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为教育体系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要求进一步加快学分银行制度建设,也进一步强调了学分银行制度建设要坚持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理念。学分银行以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和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为宗旨,是一种面向全体社会学习者开展各类学习成果认定、积累与转换为主要功能的学习成果管理中心和学习成果转换服务平台。本文试以衢州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衢州电大)学分银行建设实践为基础,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互联网+”背景下学分银行建设推进工作提出相应对策。
一、学分银行的内涵及意义
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衢州分部成立于2016年7月,服务体系由省管理中心、市级分部(合作高校和联盟机构分部)、县级分中心、乡镇街道社区受理点等四级机构组成。省管理中心设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衢州管理中心分部设在衢州电大。衢州分部下设5个分中心,122家受理点,学分银行服务体系建设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其定位是面向衢州地区居民以终身教育学分认定、累积 和转换为主要功能的学分管理机构,促进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相互沟通,为学习者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推进全民学习和学习型城市的发展。衢州市教育局负责总体统筹规划、经费落实、年度考核等工作,衢州电大负责学分银行系统运行及日常事务管理。
1.1 学分银行的内涵
学分银行是适应现阶段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发展趋势,模拟或运用银行运行的基本机理,对开放教育教学与学习的指导、管理和安排做出相应的改革或改进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学分银行是以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理念为重要基础,给国民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服务和指导。
1.2 建立学分银行的重大意义
学分银行建设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其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分银行提供了学习权益的基本保障。互联网时代学习的典型特征是开放性、灵活性、个性化,个体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方面都应该具有自主选择的自由,学分银行是按照统一的标准,保障了学习结果的公平,并以此促进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公平。第二,学分银行实现了正规、非正规教育与非正式学习的“全融”,终身学习的核心理念在于突破以传统学校教育为主的正规教育,将其与非正规、非正式学习进行整合,学分银行整合各类学习成果,由此实现各类学习方式的融会贯通。第三,学分银行是全民终身学习重要的激励机制。学分银行从职业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出发,鼓励人们参与各类 业余培训、集体学习活动或自主学习,最终以学分方式存入学分银行,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则可“支取”为相关的证书或资历,由此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学习热情、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
二、“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重视不够,终身教育理念尚待深入推广
衢州分部下属受理点基本上安排在各县市区的成校,成校人员流动性较强,从事学分银行工作人员不稳定,经常更换,给成果录入工作带来困难。缺乏系统的录入考核标准,分部、分中心等管理人员对录入的成果难以准确认定和审核,使指导功能大打折扣。
终身学习理念是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所遵循的基本理念之一,它认为学习是贯穿于人一生的、持续的过程,每个社会成员都是终身学习者。从现实来看,终身学习理念还处于理论层面和顶层设计状态,衢州地区市民对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理念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对学分银行制度的优越性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表现出过于重视学校教育、忽视或轻视非学历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认知特点。管理部门对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等不同教育类型间的学习成果转换要求不高,仅为完成上级考核任务为重。
2.2 学分银行建设主体的利益有待于协调
学分银行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多个教育行政部门、劳动保障部门、社会机构等。学分银行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主体是政府。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政府部门没有协调学分银行建设发展各个主体的利益关系。学分银行衢州分部建立了领导小组,参与人员仅限于本单位和教育局两部门人员,组织机构开展学分银行交流、培训等工作时难以协调人社、工会等部门开展的高质量培训项目纳入到学分银行建设的统筹工作中,不利于学分银行整体工作的开展和提升。
2.3 学分银行的推行难以深入
学分银行将原来以学习机构管理为基础的定量管理将会变成以单个学习者为主体的变量管理。就是说,一个地区有多少学习者,就会有相应数量的学籍管理档案及选课方式。但让学分银行机构自己给自己做认证,很难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目前学分银行还处于成果录入阶段,成果的认证和转换没有开始实施,学习者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地区教育体系并没有实现真正融通,体系之间的体制壁垒和利益机制鸿沟难以跨越。只有尽快在实际工作中实施非学历教育成果的认证和转换,进一步破除体制障碍的前提下,学分银行才能更快、更深入地开展。
2.4 “互联网+”与学分银行建设仍需深度融合
“互联网+”背景下要求将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学分银行工作机制的建立依赖于终身教育体系架构的建立和完善,同时,其建设基础离不开新型信息技术的支持。在“互联网+”背景下,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助力学分银行建设,适应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趋势,推动学分银行建设工作继续前进,是需要热切关注的重点问题。
三、加强“互联网+”背景下開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的对策
3.1 树立为市民提供终身学习服务理念
针对所有市民,不受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经济状况的限制,自定学习计划和目标,随时随地参加学习。可以将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有效克服成人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工学矛盾,为学习者终身不间断的学习提供支持和保障。同时,学分银行还应为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服务,加大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为迈进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应提升教育对社会的服务能力。它一方面促使教育机构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手段和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通过认证学习成果加强对社会的联系,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品质。
3.2 协调学分银行建设主体的利益
争取市政府支持,把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等行政机构纳入学分银行建设工作中,做好与教育局、项目合作机构等外部机构的沟通和联系。认真吸取相关职能部门、行业专家、研究机构专家等意见和建议,对学分银行的功能定位、发展规划、运行模式、标准化学习成果中课程建设以及课程学分标准认定等工作开展指导与咨询。
3.3 立足国情,加快学分银行立法进程
打破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机构之间的各种壁垒,借助法律的协调与规范打破僵局。通过国家层面的立法,在法律的框架背景下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与运行细则,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加快学分银行成果的认定和转换,是学分银行建设顺利发展的必要保障。
3.4发挥“互联网 +”优势,开发学分银行地方特色项目
根据衢州地方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需要,与终身教育、社区教育部门和机构探索合作途径,加强与企业、行业合作,开发富有本地特色的项目并将其纳入分部学分银行的项目库,促使分部学分银行既能为终身教育服务,又能为衢州市各區域提供终身学习的项目资源与支持,进一步丰富分部学分银行功能。
3.5 转换思维方式,提供更好服务
第一,重视数据思维,提供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借助大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无论是教学内容、考核方式,还是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学习成果等,均可以录入学分银行系统中,实现数据的互通共享,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需求。第二,重视服务思维,提供便捷化的信息服务。以服务思维重新定义学分银行的业务,从管控思维向服务思维转换,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合作提供平台,协助和推动各类学习成果的认定与转换工作;为学习者建立个人学习档案、申请学习成果认定、累积和转换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重新梳理学分银行的流程。制定简单明了的注册使用流程。每个环节都要关注学习者的感受,给学习者带来全新的体验。
学分银行建设工作是国家开放大学为促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主动适应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让接受不同类型教育获得的学习成果得到认可的有力举措。学分银行建设工作的推进需要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实践工作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机制,立足本地区实际,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中华人共和国人民政府,http:// 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 10002.htm,2015-07-04.
[2] 王宏,魏琪,杨敏.基于政策分析的视角:欧洲 学分互认与累积体系对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03):38-40.
作者简介:郭然,女,1967年10月出生,1991年7月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工学士。目前在衢州广播电视大学担任教师,从事教科研管理、班主任管理等工作20余年。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和主持参与的各类研究课题20余项。
课题研究:本论文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19 年度科学研究课题(课题名称:“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的实践探索———以衢州电大为例)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KT-19G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