源问题的解决。包括水、电、气;包括资源、机会、信息(前瞻、有效信息);包括人才;
(2)科学技术的深度带入。使得农村经济实现大批量产业化;
(3)教育的提升,农村人口认知的提高及深入,会对生活有更高价值的追求;
(4)公共关系的建立。中国的人际关系建立基础是血缘,在农村更为明显。如何打破这样的狭窄模式,建立更多的公共福利,这个处理需要通过教育;及资源的引进;人才的引进;还需要市场化的经济,带动人口移动。
首先看看“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项目,该项目的特色是回迁安置的复兴乡村改造。选择地址在中国杭州市东梓关村富阳区。设计这个项目的单位是gad建筑设计。(gad建筑设计创建于1997年,发展至今已拥有各类专业设计人员约800余人,具有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资质,是集建筑工程设计、工程技术咨询及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设计机构。gad以精致的设计风格和充满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成为现代中国建筑设计的品牌设计企业。)
东梓关村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江南村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空心化、老旧建筑年久失修。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与生活条件,当地相关部门决定外迁居民,并在老村落的南侧进行回迁安置。所以项目接到后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设计着重考虑成本控制,降低建造与后期维护的成本,就以较少的基本单元通过组织规则,实现多样性的聚落形态。最后形成带有公共院落的规模组团。项目完成后与传统行列式布局相比,在土地节约性、庭院空间的层次性和私密性上都有显著提升。项目的完工为东梓关带来了复兴的机遇,乡村论坛的举办,多家设计公司工作室的进驻,农家乐、酒作坊、咖啡厅等生活配套的逐步跟进,在外务工人员回归逐步完整家庭结构。
图1 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家园全景图
图2 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家园局部图
公共设施的设计:我们主要在村民的公共活动区域做图书阅览室、公共卫生间、公共食堂这三处的建筑设计及室内外环境设计。为什么先要去处理这三个项目?因为他们是公共活动中的最基本的活动需要环节。
公活动环境的设计(社区的建造)也是村民之间能够有机会聚集、交流、陪伴长者和孩童的有趣空间,是一个有着情绪和生活事件,能给村民带来各种除家庭外多重体验的场所。这个过程也是身份构建的重要过程,也是作者第二点提到的公共关系建立的环节。
作者在2020年6月7日“景观派”微平台上看到的资讯,写到万科社区活力中心的设计里提到“场景力”这个概念。对于高质量的公共空间的要求有:好的微环境、可达性、开放性及场景力。
“场景力”这个概念的提出我们从现有资料考察,最初是由吴声(场景实验室创始人,1974—)提出的,他在2016年3月发表的言论就是关于“场景”的阐述。他表示“任何价值的创造都基于一种增量的可能性、都是基于新的消费精神、新的场景变化和加速迭代的现实”。这里会提到一个关键词“真实”是这个时代重要的方法论。
在很多乡村建设项目,也主要在做这三个方向的项目。
从两个方向:(1)材料设计——以当地常用的材料为基础,采用新的材料配合或是新的加工手段。以西南地区为例,这里盛产竹材,但气候潮湿,少光。所以我们要采用主要的材料是竹材,不少人家厨房里会使用竹质的案板、炒勺、筷子、碗碟。但是在室内装潢设计中却很少使用有机材料,如竹地板、木地板。因为潮湿用易滋生细菌、虫卵、较容易产生虫害。那么在材料的处理上,我们就要开发一些稳定剂类型的材料,使竹质材料的性质稳定耐腐。(2)结构设计——充分运用“人机工程学”,设计符合农民使用的生产生活用品。
综上所述,这是一个体系的建设,才能带来实际的“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