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物理观念形成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探讨

2020-12-23 07:16雷国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8期
关键词:物理观念主观性教学模式

雷国

摘  要:物理观念即是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通过体验、反思、整合、实践四个环节所形成的对物理知识内容的理解,在初中阶段所要了解的物理观念类型大致可以分为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三种,这是一种教师将书本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之后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物理观念的教学模式,因此物理观念具有一定的整合性和主观性。

关键词:物理观念;整合性;主观性;教学模式

一、物理观念

1、物理观念的特征

(1)整合性

物理观念的形成是以物理知识基础的理解为前提,良好的知识基础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容易地发现不同阶段学习过程中的内容衔接,从而从整体上形成对一类知识的物理观念,因此物理观念往往具有一定的整合性,是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总结。

(2)主观性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在物理觀念形成过程中,教师引导并非引导结论,而是引导行为,教师在督促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基本理解之后引导学生主动联系从前学过的知识,从而发现多个章节的共通点,因此不同的学生可能会发现不同的规律,得出不同的结论,但这些结论都会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产生一定的物理观念。因此物理观念往往具有主观性。

2、物理观念形成的重要性

物理是一门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初中物理是基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出现的现象,利用物理观点进行解释,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来说物理知识可能会具有一定的零散性,但从根本上来说物理虽然范围较大,但知识之间的联系相当紧密,因此以便更好地理解物理内容,形成物理观念这一方式无疑是学习物理的法宝之一。

物理观念还给学生提供以一定的认知方法,物理观念可以看做成高度凝练化的物理知识系统,因此它的观点在于建立一种认识世界、认识物理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规整概括,建立一种思维中的物质世界,从而达到融会贯通。

二、促进物理观念形成的教学方式

物理观念是抽象的,但又能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教师,教,则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这种物理观念可能是一种物理现象,也可能是一种解题方法,还可能是一种模型和假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由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学生养成物理观念。

1、尊重学生认识的差异性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感悟与思考,而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本身是具有差异性的,不同的学生对形成物理观念所具备的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认识的差异性,有针对性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促进学生形成物理观念。

例如:初中物理中分子、原子概念的引入过程则可以看做建立物理观念——“微观世界”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原子作为学习的核心,向学生们介绍原子的性质,层层外扩,从而实现从微观了解宏观,例如原子是不停地在做无规则运动的,而影响这种无规则运动的宏观原因即是外界的温度,将物质与温度联系在一起,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又如原子间是具有空隙的,因此现实生活中的红色墨水能均匀融在水中。不同的学生认识这些现象和解释这些现象的能力不同,即学习知识的能力存在差异,而教师不应该简单地跟同学们讲述:“这就是微观世界”,而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从客观现象中得出结论:是存在微观世界的。

尊重学生认识的差异性,引导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形成物理观念,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形成物理观念的能力。

2、引导学生产生思想升华

物理教学的特点是从实际生活出发,学习物理知识以认识世界,解释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虽然物理中许多概念和规律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的,但其仍基于现实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引导学生认识现象、学习知识往往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升华,从本质上理解物理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产生一定的物理观念。

例如: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基础,这种思维同样可以利用到速度的合成与分解中,从而达到简化题目的作用,而这种应用即是来源于矢量的加减法。矢量问题属于数学问题,因此从物理的学习中学生不仅仅将思维局限在物理内容里,而是可以升华至数学知识中,得出结论后可以再应用到物理的同类问题中,从而达到融会贯通。

而教师则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思想的升华,通过学生自主总结讨论发现规律,对结论的印象也更加深刻,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物理观念。

3、渗透物理观念使学生产生思维习惯

初中物理的知识是存在很多套路的,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就要向学生不断地强调一种固定的解题方法或是物理模型,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思维习惯,这同时也是向学生渗透物理观念的过程。这种教育方法也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物理观念。

例如:在初中物理力的学习过程中一个基本的物理观念即是“等效替代”,老师则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力是具有等效性的,比如讲台上力量较大的老师可以推动讲桌,而一个学生无法推动讲桌,两个学生则可以,即说明老师所用的力可以与两个学生所用的力等效,进而介绍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和牛顿三大定律,从简单到困难,基本介绍完成初中的基础力学部分。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分力和合力这一概念,这一概念的本质则可来源于力的等效,因此教师在最开始的时候就不停地将这一观点渗透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此种物理观念。

三、结语

物理观念的建立是学习物理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形成物理观念则非常重要。物理观念来源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以及对物理知识内部逻辑和联系的发现,从而形成简便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或是易于理解问题的方式,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应从教学出发,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物理观念,而非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种更加具有主观性的学习方式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式教学也更加具有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许波华. 基于物理观念形成的教学探讨——以初中《牛顿第一定律》为例[J]. 湖南中学物理,2019(9).

[2]  叶锋. 物理观念形成与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J]. 赢未来,2017,000(031):P.210-210.

猜你喜欢
物理观念主观性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影视资源”在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之科学思维形成中的应用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高考立意的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立意的物理考试评价和启示
“自由落体运动”课堂教学片段赏析
论色彩在影视动画艺术中的运用
浅析后印象派绘画色彩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