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友
摘要:为提供良好居住环境,做好养老工作。在本文研究中,对居家老年人行为进行分析,并结合居家老年人空间需求,做好空间改造工作。在不断研究中明确空间改造重点与目标,以此改善老年人生活,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
关键词:居家老年人;行为类型;空间改造;需求分析
随着老龄化问题逐渐加剧,老年人生活存在的问题逐渐突出。其中,以老年人生活品质低、保障措施不完善以及住宅环境差等因素为主,在这些因素影响下,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数存在较大变动。国内老年人养老环境相对伪劣,为营造良好居家环境,应对老年人生活与居住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如何调查与分析,提出户型优化设计,进而满足老年人更多需求,更好地过度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1、空间改造的研究目的
随着老龄化问题加剧,老年人占比迅速提升。老年人处于弱势地位,无论是行动能力,还是思维敏捷度,都难以与青年人相比。而另一部分老年人,行动不便,且居住环境存在严重老化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都会影响老年人幸福指数,不利于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例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政府部门,给予老年人居住环境空间改造工作充分重视,并在老年人居住环境改造工作中,提出大量政策扶持、支出大量資金。只有这样,才能使老有所依,使老年人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但是,在政策落实同时,还应结合居家老年人行为活动[1],征询老年人以及同住人员意见,进而得到精准改造需求,并结合老年人心理、生理特征,提出科学改造意见,进而做好居住空间改造工作,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营造良好生活氛围。
2、空间改造调查对象与主要内容
在本次研究中,以随机走访方式,走访不同小区,了解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情况,并以不同时间所建设的小区为主,对居住空间改造需求进行分析。在本次调查中,老年人对空间改造热情度较高,其配合程度良好。在本文研究中,选取三个不同校区,对住宅性质、竣工时间,以及老人年龄与户型面积各类信息户数进行收集,整理完成如下表所示:
在上述调查工作中,以问卷调查方式,在每个小区,选择10位老年人,并与其进行深入交谈。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老年人,采取入户调查方式,对居家老年人的行为进行研究,进而分析住宅空间利用情况,并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
3、老年人居住空间改造需求调查结构与分析
3.1老年人的自理能力
在入户调查中能够发现,老年人记忆力、视力与自理能力,都相对较弱,在本次调查中,一位老年人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在儿子、儿媳辅助下,才能完成自理工作,而另两位老人,基本能够实现自理。
3.2老年人的居家行为
在老年人的居家行为调查中,借助K-means 分析方式,能够发现,老年人居家行为,基本可以划分为几大类。其一,为静养型。其二,为休闲型。其三,为充实性。以静养型老年行为进行分析,此类老年人,其活动多为睡觉与吃饭,必要时,会协助儿女做些家务。但是,大部分时间,多为发呆、看电视、听收音机。与此同时,休闲型老年人,多外出跳广场舞,以户外休闲为主。而充实型老年人,在室内活动居多,其行动轨迹,多与孙子孙女在一起,无论是外出,还是室内活动,都相对充实,时间较为紧凑。对不同类型老年居家行为进行分析,影响老年人行为主要因素,为老年人自理能力。而在居住空间改造工作中,由于老年人行为、生活不同,所需改造方向不同。但是,绝大部分老年人,能够参与到改造活动中,并未改造活动提出具体要求。
4、老年人居住空间改造需求
4.1静养型老年人
对静养型老年人的行动进行分析,多集中在室内,因此,改造工作中,对改造要求较少。因此,在此部分老年人居住空间改造工作中,只需结合老年人行动轨迹以及生理特征,做好卧室与卫生间改造工作即可。
4.2休闲型老年人
在休闲型老年人居住空间改造工作中,应以厨房、卫生间改造为主,并结合老年人所需,对厨房进一步改造,满足老年人日常所需即可。
4.3充实型老年人
充实型老年人,活动量较大。在空间改造中,应以卫生间、厨房、卧室、餐厅改造为主,避免卫生间过小,导致卫生间应用磕碰身体,或是不方便。应结合老年人需求,做好空间改造工作。
结束语:在老年人居家空间改造工作中,应结合不同类型老年人与活动轨迹,对所需空间改造部分进行研究,并在这一过程中,以询问方式为主,对老年人空间改造意愿进行调查,并结合老年人需求,进行科学且细致空间改造规划,进而制定科学改造方案,解决空间问题,对老年人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最终借助空间改造方式,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范文齐,王维.机构养老建筑空间要素与老年人行为类型关系初探[J].四川水泥,2017(06):328.
[2]林文洁;于喆;杨玙珺.居家养老体系构筑之可持续户型——与子女同住老人居住样式特征及空间需求研究[J].建筑学报.2013年03期.
[3]李斌;郭红霞.农民动迁小区环境改造及户外空间行为特征研究——以扬州Y小区为例[J].建筑学报.2014年S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