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志超,罗 敏,龙新华,陈海鸣
(南昌大学a.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 b.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c.研究生院医学部2018级,南昌 330006)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现代交通工具日益增多,多发性损伤患者呈现日益升高趋势,急性脊髓损伤在多发性损伤中发生率较高,属于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严重性疾病,一旦发生不易恢复,在患者伤后各个阶段均会出现并发症,表现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2]。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有部分或者大部分神经功能保留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完全没有神经功能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否与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存在关联?基于此,笔者对352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纤维蛋白原与神经功能保留的关系,从而为急性脊髓损伤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及干预靶点。
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7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352例为观察组,其中男193例,女159例;年龄15~72岁,平均(40.74±20.20)岁;损伤至入院时间(8.59±17.47)h。纳入标准:1)参加治疗的患者均需通过临床检查后确定符合急性脊髓损伤下肢全瘫或不全瘫的诊断标准;2)患者伤后24 h内入院检查;3)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2]:1)合并其他外周神经损伤的患者;2)脑出血、脑梗塞患者;3)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纤维蛋白原异常的患者。同时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单纯脊柱骨折无神经损伤患者264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42例,女122例;年龄17~78岁,平均(38.01±16.69)岁;损伤至入院时间(9.86±16.61)h。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及损伤至入院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将观察组352例脊髓损伤患者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FDS)分为下肢全瘫组(观察A组)258例及下肢不全瘫组(观察B组)94例。观察A组男138例,女120例;年龄15~68岁,平均(39.83±17.59)岁;损伤至入院时间(7.63±13.52)h。观察B组男55例,女39例;年龄19~72岁,平均(42.85±24.36)岁;损伤至入院时间(9.75±16.89)h。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及损伤至入院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入院时血清纤维蛋白原为(3.57±1.35)g·L-1,对照组为(2.53±1.05)g·L-1,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入院时血清纤维蛋白原为(4.23±1.41)g·L-1,观察B组为(1.05±1.13)g·L-1,观察A组较观察B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纤维蛋白原是由肝细胞合成且分泌的储存在所有脊椎动物血浆中的一种糖蛋白,是生物机体生理止血中重要的凝血因子[3-4]。同时它作为一种应激性蛋白,在应激状态下常常升高,尤其在紧急应激情况下升高更明显。血清纤维蛋白原是人体血液中调节凝血、炎症及组织修复功能的多效蛋白[5]。当神经系统外伤或疾病如脊髓损伤[6]、多发性硬化[7]、缺血缺氧[8]、老年性痴呆[7,9]等导致血管破裂、血脑屏障或血神经屏障破坏时,血液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渗入神经组织,立即在凝血酶作用下转化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并在神经系统沉积,这可能会持续到损伤后数天,且与胶质瘢痕形成和炎症部位相关[10]。纤维蛋白原进入脑组织可引起水肿及神经损害,并以配体的形式与胶质细胞、神经元及施万细胞受体相互作用诱导细胞特异性的信号通路活化从而调节炎症[5、11]、髓鞘再生和神经退行性病变[6、8]。ADAMS等[10,12]研究认为纤维蛋白沉积与神经系统疾病存在时空相关性。急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是否存在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其水平变化是否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相关?目前尚未见明确报道。
本研究对352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外周血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264例单纯脊柱骨折无神经损伤患者外周血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脊柱骨折无脊髓损伤的患者(P<0.05);且在脊髓损伤患者中,下肢不全瘫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下肢全瘫患者(P<0.05)。结果提示,脊髓损伤后纤维蛋白原水平低的患者保留了大部分的神经功能,纤维蛋白原很可能与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保留密切相关,这是偶然现象还是伴随现象?或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本身就与脊髓损伤存在密切联系?其中机制如何?还需在今后进一步研究中证实,若确实存在此联系,这将会为急性脊髓损伤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及新的干预靶点。
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1)本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并且为单中心的研究,样本量小,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2)本研究中纤维蛋白原与其他有创检查相比作为急性脊髓损伤检查,相对有经济性、安全性等优势,但是准确性较差且诊断的主观性较强,研究结果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3)由于部分临床医师在行住院常规检查时,常漏行血脂检查,临床资料相对不全,因此血脂水平未进行相应的对比研究,肥胖患者可能存在纤维蛋白原稍高,在研究结果上可能存在一定偏差;4)本研究检测的是外周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而脊髓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与神经损伤的关系如何尚不清楚。基于此,对今后进一步研究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脊髓损伤的关系作如下设想:1)设计实验进行前瞻性分析,纳入足够的样本量;多中心、多层次,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共同研究;2)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加入其他影响因素加以分析,进而佐证纤维蛋白原的存在而造成的影响;3)对不同体型的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分析,排除血脂等其他干扰因素;4)后期拟采用脊髓损伤模型实施动物实验,直接检测脊髓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分析其与神经损伤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