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宇
科学事业单位要保证可持续发展,确保财务各项支出合法合规、保障资产安全、财务报表信息真实可靠、绩效目标的实现等等,都离不开财务审核工作的保驾护航。同时,随着财税体制改革、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也对财务审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审核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水平。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财务工作质量,真正发挥财务审核的价值和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财务审核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在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事业单位要确保资金安全、各项经济活动有效规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离不开渗透于财务管理各个环节的财务审核,财务审核工作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加强财务审核工作,有利于内控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财务审核和单位内控制度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科学事业单位会根据财务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内控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有利于规避风险,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科学事业单位应重视财务审核工作,财务人员也应该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只有做好财务审核工作,才能够有效约束职工财务行为,确保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促进单位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对各项支出在报销时需提供的原始单据也进行了详尽的规范。比如在审核出国经费时要特别关注出入境时间是否和任务批件一致,支出金额是否超预算等;在审核电子发票打印件时要看原始会计凭证是否按规定归档;应使用公务卡结算的是否使用公务卡结算等等。财务审核人员在工作中应重点把握原始单据是否完整、准确。
为避免虚假报销、恶意报销等情况出现,财务部门应制定报销内控流程,使每个环节的财务人员都应该严格把关原始单据,审核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对于原始单据,首先要审核原始单据的真实性,不仅要关注发票抬头是否正确,纳税人识别号是否完整,同时还要关注电子发票是否存在重复打印报销等问题,坚决杜绝假发票、虚假报销、恶意报销等情况发生,保证财务资料的真实性,提高财务审核的严谨性。
由于科研人员只熟悉相关科研工作,对于财务制度了解不够深入,导致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财务支出不合理等现象发生,这就要求财务审核人员要积极发挥把关作用,在审核过程中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对于违反规定的事项坚决说“不”,并及时沟通汇报。同时,针对不能报销的事项要及时和科研人员说明情况,讲解规定,张贴或发放财务报销“明白单”,让科研人员能够更多地了解财务规定,支持财务人员工作,以更好地开展科研业务。
科学事业单位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时,都有严格的预算申报程序和要求,详细说明下一年度项目任务、开支范围、绩效目标、经济分类等。因此,在审核过程中,要坚决做到严格预算支出,确保无预算不支出,对于预算外事项或预算调整要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对于政府采购事项,做到无预算不采购、超预算不采购、无计划不采购,确保预算支出的严肃性,这也是财务审核中应重点关注和审核的事项。
财务审核环境直接决定着财务审核效率的高低。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审核环境受较多因素影响,比如财务制度及内控制度不健全或不完善,有些制度条款设计不科学,逻辑性及可操作性不强,都会造成财务审核工作无法科学准确开展,甚至存在制度流于形式,有关人员不理解不配合财务工作的情况,为一些不合理、不合规的事项进行变通,造成财务审核人员无法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对制度的严肃性和财务审核人员的积极性带来较大影响。另外,业务人员在报销过程中,也存在因为手续繁琐或有不合理支出时,人为进行拆分、分批报销等,增加了财务审核难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管理水平。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审核工作一般由一名专职财务人员完成,但是由于审核工作涉及的业务比较多,范围广,工作量大,财务审核人员每天都在各种审批单中忙碌,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项目管理、预算编制及其他事前监督活动。同时,由于各项政策制度的不断制修订和完善,财务审核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扩展,审核工作的难度及复杂性不言而喻。如果审核人员未能及时拓展专业知识和掌握预算情况,很有可能在各项支出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方面产生疏漏,造成财务审核效率降低,对财务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业务人员填制报销单据时,各业务事项均已发生,即使存在不合理情况也只能通过完善证明材料、补充审批流程等方式达到形式上合规。很少有单位能通过OA系统或者财务管理系统对各项业务支出的申报流程、支出标准及事后报销进行一体化管理,造成财务事前监督及事中控制能力减弱,对财务审核质量和绩效考核监督机制造成不利影响。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一般都是服务及保障性部门,财务审核岗位属于财务管理岗位,因此,单位一般对财务审核岗位重视程度较低,存在财务审核人员综合素质及风险意识不强等现象,审核中往往认为形式上没有问题就可以。但是随着财税体制改革、新政府会计制度等的实施,财务审核理念必须要跟上新形势、新政策要求,财务审核人员要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开阔视野,不能只局限在事后审核环节,而要参与事前、事中控制,提高综合能力及风险防控能力。
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完善的内控体系是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审核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工作中,科学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各项制度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和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既能保证科研工作正常开展,又能保证财务管理安全有序进行。完善内控体系建设,要做到岗位职责明确,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对风险点要有相关应对策略,做到责任到人,相互制约。确保审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才能减少审核工作失误及人为变通,提高财务审核效率。同时应该定期进行外部审计,用审计视角提出财务审核及管理中的问题,为财务审核工作提供有效监督和指导。
提升财务审核效率及质量,离不开信息化管理手段。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集事前审批、事中控制、事后查询功能于一体,并将科学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预算指标、报销标准等财务审核内容嵌入到系统中,利用系统实现自动控制。各项业务均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办理,达到各个环节审核审批责任明确,过程清晰完整,事后查询及数据统计分析便捷高效,能够大大提升财务审核的效率和质量。
财务审核涉及到科学事业单位科研活动和日常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良好的财务审核环境至关重要。首先,财务审核人员不仅要监督各项经济业务是否合法、合理、合规,同时还要提升服务意识,在确保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单位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为科研人员提供有效指导,助力科研工作安全规范开展。其次,应进一步提高单位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形成各级各类人员自觉配合财务审核监督和检查的良好氛围。同时应加强对科研人员财务知识的宣传培训,让科研人员了解财经法规,在业务层面更好地配合财务审核工作,进一步优化财务审核环境。
近年来,国家各项政策不断修订完善,这就要求财务审核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努力提升职业素养,将管理会计理念深化到工作中。同时,财务审核人员也要不断学习科研相关知识,了解科研人员工作内容,发挥财务审核在科研管理中的作用,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服务,进一步提升财务审核质量和效率。
财务审核工作是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提升财务审核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需要单位科研人员财经法规意识的提高,需要对财务工作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同时,财务人员要努力提升财务审核观念和意识,厘清审核的主要内容和风险点,正视财务审核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进行改进和完善,创新财务审核方法,让财务审核工作更好地为财务管理把关,为科研工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