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进体制内是一件好事

2020-12-24 08:03邓苗苗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年轻干部廉政体制

邓苗苗

对 于90后进入体制内工作,外界时常有不一样的声音,似乎年轻的表征与观念中的体制素来格格不入。如何全面看待90后进入体制内?本刊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于海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霓共同探讨。

“让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

廉政瞭望·官察室:对于年轻人,特别是90后来说,体制内工作是否又再度吃香了?如何客观看待年轻人进入体制内工作?

竹立家:体制内的工作一直都很受欢迎,它与体制外,比如为老板服务的民营企业等工作性质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不论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讲,还是从人们的思想观念讲,相对来说体制内的工作、工资、福利都比较稳定,晋升也比较稳定。不管是90后,还是80后、70后,大家都比较倾向于在为国家服务的体制内工作。这样的观念是普遍存在的。

我赞成让有奉献精神、有担当的新一代年轻人进入体制内工作,因为这不仅符合国家的政策,也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另外,还可以提升我们政府管理、社会治理、社会权力运行的质量,能有效地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江山代有才人出,不光是90后,80后、70后也好,以后的年轻人也好,每一代都应该向体制内输入大量人才,这样才能前后承接,我们的事业才能后继有人。

于海波:现在年轻人的选择更加多元化。时代不同,每一代年轻人更看重的也不同,无论是选择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是个体自己对未来的一种职业探索。从另一方面来看,现在越来越多的90后选择进入体制内,正好说明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府也好,事业单位也好,国有企业也好,都适合个人发挥自我的价值,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时代在进步,国家要更好地发展,也需要更多的优秀年轻人来做贡献。

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任何一个单位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份工作也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个个体都有自己优势。为地方和人民作出贡献,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华的年轻人应该走的一条道路。

李霓:这两年体制内工作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迎来了另一个高峰期。年轻人选择进入体制内工作,理性来说是现实的选择。因为时代在进步,现实很残酷,现在的年轻人理性大于感性,实用大于理想,希望在最短时间用最有效方式做到利益最大化。进入体制内工作,意味着你能掌握一些社会资源,这对你以后生活和工作都有帮助。

廉政瞭望·官察室:年轻人选择进入体制内工作是基于什么考虑?有哪些外部就业条件促使他们将目光投向体制内?

竹立家:一个客观环境是现在就业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二是体制外工作稳定性比较差,第三个就是职业前景。如今,体制内工作规范化比较明显,用人标准明确,年轻人如果有才学,有敬业精神,愿意奉献,在体制内的发展前景可以说是光明的。这可能是年轻人选择体制内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于海波:我们正在经历百年不遇的疫情,对年轻人的就业选择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年轻人深切感受到了疫情期间,党中央和我国的政府、基层干部、医疗人员等等,在特殊时期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切实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力量。另一方面,从理性来讲,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价值,不太好区分体制内外。

李霓:年轻人选择进入体制内工作,原因至少有三方面:第一,体制内工作能够有法律保障,至少能使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维持到社会中等水平之上;第二,工作稳定、医疗福利、退休待遇都有,只要不犯政治错误和工作错误,基本上可以保证自己衣食无忧;第三,在全世界经济低迷、突发情况叠加的情况下,体制内工作意味着低风险。特别是自主创业成本的高企、经济发展速度变缓、就业压力剧增,面对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求稳成了90后年轻人的首要需求。

“体制内在发生积极变化”

廉政瞭望·官察室:体制内的工作环境、氛围等与以前相比是否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否能吸引到年轻一代?

竹立家:不得不承认,过去一些年体制内用人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用人唯亲、买官卖官等现象。十八大以后,随着反腐的推进,体制内权力运行在进一步规范化,90后年轻人进入公务员队伍中,只要素质高、有能力、有创新精神,发展的空间也比以前大得多了。

于海波:年轻人身上带有时代的特点,他们跟以前的人才有所不同,他们的追求也发生了变化,组织在吸纳人才、发挥人才的价值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如果单位能给他们提供更适合的平台和机会,对于个人价值实现来讲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对组织而言也是特别盼望的事情。

体制内工作的变化一直在发生,这跟我们的改革是一样的,相信老百姓也能感受到。随着一系列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出台和改革的不斷深化,很多单位和组织重视、尊重年轻人的特点,又能在工作上提供灵活的、高远的、有挑战性的发展路子,这对年轻人是一个很好的吸引。

