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山蔬菜品牌经济发展对策思考

2020-12-24 08:04张红琳
南方农业·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重庆市

张红琳

摘   要   品牌经济是生产力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以品牌为核心整合各种经济要素,带动经济整体运营的一种市场经济高级阶段形态。分析了重庆市发展高山蔬菜品牌经济的现实意义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快重庆市高山蔬菜品牌经济发展的对策:提高从业者创品牌护品牌意识,政府牵头创建扶持区域品牌,整合优势塑造区域统一品牌,打造更具文化底蕴的区域品牌,完善区域品牌的质量安全体系。

关键词   高山蔬菜;品牌经济;文化底蕴;质量完全体系;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S6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2.005

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县集中地区,也是高山蔬菜主要产区。武隆、巫溪、酉阳、黔江等区县高山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重庆市高山蔬菜常年基地面积达1 780 hm2,总产量超100万吨。高山蔬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给区域经济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与高山蔬菜产业蓬勃发展一片繁荣极不相称的是,重庆市高山蔬菜品牌经济建设远远滞后于产业发展,无形中削弱了高山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迟滞了高山蔬菜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步伐。

加快高山蔬菜品牌经济发展,把品牌经济作为高山蔬菜产业新常态发展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品牌经济效应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蔬菜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是当前高山蔬菜产区政府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本文分析重庆市高山蔬菜品牌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探讨加快重庆市高山蔬菜品牌经济发展的对策。

1 重庆市发展高山蔬菜品牌经济的意义

1.1 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发展高山蔬菜品牌经济,既有利于提高蔬菜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内涵式发展;又可以促进资源整合,引导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品牌产品优化配置[1]。据统计,武隆区基层供销社引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带动5 000余农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实现高山蔬菜产业集群式发展,培育打造“寻味武隆”区域性农产品品牌,新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20个,农产品电商销售额实现2亿元。高山蔬菜品牌经济建设对于促进农产品流通行业创新经营,规范农产品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高山蔬菜产业走上品牌化发展道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标志。

1.2 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举

发展高山蔬菜品牌经济,有利于提高高山蔬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完善高山蔬菜产品质量检测和追溯体系,提高蔬菜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消费安全;有利于蔬菜产品开拓抢占省内外市场,最终实现经济增效、农民增收。据统计,安徽岳西“大别山”品牌蔬菜带动蔬菜种植面积达0.92万公顷,年产优质品牌蔬菜14万吨,产值约5亿元[2];湖北长阳“火烧坪”品牌蔬菜带动蔬菜种植面积达2万公顷左右,年产优质品牌蔬菜120余万吨,产值9.6亿元,品牌蔬菜全面提升了高山蔬菜产品价值,实现了公司与农户的双赢。

1.3 推动行业标准与国际规则接轨

蔬菜作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也是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中占有重要地位[3]。武隆区投入7 500万元在黄莺乡、石桥乡建成高标准出口蔬菜基地333.33 hm2,年生产蔬菜15 000 t,改建冷链物流配送中心2万平方米,年加工生产能力10 000 t,高山蔬菜产品远销香港、德国、荷兰等地。加强高山蔬菜品牌经济建设,完善健全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仅对国内食品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也关系到高山蔬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随着我国农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加快推进,蔬菜产业是现阶段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加强高山蔬菜品牌经济建设,强化高山蔬菜产品的比较优势,缩小与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要求的差距,推动行业标准与国际规则的接轨,稳步提升区域内高山蔬菜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4]。

2 重庆市高山蔬菜品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品牌经济意识不强,产品市场竞争乏力

部分高山蔬菜生产企业尤其是中、小蔬菜生产基地品牌经济意识不强,企业管理、经营理念仍然停留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没有制订执行规范的蔬菜产品生产、销售质量标准,对创品牌、用品牌的积极性不高。区域内高山蔬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导致高山蔬菜产品市场竞争乏力。

2.2 品牌建设机制欠缺,政策扶持激励不够

政府和企业间的联系协调缺乏相應机制,尚未建立完整、明确的高山蔬菜品牌建设促进体系。政府鼓励企业创建品牌的服务手段单一,政策激励不够,品牌建设营销促销公共服务缺乏经费保障。行业品牌创建专业人才缺乏,各项基础工作薄弱,难以展开广泛有效的品牌创建促进活动。

