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玲
班主任是联结学校和家庭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的桥梁,是家校共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工作中,班主任要采取有效措施,有力促进家校共育,使家校共同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家校共育浅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家校共育”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过去,我们常谈家校沟通、家校合作;现在,我们开始探索家校共育。这是教育的进步,也足以说明家庭教育对处在发展阶段的学生、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同并进、共同合力,才能从根本上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人。
然而,家校共育实施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认真归纳问题、分析问题成因、采取有效措施、反思措施成效、不断完善措施,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校共育。
二、班主任在家校共育中的作用
针对家校共育中出现的问题,学校需重视班主任在家校共育中的作用。班主任是奠定学校和家庭协力合作的基石,是促进家校共育的主力军,能有效疏通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多种问题。因此,班主任如何借助自己的独特角色优势发挥作用,有效促进家校共育工作的开展,就变得举足轻重。
三、班主任促进家校共育策略实施
1.明确使命,提高认识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班主任,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牢记自己的使命——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都是基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不能因为工作的繁忙、琐碎或个人原因而忽视这一点。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里,用爱心、耐心、细心培育他们,才能赢得家长的认可、理解和支持。
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为了实现家校共育的教育目标,班主任要懂得并注重宣传。比如,借助家长会、微信群等平台,宣传自己及学校的教育初衷和教育宗旨,向家长展现自己的教育赤子心,让家长切实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心里有学生、脑中有学生的负责任的、有爱的班主任。只有让家长吃上定心丸,彻底放下心中的顾虑,才能为以后的家校共育做好铺垫。
2.协调关系,以生传声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班主任有效管理班级,也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有助于家校共育工作的开展。因此,班主任要处理好师生关系,为家校共育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
班主任通常扮演双重角色,既是班主任也是任课教师。对学生来说,由于年少气盛,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误会教师,以致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执教的学科产生抵触,更有甚者还把自己对教师的不满情绪带到家里,影响家长对教师的认识和评价。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班主任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只有学生和班主任之间产生了一种亲密情感的连接,学生才会在内心放下对班主任的畏惧,渐渐走近班主任,配合班级工作,做班级的责任人,甚至向班主任倾吐自己的心声。
怎样建立这种亲密情感的连接呢?
一是真诚,班主任真诚的态度就能换来学生真诚的沟通。二是生动备课,轻松课堂,尽量不要布置过多的作业。三是关爱,当班主任发自内心关爱学生时,学生一定能感知到并会做出温暖的回应。如此,学生一旦喜欢上班主任,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会在言谈举止间表露自己的情感,这是家长最高兴的事情。家长高兴了,就会积极与班主任交流和沟通,进而支持和配合学校各项工作,有效促进家校共育。
3.稳定情绪,耐心沟通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通常,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的情绪会直接影响整个班级的情绪,所以对情绪的把控至关重要。
随着教育的改革,班主任的工作越来越琐碎、越来越繁杂,再加上各种各样的班级事务,有效控制情绪变得越来越难。但越是如此,班主任越要稳定自己的情绪。班主任稳定的情绪非常有利于班级稳定、良好学习氛围的建立,也为学生树立了学会控制情绪的良好榜样。
4.参与活动,丰富资源
家长是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可以借助活动,让家长从“观望者”转为“参与者”,参与到学校教育中。
(1)亲子活动,联系情感。班主任多组织开展亲子系列活动,促进家长与学生的沟通,增进家长与学生的情感。
(2)走进课堂,合力教育。家长也是资源,班主任要想方设法让家长走进课堂,用家长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向学生传达积极的思想、行为。家长参与了学校教育,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家校共育。
(3)實践活动,全面发展。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资源,多策划涵盖德育、体育、智育、美育等各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家长作为志愿者或辅导员切实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
5.巧用评价,激励家长
健康有效的评价机制,能激发人的无限潜能,使其产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
在家校共育过程中,班主任在发现和利用家长资源的同时,更要用有效、多样的评价方式树立家长典型,挖掘潜在家长资源,进一步激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
四、结语
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归宿。
学生是家校共育的核心对象,而班主任在家校共育中起着核心作用。班主任决定了家校共育的辐射范围、育人效果,学校一定要建立起“学生—班主任—家长”的共育模式。
学校、家庭、社会齐心协力,共育一体,方能培育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真正推动现代教育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