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分析

2020-12-24 15:22:44徐俊芳吴晓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6期
关键词:反流食管黏膜

徐俊芳,吴晓阳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二O 二医院儿科,内蒙古 包头)

0 引言

胃食管反流是患者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从而引起患者各类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也有部分患者会因反流物到达咽喉、口腔,从而引导食管外相关症状。有文献和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以药物治疗辅助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节为主要治疗方式,应在临床明确诊断的前提下,使用对症药物辅以饮食干预,一般均可治愈,预后良好[2]。本文,分析探讨30 例本院诊治的胃食管反流患儿进行对症治疗及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样本均为2018 年6 月至2019 年9 月在本院经相关检查和临床症状表现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的患儿;在征得患儿家长同意后,对样本进行了相关治疗方法、护理干预措施及治疗效果的指标数据统计分析。所选样本中,男性患儿20 例,女性患儿10 例;患儿年龄为17d-9 岁,平均年龄(4.55±1.35)岁;患儿临床皆出现咳嗽、喘息、呕吐等胃食管反流症状,经临床诊断,有9 例患儿合并有吸入性肺炎、4例出现呼吸暂停;3 例患儿出现营养不良、体重低下。

1.2 治疗及护理方法

1.2.1 药物治疗

首先对患儿临床症状予以详细的询问和观察,如是否有不明原因反复呕吐、咽下困难、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难治性哮喘、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贫血、反复出现窒息、呼吸暂停等,并对患儿进行相关检查,根据结果结合临床症状明确诊断[3]。

对确诊的胃食管反流患儿,结合其临床症状表现和病情,使用促动力剂、抑酸剂、黏膜保护剂三类药物对症治疗:使用促动力剂,可提高患儿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增加食管、胃蠕动,廓清食管,促进胃排空,达到减少反流、降低反流物在食管滞留时间的上的;而抑酸剂的使用,可通过抑制患儿胃酸分泌,从而降低反流的酸性物质的刺激、避免因此引起炎症、操作患儿食管黏膜;服用黏膜保护剂类药物,则可通过形成保护剂与黏液层中蛋白质混合物,修复患儿黏膜屏障,抵御盐酸、胆盐、胰酶等对胃和食管的伤害[3]。常用药物及用法用量包括:

(1)抑酸拮抗类[5]。西咪替丁(甲氰咪胍、泰胃美),10-15mg/kg、4 次/d、饭前10-30min 口服(或按每次0.2-0.3g,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滴);雷尼替丁(甲硝呋胍、胃安太定),3-5mg/kg、1 次/12h 或每晚1 次,口服(或将上述剂量分2-3 次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滴,肾功能不全者剂量减半);硫糖铝(也具有胃黏膜保护作用),10mg/kg,3-4 次/天,口服。

(2)胃黏膜保护剂[6]。思密达,1-3g/次、3 次/d,饭后温水调服;铝碳酸镁(胃达喜)每次0.3-0.5g/次、咀嚼口服。

(3)促胃动力药[7]。吗丁林,0.3mg/kg. 次、3-4 次/天;甲氧氯普胺,0.1mg/kg. 次、3 次/d;西沙比利,0.2mg/kg.次、、3 次/d。均需饭前15min 口服。

1.2.2 手术治疗

对使用一般治疗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或者合并有食管裂孔疝导致症状反复,可选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内镜下抗反流术等[6]。相关临床资料及文献,证实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长期疗效好、与药物治疗效果相当;抗反流手术临床疗效肯定,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1.2.3 辅助治疗和护理干预

在患儿接受相关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结合相关辅助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以保证和提高疗效。

辅助治疗方式主要有体位治疗和饮食治疗[7]两种方式,体位治疗是通过令患儿在进食后1h,抬高患儿上身30°左右,采取前倾俯卧位,或对较大患儿清醒状态下采用直位、坐位,促进胃排空、减少胃反流和吸入反流物。饮食治疗,是通过加强对患儿的饮食指导和干预,让患儿少食多餐、进食以稠厚饮食为主,婴儿则通过增加哺乳次数、减少两次哺乳间隔的方法;人工喂养婴儿,则可在牛奶中添加麦片或其他食品等;同时,还要少食或不食增加胃酸分泌的食物,如酸性饮料、巧克力、咖啡、辛辣食物等。

护理干预包括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安抚和疏导,协助其克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和心理,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充分配合临床治疗,有效缓解和改善父母与患儿的不良心理状态,降低反流的发生率;用药指导,确保患儿按时按量、严格遵医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针对其病情、体征及临床表现,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后,所有患儿病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后6 个月的回访结果表明,患儿无一例出现复发,预后良好。

2.2 患儿家属满意度

对参与本研究的患儿及家长进行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对所有接受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100%。

3 讨论

与成人患者不同,小儿胃食管反流患者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患儿多表现为呕吐、食管炎、吸入综合征、体重不增、反流性食管炎等症状,临床发病率较高;尤其对于新生儿、早产儿,会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或者神经肌肉协调功能差,而引起患者餐时、餐后出现生理性胃食管反流[8];而小儿病理性反流,则一般是由于患儿食管下端括约肌发生功能障碍、或与功能相关的组织结构异常,从而导致食管括约肌压力低,造成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多在仰卧睡眠、空腹时发生[9]。

胃食管反流的患儿,呕吐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且多发生在进食后1h;年长患儿会有胸骨下烧灼痛、胸闷饱胀等症状。可造成患儿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引发合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等,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10]。针对不同患儿的体征、症状,服用抑酸拮抗、促胃动力和保护胃黏膜等药物进行治疗,并辅以体位治疗和饮食治疗、心理调节和用药指导等,可有效治愈患儿。

综上所述,对不同症状表现的小儿胃食管反流患者,给予增加LES 压力、促进食管蠕动及胃排空、抑制胃酸分泌、保护消化道黏膜等对症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治愈患儿;同时辅以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善、调整,可有效预防病情复发,预后良好。

猜你喜欢
反流食管黏膜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49:56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妈妈宝宝(2019年10期)2019-10-26 02:45:28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了解胃食管反流病(GERD)
健康管理(2015年3期)2015-11-20 18:22:36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西南军医(2014年5期)2014-04-25 07:42:29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高频超声诊断颊黏膜下脂肪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