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桂前,徐冬梅,陈志锋,张磊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中医院,江苏 盐城)
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如不对肝脏进行保养,或者过度劳累,其病情会逐渐恶化,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起病以及发展过程较为缓慢,当患者肝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期肝脏超出了其代偿能力,即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1-2]。该疾病常引起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多种并发症,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该疾病有效治疗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将对比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效果展开探讨分析,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在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随机选择46例进行研究,其中23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作为单一治疗组,另外23例接受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单一治疗组中有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34~52岁,平均(43.65±6.81)岁。联合治疗组中有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33~51岁,平均(42.79±6.52)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一步展开比较。
单一治疗组:采用恩替卡韦(安徽贝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037)治疗,每日1次,每次0.5 mg,空腹(餐前或餐后2 h以上)服用,连续治疗2年。
联合治疗组:采用拉米夫定(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481)联合阿德福韦酯(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034)治疗。拉米夫定每日1次,每次0.1 g;阿德福韦酯每日1次,每次10 mg,连续治疗2年。
统计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3个月、6个月、2年的丙氨酸氨基转移复常率和乙肝病毒转阴率以及治疗后2年内乙型肝炎E抗原转阴率和转换率。
采用Child-Pugh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年进行肝脏储备功能分级评定[3-4]。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越差,其分级标准:5~6分为A级,7~9分为B级,10分及以上为C级。
用SPSS 21.0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显示,经治疗后2年内,单一治疗组23例患者中,出现耐药的有1例,耐药率为4.35%,联合治疗组23例患者中,出现耐药的有2例,耐药率为8.70%。两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50,P=0.213,P>0.05)。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复常率和乙肝病毒转阴率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2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2年内乙型肝炎E抗原转阴率和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分级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分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时,即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对患者的肝功能产生严重损害,同时引起门脉高压,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形成,预后较差,致死率高[5-6]。该疾病的以往治疗中,以改善肝功能、抗纤维化等为主要治疗手段,但疗效欠佳。近年来,核苷酸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治疗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有众多研究指出,该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2年丙氨酸氨基转移复常率以及乙肝病毒转阴率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2年内乙型肝炎E抗原转阴率和转换率对比[n(%)]
表3 两组患者疗后2年后肝硬化分级情况[n(%)]
本次研究中,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和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的效果相似,均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有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核苷酸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能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进而达到治疗效果[7-8]。关于联合用药疗效是否强于单一用药的疗效仍有较大争议,但通过本研究得到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疗效可能相近。因此,在实际用药选择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经济条件和是否有敏感药物成分等情况选择价格适宜的药物。
综上所述,恩替卡韦单一药物治疗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且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相似,在临床治疗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