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店子镇柳泉村有7个村民小组、345户、1532人。二轮延包至今,由于零散的土地不利于耕种收割,还要多耗费人力物力,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不断下降,柳泉村出现了“撂荒现象”。2016年,为解决困扰农民多年的难题,当地政府在柳泉村探索推行“一户一田”改革,按照“村民自愿、土地不减、重新分配、参与补贴”的原则,将农民分散的承包地通过“换地”“并地”等方式整合到一起,实现了“小块并大块、多块变一块”,方便了农民作业,较好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让农业实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讲清“一户一田”改革政策。“一户一田”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摆上桌面的难题就是让村民自愿参与改革。村里成立了由村内德高望重的村民、村“两委”成员担任成员的“一户一田”改革政策讲解小组,小组负责向村民讲解为什么要搞“一户一田”以及改革的效益。村民侯传庆说,“刚开始不同意这种做法,俺的田都在路边沟边,这些年经过自己开垦,面积变得更大了,而且地块都相对较好。但在村支书的讲解下,俺明白了‘一户一田’带来的好处,开始动员亲戚朋友积极参与。”在讲解小组的不停走访和反复讲解下,8户不愿配合的村民主动参与其中。
征求村民意见建议。柳泉村专门成立土地调整领导小组,依据现行政策研究制定土地调整实施方案,详细制定《实施“一户一田”改革征求意见表》。针对住村人员,由组内成员挨家挨户征求村民意见;针对住外村民,由其近亲属电话通知征求意见,确保全部村民知晓土地调整的重大事项。经征求意见,1532名村民全部同意对承包地进行调整。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推动改革,村民必须完全自愿,柳泉村村民意见1%和99%同样重要。为维护村民切身利益,成立信访监督组,面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24小时接受群众反馈的意见。只要有一户村民不同意或者有其他建议,“一户一田”的实施就会在解决问题之前被搁置。
规范有序推行确保农民“不吃亏”。始终坚持“去人不去地,增人不增地”,按照现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变、以原二轮土地承包村民小组为单位互换范围不变、二轮土地承包人口基数不变、土地发展现代农业用途不变的“五不变”原则,将村民原本分散的土地,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有序流转,按照“一户一田”改革政策,345户农民拥有了345块地。
探索政策奖励确保农民“享优惠”。为了鼓励村民参加“一户一块田”改革,在土地整合后,参与改革的村民三年内可享受村级合作社“统耕、统种、统收”的优惠政策。同时,政府部门也在积极探索给予村集体经济组织适当奖金等奖励办法。
推行地块整合确保土地“增面积”。在过去小块地时,田埂占用了很多的面积,通过实施“一户一田”治理开发,一大片土地才不过一个田埂。众多小地块之间的墒沟、田埂得到整平,部分小地块之间的水渠和生产路得到复垦,加上荒滩、荒山有效的整理开发,柳泉村农民承包地面积不但没有减少,反而由原来的1200亩增加到现在的1560亩,增加了360多亩土地,有效土地面积增加了30%左右。
化零为整实现农民减负增收。实施“一户一田”改革后,农户收割、耕种、灌溉等环节的成本和工时大幅减少,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操作,保守估计每年每亩节省成本50元以上,亩均增收100元以上,在承包面积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实现了农民的减负增收。村民侯绍民算了一笔账,“搞了‘一块田’以后,家里的9块田变成了一块,过去收割的时候9块田将近4天才能完工,现在3个多小时就能收工,付的钱也少了,一季下来能省400元。”
化零为整实现农民纠纷减少。柳泉村345户农民就是345块地,地块减少近90%,地邻大量减少,相应纠纷也大幅度下降,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村支书侯钦林感慨道,“‘一块田’的好处不仅是增产增收,更减少了村民间的纠纷矛盾。过去由于地力不同,农户承包的土地都是东一块、西一块的零散土地,1户人家相邻的土地可能分别属于3、4户人家,时间久了就会产生一些纠纷。实施‘一户一田’后,纠纷就很少了。”
化零为整实现土地规模流转。实行“一户一田”改革并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后,村集体结余土地面积扩大到500亩。村集体依托500亩土地注册成立了金海湾土地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优质桃、樱桃等特色林果。目前,合作社实现收益近100万元,每年每户村民通过分红增收500多元,股份多的群众收益更高,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到合作社务工,每年可获得5000多元的务工收入。村集体新增土地的有效整合带动了村民自发的土地流转,村民先后注册成立多家合作社,发展特色林果业。合作社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专业化服务,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发家致富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