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行动,事小意深

2020-12-24 08:04:06
现代阅读 2020年4期
关键词:公勺公筷风尚

最近,不少地方发出倡议:使用公筷、公勺。得益于疫情的倒逼,这些倡议受到较多关注,并且在不少地方有效践行。不只是餐桌上的文明,还有公共场所的文明、旅游文明、遵守疫情监控举措以及禁止滥食野生动物等等,都被加以强调。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被摆上了公共文明“大桌面”的“小细节”,能否随着疫情态势的向好而不再被遗忘?

某种程度上,疫情防控恰是一次提升公共文明的有利契机,值得公众和相关政府部门借机凝聚共识、祭出有力行动。

倡议公筷行动,小事不小。从之前公布的疫情案例可知,多起病例源于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普遍流行的“共食制”,为病毒传播制造了机会。因此,北京、上海、杭州、温州、衢州、嘉兴多地都发出了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纷纷打响“舌尖上的防疫战”。公筷不止可以防范新冠肺炎病毒,科学文明的餐桌礼仪还可以防止幽门螺旋杆菌、疱疹病毒、上呼吸道感染等多种传染病的交叉感染,同时也有利于控制饮食量、均衡营养。

形成文明新风尚,除了每个人主动提升自己的认识,离不开管理上的创新和推动。前几年,北京提出夏天要让“膀爷”穿上衣服,上海规定当街马路不准晾晒衣物被褥,杭州提出斑马线前“车让人”,对于各地文明程度提升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公共文明是多维度的。除了餐饮文明、旅游文明,还有法治文明。这次疫情,还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疫情之初,并非每个人都能自觉配合疫情监控举措。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多数人都能严格按照要求测体温、自我隔离。这是公民法治文明的提升。今后,如果我们能把这种规则意识保持下去,无疑将大大降低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

此次公筷行动与其说是“舌尖上的防疫戰”,不如说是“文明风尚的防疫战”。这次疫情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我们的日常习惯和规则意识,如果能抓住契机塑造新的文明风尚、新的行为规范,把坏事变成好事,无疑是一种收获和进步。

(摘自《钱江晚报》    本文作者:逯海涛)

猜你喜欢
公勺公筷风尚
使用公筷
品牌研究(2023年5期)2023-02-25 08:13:14
使用公筷
品牌研究(2023年4期)2023-02-19 08:58:22
长公筷 传递爱
福建轻纺(2022年4期)2022-06-01 06:26:20
大学生群体使用公筷公勺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用公筷
青年歌声(2020年12期)2020-12-23 06:31:30
公勺公筷,健康文明新风尚
安吉:百名基层代表力推“公筷公勺”
浙江人大(2020年9期)2020-11-18 08:57:15
推广公筷公勺 告别饮食陋习
公民与法治(2020年8期)2020-05-21 07:39:20
风尚
青岛画报(2017年12期)2018-02-06 12:46:40
风尚
青岛画报(2017年10期)2018-02-01 1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