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丽
酸、甜、苦、辣、咸,这通常所说的“五味”当中,最受欢迎的无疑是甜味。而最具代表性的甜味食品,则非糖莫属。
“糖”由“米”和“唐”组成,“米”表示字的意思跟粮食有关,“唐”表示字的读音与之接近。《说文解字》未收“糖”字,宋代学者徐铉在校订《说文解字》時将“糖”收入其后的新附字当中,释为:“饴也。”《广韵》亦云:“糖,饴也。”可见,“糖”和“饴”在古代表示同一种物。
那么,什么是“饴”呢?《说文解字》:“饴,米蘖(niè,生芽的米)煎也。”“饴”是用米芽、麦芽煎熬而成的糖浆,相当于通常所说的麦芽糖之类的食物。《诗·大雅·绵》“周原朊(wǔ,肥沃)朊,堇荼(堇、荼均为野菜名)如饴”,以及东汉王充《论衡·本性》“甘如饴蜜”中的“饴”都表示这种意思。据说,今天的高粱饴这种糖果就是用类似方法制成的。
“糖”最初所指与“饴”相同,正是因为中国古代制糖最开始是以米、麦等粮食为原材料,所以其字形中包含了“米”。
另有一字,也跟“糖”关系密切,写作“饧”。《说文解字》:“饧,饴和馓(sǎn,糯米粉)者也。”饴加上糯米粉熬成的糖浆就是“饧”,读作xíng。清代学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此作了进一步解释:“不和馓谓之饴,和馓谓之饧,故成国云饴弱于饧也。”可知,饧和饴的主要区别在于熬制过程中是否加馓,加了馓的饧相较于不加馓的饴更硬一些,二者从本质上说都属于麦芽糖。宋代李彭老《浪淘沙》:“泼火雨初晴。草色青青。傍檐垂柳卖春饧。”
“糖”字的字形溟变
每逢春日艳阳天,小商贩便开始吹箫卖糖,“卖饧天”的说法由此而来。此外,“饧”也能表示“蔗糖”,读作táng。
还有一字——餹,也跟“糖”有关,读音也是táng。根据文献记载,“餹”最初跟“饧”意思相同,二者属于方言的差异。后来,“餹”又可以指蔗糖。其字形中包含表示食物的“食”,跟“糖”字用“米”一样,构形意图明了。
再回到“糖”字上来。由最初以米、麦等为原材料煎熬制糖,到后来用甘蔗、甜菜等榨汁制糖,现实中的糖发展出更丰富的种类,“糖”字的含义也由此得到扩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引《异物志》中的一段话,记述了蔗糖的制作方法:“甘蔗,远近皆有。交趾所产甘蔗特醇好,本末无薄厚,其味至均。……迮(zé,压榨)取汁为饴饧,名之曰‘糖,益复珍也。”
用甘蔗制成的糖中,质优者被古人称为“糖霜”,大概取其轻白如霜之意。南宋王灼著有《糖霜谱》,详细记载了糖霜的起源、甘蔗种植以及制糖之法等。苏轼在《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一诗中赞道:“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再如黄庭坚《次韵伯氏戏赠韩正翁菊花开时家有美酒》:“乌角巾边簪钿朵,红银杯面冻糖霜。”时人对糖霜的推崇可见一斑。
今天,“糖”不仅能指“白糖、红糖、冰糖”之类从米、麦、甘蔗、甜菜等有机物中提炼出来的甜味物质,还可以指“奶糖、水果糖”等各类糖果,以及“单糖、双糖、多糖”等碳水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