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建霞
【摘 要】 综合实践课程围绕学生的真实生活,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借助STEM教育,可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整合、目标整合、内容整合、方式整合。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在现实的生活场景中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STEM教育;综合实践课程;小学;实践
苏北,是江苏北部的简称。改革开放以来,苏北社会经济、教育人文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教育理念上与南方学校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上,存在着认识不足、资源不多、师资不强、方式不当的问题,亟需找到合适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立德树人的落地生根。借助STEM教育,通过整合学科资源,能够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找到一条指向“人”的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丰富而多元,开放而完整。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有利于综合开发实践活动课程。
1.STEM课程中实践资源的有效整合。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门学科的简称。四门学科进行实践资源整合,首先是从科学课程中认识世界,其次是从技术与工程学科中改造世界,最后,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为前者的活动开展提供支架。STEM课程的有效整合有四个阶段,一是形成初步的科学素养阶段,二是形成初步的管理与操作的技术素养阶段,三是形成初步的设计与理解的技术工程素养阶段,四是初步具备数学解决问题素养阶段。四门课程的实践载体之间建立联系,可以避免活动的重复开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如,四年级上册的“秋天之歌”综合实践活动,围绕本主题,可以开展观察秋天的变化、秋游主题线路设计、标本的制作、有趣的水果拼盘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设计,紧紧围绕同一主题,关注到STEM教育的不同学科,应用STEM教育的学习方法,实现了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这也是对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的有效呼应,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发展。
2.社会实践资源的有效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从校内走向校外,看窗外的风景,在广阔的自然天地当中完善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特长、身心发育、审美发展。苏北地区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传统文化。如,沭阳就是全国有名的“花木之乡”,让社会资源成为综合实践的应用载体,就需要关注校外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如,围绕家乡历史人物袁枚,可以在三年级开展袁公藤的观察活动;四年级开展袁枚沭阳为官的遗迹考察活动;五年级开展袁枚诗文搜集活动;六年级开展《重到沭阳图记》诵读活动。苏北五市历史悠久,人文底蕴丰厚,从中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能够丰富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形成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3.STEM教育与文本资源的整合。STEM教育强调的是动手操作,文本资源遵循的是言语建构,将二者进行联系,可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相互补充、互为利用。如,阅读课文《水》后,开展沭阳的母亲河沂河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主题一:沂河的历史变迁;
主题二:沂河小镇走访;
主题三:沂河水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主题四:未来沂河桥梁设计。
这样的主题活动目标紧紧围绕沂河的历史与未来,借助STEM教育实现了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共同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都要围绕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这就要求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设置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课程目标整合。STEM教育理念指出,四类课程如同四种颜料,只有经过精心调制,才能成为一种柔美的新颜色。综合实践课程需要“调制”,制定切实有效的目标。学校设置了三级课程目标体系。学段课程是围绕学生长期发展的能力目标设定的实践活动;学年课程是围绕学生某一段时期需要掌握的能力目标设定的实践活动;学期课程是基于“微项目”开展的个体实践活动。三类课程目标在相互关系上可以是递进开展,可以是并列共生,还可以是隶属关系。
2.学科目标整合。STEM教育的核心是提供操作的空间解决问题。首先,制定基于共同价值认识的实践活动;其次,开展具有责任担当的服务活动;再次,通过微型课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后,通过创意的表达,将想象进行物化表达。
3.三维目标整合。三维目标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根据布鲁姆的目标设计理论,结合课程标准,我们需要从知识、技能、情感三个角度设计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发展目标。知识目标是指基于STEM教育的知识建构内容;技能目标是通过STEM搭建的操作平台,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的操作实践;情感目标是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审美的愉悦、思维的发展、素养的提升。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融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大的特点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导向,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活动具有连续性、实践性、整合性的特点。
1.STEM教育内部知识融合。STEM教育追求学科课程的融合。这里的“合”有两个层次。首先是目标性,即STEM四大核心课程教学目标下的知识融合。如,圍绕“桥梁的搭建”,就涉及到科学学科桥梁坚固与美观的科学原理,涉及到技术的选择,涉及到制作的过程,涉及到数学的计算与分类。其次是社会性,即知识融合指向生活,所有发现的问题源于学生的生活,解决问题是服务人的生活。最后是合作性,STEM教育是一种项目主题下的团队学习,在团队中,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是具体的项目实施者。
2.STEM教育与学科活动融合。STEM教育与实践活动融合,首先,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如,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的言语实践融合,与数学学科的思维活动融合,与美术学科的审美活动融合,与英语学科的世界理解融合。但各个学科之间都围绕同一个主题,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其次是跨学科的知识融合,这时STEM教育的真正目的,即在主题活动要求下,各个学科融会贯通,直达人的发展本质,直抵知识的核心,进行知识的整合。STEM教育与不同学科实践活动之间的建构关系可能是梯度排列,不同课程之间的有序衔接;可能是并列存在,两门学科研究相同的主题内容;可能是辅助结合,一门课程作为基础课程,一门课程作为提升课程;还可能是总体融合形式的,即所有的课程如同一锅“石头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进,共同致力于人的发展。
3.STEM教育与兴趣发展融合。STEM教育与学生的“做中学”相融合,服务于学生的兴趣发展。首先,学生在学科知识建构中形成的兴趣特长;其次,学生在课外活动发展中形成的兴趣特长;最后,学生在不同学科知识打通后形成的综合特长。如根据四年级下册“我的新发现”开展系列活动:
主题一:鸡蛋和醋的故事;
主题二:彩虹的奥秘;
主题三:鸡蛋里的黑点。
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处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对周围生活的认识的兴趣。这样的设计活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实现STEM教育的“做中学”“真的学”“合作学”,实现知识从记忆向应用的转变。
未来已来,未来的学习样态是深度学习,未来的学校类型是学科融合。STEM教育理念在苏北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渗透,还需要学校通过整体设计、具体规划,让STEM教育常态化、自觉化、多元化,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资源整合,目标整合,内容整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思考运用中,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照耀学生的精神原野。
【参考文献】
[1]惠锋明.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STEM课程的学校实践与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20(03):68-71.
[2]姚毅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STEM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9(08):89-90.
[3]党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STEM课程的比较研究[J].教育视界,2019(0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