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芬 任文
摘 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人才协同是重要牵引力、驱动力和支撑力,是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保障。本文在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背景下,研究和探讨重庆市永川区集贤聚智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成渝双城经济圈;集贤聚智;问题与对策
纵深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人才协同是重要牵引力、驱动力和支撑力,是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保障。永川区人才资源达22.4万人,正逐渐成为各路英才汇集的新高地。但永川在人才“引用育留”工作方面仍存在差距短板,亟需加大力度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为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集贤聚智。
一、集贤聚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体系仍需完善,吸引力弱导致人才“引不进”。一是宏观政策还存在短板。永川区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着重关注高端专业性人才,对于中低端综合人才关注较少,尚有未结合自身产业实际出台专门的人才引进激励政策。此外,川渝两地人才政策衔接尚未打通,共用共享机制尚待完善,还存在一定障碍,特别是对人才跨省际、城际投资创业、申报项目还有堵点,影响了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经济绩效有序流动。二是高校留永人才政策优势不大。职业院校人才留永补贴较周边城市低。而周边江津、璧山等区县同比之下要高于这个补贴。三是引进方式单一。与江浙、长三角区域等人才工作先进地区相比,在引进人才过程中,方法相对单一,靠行政手段推动的比重较大,主要通过相关部门举办项目洽谈会、推介会开展对接交流的方式进行,“坐等人才上门”多、“主动出击觅才”少。引领各类社会资源主动参与的方式还不够多,市场化引才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培育平台仍需改进,供需矛盾促使人才“用不好”。一是供需信息收集不够准确。现行的各项人才支持政策与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科研管理等政策联动叠加较弱,且存在部门多头管理、政策重复冲突等现象。人才数据资源没有完全做到共享、互联、互通,存在“数据孤岛”现象。二是优质人才培育平台不多。当前全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和孵化器数量较多,但特色优质平台较少,大多数科研平台为产业链中下游产品研发,真正能够引领产业技术革新的高端研发机构相对较少,高层次研发人才暂时缺乏落地的客观条件。三是中级人才培育渠道欠缺。近年来引进的长城汽车、晨阳水漆等龙头企业,其中中高端人才输送更多是靠本部配置。永川本地的大中专院校学生无法满足企业中级人才的实际用工需求,培训成本高,影响企业生产效率。
(三)管理服务仍需加强,专业人才频繁跳槽“稳不住”。一是部门指导力度不够。在人才引进方面的指导力度不足,对于“怎么引”“如何引”等方式方法没有具体的举措。二是人才管理意识不足。部分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人才意识淡薄、观念滞后,缺少人才引进的长远规划和有效举措,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人才流失现象时有发生;后续的跟踪服务和管理相对欠缺,为员工争取住房福利、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的主动性不够。三是企业文化氛围不浓。进而导致职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难以形成凝聚力。一方面,企业未能营造敬才、用才、爱才的人才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人才价值不受重视,对企业缺乏感情、认同感不强,最终导致中小企业难以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
(四)配套设施仍需补齐,生活品质不高“留不下”。一是交通出行不便。现有的交通设施无法满足企业员工在上下班高峰期间出行,二是文娱设施缺乏。永川新城区现已建成华商圈,多处于居民密集居住片区,距离工业园区相对较远,由于生活消费设施的不完善,致使员工下班之后业余生活枯燥单调,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活动缺乏。
三、推进永川区集贤聚智的对策
(一)健全政策体系,为人才引进种好“梧桐树”。注重各类优惠政策的延续性,在关注高端人才的同时,兼顾中低端人才,鼓励各产业园区根据企业用工情况出台“个性化”扶持政策,提高企业引进中高端人才欲望。加快打通川渝两地人才政策衔接瓶颈,推动人才跨省互认共享及跨省际、城际投资创业、申报项目。出台高校毕业生招录政策,针对重要岗位采取“点对点”的方式,面向国内一流大学引进高层次的本科、硕士、博士生。健全市场化引才机制,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人才工作,支持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永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人才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建设。
(二)优化培育平台,为人才好用擦亮“试金石”。将科研机构纳入招商引资重点范围,鼓励企业高级人才创办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机构。同时积极引导高级人才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由政府、企业配给科研经费,充分调动高级人才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使高级人才能够专心开展科技活动,以此吸引更多人才加入研发机构。积极对接上级,全力争取各类资源,加快打造一批国家级的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国字号”创新创业平台。此外,要注重各项人才支持政策与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科研管理等政策联动叠加,厘清部门管理职能,打破“数据孤岛”,精准统计、匹配供需信息。
(三)加强管理服务,为人才稳定汇聚“强磁场”。进一步健全完善沟通机制,组织专人对政策进行解读,及时收集、梳理和研究企业反映的问题。各产业园区要引导企业不断改善员工工作环境,积极开展员工培训,主动为人才争取更多优惠政策,健全员工晋升、工资和福利待遇增长机制。把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到收益分配上来,如通过技术入股等方式,使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物质待遇与本人的实际贡献挂钩起来,确保其收入、荣誉、社会地位与其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相适应。引导企业积极构建企业文化,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精神生活,用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吸引人、凝聚人,增强员工的歸属感和认同感,培养更多相对稳定、忠实的职工。引导企业树立人才是资本的观念,要用政策吸引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用发展回报人才,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明确员工价值,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四)提升配套功能,为人才留下建好“桃花源”。在园区向南、城区向东的发展过程中,做好产业园区规划,在教育、医疗、公共交通、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布点方面,考虑企业员工日常需求。推进生产线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与工业的协调发展,完善公交网络,增加公交班次、适当布点共享助力车等,加快完善餐饮住宿、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卫生保障等生活设施,促进生产线服务业与工业深度结合,使园区招得进企业,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探索建立人才医保社保互联机制,实现医保的异地结算报账,社保的两地有序衔接。推广成渝区域人才服务证,持证人才在双城区域可享受同等的交通、住房、信贷、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个性化服务。落实人才服务证制度和人才安居工程,不断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在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筹集并安置使用“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让人才“居而无忧”。
参考文献
[1] 章榕.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N].重庆日报,2020-05-12.
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党校(行政学校)2020年度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人才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批准号:YCDX2020ZB-004,课题组成员:刘芬,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党校讲师;任文,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党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