李霓:体制内工作的环境和氛围发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随着各种法律的颁布,升职渠道不再单一;体制内工作同样可以培养人的各种能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也在进行改革,给年轻人提供了向上的渠道;在体制内上班,业余时间可以兼顾自己合理合法的兴趣爱好。这些都一定程度吸引了年轻人的加入。

“条条大路通罗马”

廉政瞭望·官察室:每年都有不少毕业生在就业时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国考、省考、选调生考试中,也有一些屡考不上但执着于进入体制内的年轻人,甚至不惜花费几年的时间,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竹立家:我不认为这种现象有什么错,这首先是个人的自我选择。凡进必考,这个制度对所有人都一样。只要你认为能力匹配,并且对这个岗位有兴趣,去参加考试还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但值得提醒的是,职业选择还是要对自我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围绕自己的能力、专业、兴趣,把重点放在自己的发展上。

过去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也给人们的发展创造了很大的空间,能干出成绩来。对于年轻人来说,从政是一条路,从学、从商、技术等等都可以是一种选择。

于海波:年轻人选择什么样的行业和组织都是他们多元化选择的体现。另一方面,在我们国家快速的改革发展和不断增强综合实力的过程中,确实也特别需要越来越多理念、信仰、才华更符合体制内工作的人才来奉献自己的才干。但从个人来讲,年轻人也要注意在择业就业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理解不同工作的类型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同时也符合时代潮流的行业和单位。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从职业的角度来看,职业道路是个人自我概念不断探索、不断清晰、不断实现的过程。

李霓:也要看到,年轻人花费大量时间大量精力大量财力报考公务员,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人才浪费和资源浪费,可能会将人们的聪明才智引向权力,造成社会上新的“学而优则仕”,而不是为人民服务。同时,体制内有一些人热衷于掌握和支配权力,这是令人担忧的事情。

监督与关照并重

廉政瞭望·官察室:年轻干部在职务犯罪等问题上,是否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庄德水:不管是哪个年龄阶段的腐败,其实都是一样的。90后年轻干部可能在思维上、看问题的方式上,与之前的干部存在一定的不同。另外,他们所受的教育、所在的生活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变化,比如家庭富裕程度更高、接受新鲜事物的渠道比较多,所以他们面临的诱惑与选择也更多一些。

廉政瞭望·官察室:如何针对90后干部的特点进行监督?

庄德水:其实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年轻干部的监督、管理与培养。在不同的年代,干部的选拔会有一个标准。不仅是90后,对年轻干部的监督和管理,我们一直没有放松,也在着力探索怎么去建立一个有效的干部梯队建设体制、机制。

首先要肯定监督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年轻干部的监督和管理本身是对年轻干部最好的爱护,也是帮助年轻干部快速成长的保障机制。监督方式里最重要的是具备普遍性、常规性的监督。当然也有对年轻干部的特别监督方式,比如要更多地运用组织监督方式。领导干部要关心关爱年轻干部,时时谈话提醒,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以及他们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如果发现苗头性的倾向问题,要及时地加以制止。

还有一种是过程性的监督,即对他们每一个工作的重要环节、成长的关键节点,都进行严格的考核和把关,避免我们一些年轻干部,因为走上重要领导岗位或者有升迁机会,产生漂浮、不务正业或沾沾自喜的不良心理状态。

廉政瞭望·官察室:对90后干部的监督有哪些难点?如何解决?

庄德水:年轻干部生活活躍度、人际交往都比较广,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准确广泛地掌握他们的信息、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可能比较难。虽然现在有成熟的制度规范,但这些制度可能与年轻干部成长的环境和需求是不相适应的,以至于不能对年轻干部进行有效的约束。所以我们要根据90后年轻干部成长的规律,适应他们的工作、思想特点,不断地完善我们的监督管理制度,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解决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需要发挥比如70后、80后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作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为年轻干部的成长做表率,带动他们一起成长,这才是一个良好的措施。

猜你喜欢
年轻干部廉政体制
年轻干部扣好“第一粒扣子”有多重要?
廉政教育走“新”更走“心”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廉洁文化新春行川城劲吹“廉洁”风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经典来信
郧西 结对帮扶倒逼年轻干部成长
廉政领导力有助于提高廉政制度的执行力
年轻干部“墩苗”当勤做“加法”
对南方城市分流制排水体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