2.3 缺乏区域品牌带动,整体运营效果不佳

高山蔬菜主产区尚未创建出具有区域代表性的高山蔬菜区域品牌,区域部分企业、专业合作社注册的高山蔬菜商标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品牌竞争力不强。品牌之间相互排斥、相互竞争,无法整合区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给地区高山蔬菜产品开拓省内外市场构成严重内耗,使得区域高山蔬菜产业经济整体运营效果不佳。

3 加快重庆市高山蔬菜品牌经济发展的对策

3.1 提高从业者创品牌护品牌意识

采用宣传栏、讲座等多种形式,对高山蔬菜经营企业、合作社的生产营销人员进行农产品品牌知识宣传培训。通过对高山蔬菜品牌定位、品牌延伸、品牌保护等方面的学习,在提高企业经营者品牌经济理念的同时,也强化了农业生产者的品牌保护意识。确保生产者严格执行高山蔬菜产品绿色生态的生产标准,夯实高山蔬菜品牌经济建设的产品质量基础。

3.2 政府牵头创建扶持区域品牌

高山蔬菜区域品牌的产权模糊性与利益共享性特点,决定了区域品牌是区域的“公共用品”。政府應当在产业、信息、财税、金融政策等方面对高山蔬菜区域品牌的创建进行必要的政策扶持,制订相应的品牌创建激励机制。由职能部门牵头成立区域品牌创建机构,吸纳培养行业品牌创建专业人才,做好LOGO、包装外观等方面的设计工作,并对高山蔬菜产品流通领域、电商信息平台进行布局。通过适时举办区域“高山蔬菜节”,为高山蔬菜产品搭建销售推广平台。积极开展各项品牌创建促进活动,协调区域内的高山蔬菜企业、合作社共同完成区域品牌的创建及宣传维护工作。

3.3 整合优势塑造区域统一品牌

由政府居间协调引导,通过合作、兼并、联营等多种形式,把区域内实力较强的蔬菜生产企业、基地合作社、产业协会等组织紧密联系起来,提高蔬菜产品加工的深度和精度,把分散的生产、营销优势整合起来。强调以区域品牌塑造开发为核心,按照一个产业主打一个品牌,多家企业同营一个品牌的发展思路。执行统一的生产标准、营销模式,实现统一品牌的抱团式发展。

3.4 打造更具文化底蕴的区域品牌

学习借鉴安徽省岳西县“大别山”、湖北省长阳县“火烧坪”等高山蔬菜区域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充分借助仙女山、金佛山等声名远扬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宣传区域高山蔬菜自然、生态、绿色的环保理念。塑造诸如“仙女山”“金佛山”等既有文化底蕴依托,又有明确区域代表性、极强整合带动性的高山蔬菜区域品牌。通过对区域经济要素的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知名品牌活力,带动区域经济整体运营。

3.5 完善区域品牌的质量安全体系

结合高山地区耕地不集中,农民生产经营分散的特点。产区政府应加强高山蔬菜产品质量检测和品质认证工作,强化对高山蔬菜区域品牌建设的督导与管理。逐步建立以品种质量标准、产地环境标准、农业投入品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品牌包装销售标准为主的系列标准[5],使高山蔬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确保农业生产者向消费者传递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护区域品牌在消费市场中质量与安全的象征和口碑。

参考文献:

[1] 李庆娟.加强黑龙江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思考[J].科技与管理,2012,14(5):24-26.

[2] 朱宜娟.周萍萍.安徽省岳西县“大别山”高山蔬菜品牌建设之路径[J].宿州学院学报,2015(6):8-11.

[3] 王哲,郑红维,崔泽源.河北省蔬菜品牌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5):115-120.

[4] 张哲晰.穆月英.中国蔬菜出口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国别(地区)差异与贸易潜力分析[J].世界农业,2015(10):132-140.

[5] 张春锋,张晓,张海臣,等.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河北省蔬菜产业品牌建设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7,21(2):102-104.

(责任编辑:敬廷桃)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重庆市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简介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立法计划
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渗透教学思路
重庆新一届地方国家机构领导名单
中国传统元素在新中式空间中的传承与发展
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元建构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中学教材中的又一悲剧形象
地方性法规文本质量研究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