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抑郁症影响因素分析

2020-12-24 07:24:12朱冉旭鲍喜燕金晓忠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年6期

朱冉旭 鲍喜燕 范 娟 李 燕 金晓忠*

1.天津市泰达医院(300450);2.江苏省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妊娠不仅会使育龄女性产生生理变化,还容易出现各种负面心理反应,其中产前抑郁较为常见,典型症状有郁闷、空虚、烦恼等,不仅会影响孕妇健康及生活质量,还可增加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1]。有研究指出[2],产前抑郁还可对婴儿认知、情感、智力发育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了解孕产妇产前抑郁症发生影响因素,及早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对降低产前抑郁症发生、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天津市孕产妇产前抑郁症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就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预防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3月天津市3所医院妇产科接诊的孕产妇516名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22~40岁;已婚;处于孕中晚期;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均无异常;了解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器质性病变;合并精神障碍性疾病,如广泛性焦虑症等;产检结果异常;对酒精及药物依赖。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孕妇均知情同意。

1.2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组建课题小组,查阅相关文献并向专家征询意见,自行设计并修订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孕产妇年龄、居住地、孕周、文化程度、孕次、家庭经济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工作状态、既往抑郁症史、不良孕产史、妊娠合并症、妊娠意愿、胎儿性别期待、夫妻关系、公婆关系等。②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孕产妇抑郁情况,SDS包括20个条目,各条目相加之和为总粗分,标准分=总粗分×1.25。当标准分≥53分时表示存在抑郁症,分为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与重度抑郁(>72分)[3]。该量表评估孕产妇产前抑郁的内部一致性信度>0.8。

1.3 收集方法

在调查前对调查员开展专业培训,知晓本研究目的、意义以产前抑郁知识,掌握调查方法。在调查过程中,耐心解答孕产妇疑问,但不做任何引导,孕产妇自行填写问卷。问卷调查完成后,现场检查问卷有无漏项及规范性,如有问题当场完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将可能导致孕产妇产前抑郁的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孕产妇产前抑郁症发生率

本次共发放519份问卷,有效回收516份,有效回收率为99.4%。516名孕产妇中,发生产前抑郁143名,发生率27.7%,其中轻度抑郁87名(16.9%),SDS 54.71±5.37分;中度抑郁51名(9.9%),SDS 65.29±3.17分;重度抑郁5名(1.0%),SDS 70.58±2.02分。

2.2 孕产妇产前抑郁单因素分析

以孕产妇产前抑郁为因变量,以年龄、居住地、孕周、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工作状态、既往抑郁史、孕产史、妊娠合并症、妊娠意愿、对胎儿性别期待等15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工作状态、既往有抑郁史、不良孕产史、妊娠合并症、妊娠意愿、对胎儿性别期待、夫妻关系、与公婆关系等因素与产前抑郁发生有关(P<0.05),见表1。

表1 孕产妇产前抑郁单因素分析[例(%)]

2.3 孕产妇产前抑郁影响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孕产妇产前抑郁为因变量,将上述筛查出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作为自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变量赋值见表2。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既往有抑郁史、不良孕产史、妊娠合并症、非意愿妊娠、对胎儿性别有期待、夫妻关系不融洽、与公婆关系不融洽等均是产前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孕产妇产前抑郁影响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妊娠是女性人生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在带来即将为人母的幸福感同时,亦会使其产生一定心理压力,若不能自身进行有效调节极有可能发展为心理疾病。产前抑郁是妊娠期较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会对孕妇及围生儿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对天津市3所医院妇产科接诊的516名孕产妇进行抑郁评估,结果显示,其产前抑郁发生率(27.7%)高于国外研究报道的14.9%[4],亦高于王进等报道城镇中晚孕妇女产前抑郁阳性检出率(9.72%)[5]。说明本次天津市孕产妇产前抑郁症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医护人员及家庭重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

本研究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既往有抑郁史、不良孕产史、妊娠合并症、非意愿妊娠、对胎儿性别有期待、夫妻关系及与公婆关系不融洽等均是孕产妇产前抑郁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认为:文化程度低孕产妇对妊娠分娩知识理解程度差,不能采取积极方式应对消极情绪,易发生产前抑郁[6]。提示护理人员应做好孕产妇的知识宣教,尤其对文化程度低者帮助其理解和掌握,尽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提高对妊娠分娩知识的了解,利于孕产妇克服消极情绪;既往有抑郁史的孕产妇产前抑郁发生率相对较高,与董青青等研究结果一致[7],提示在病史问询时应加以了解,对既往有抑郁史者保持密切关注;有不良孕产史孕产妇极易发生产前抑郁,原因为有流产、死胎等经历的孕产妇在心理上对妊娠存在恐惧,且对胎儿能否顺利出生、会不会再次出现不良妊娠过于担忧[8]。提示医护人员应对前次不良妊娠进行认真分析,严格控制导致其不良妊娠的危险因素;同时向患者系统开展妊娠知识宣教,帮助孕产妇解除内心疑虑;明确定期产检、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可有效避免再次发生妊娠不良风险,增加孕产妇生育信心[9]。无妊娠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前抑郁的发生,是因为妊娠属于应激性生活事件,如女性尚未做好迎接新生命的心理准备,当意外妊娠时会惊慌失措并产生情绪上的较大波动,易产生产前抑郁[10]。提示医护人员及其家庭成员应对无妊娠意愿孕产妇进行心理安抚,并给予劝导、鼓励等,以促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妊娠。有妊娠合并症的孕产妇常因担心自身健康会影响胎儿发育及顺利生产,故产前抑郁发生率高于无妊娠合并症者[11]。提示医护人员除通过认知干预纠正孕产妇对妊娠合并症的错误认识外,还应对妊娠合并症积极防治。对性别抱有期待的孕产妇更易发生产前抑郁,是因为孕产妇在潜意识里对胎儿性别存在某种偏好,或者家人特别在意胎儿性别,无形中会给孕产妇造成巨大压力,从而增加产前抑郁发生风险[12]。提示医护人员应加强与孕产妇及其家人沟通,正确树立生育观,了解过度期待胎儿性别会增加不良妊娠风险,转移对性别的期待[13]。此外,社会支持对降低产前抑郁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据调查研究显示[14],孕产妇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配偶、配偶父母等家庭内的支持。如夫妻关系及与公婆的关系不融洽,则将使得产前抑郁发生概率增大。提示医护人员应鼓励孕产妇家人为其营造温馨轻松的家庭氛围,多提供情感支持与关怀。另外,既往研究多认为[15],家庭经济收入为产前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本研究未显示出是产前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可能与经济收入划分标准不同有关,有待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的天津市孕产妇产前抑郁发生率较高,高危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既往有抑郁史、不良孕产史、妊娠合并症、非意愿妊娠、对胎儿性别有期待、夫妻关系及与公婆关系不融洽。医护人员及其家人应加强孕产妇心理状况观察,针对高危因素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对天津市孕产妇产前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可为本地区开展产前抑郁症防护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