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提升路径研究

2020-12-23 04:54王辉黄超陈鹏
职业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高职生创业

王辉 黄超 陈鹏

摘要: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也随之加大。创业作为就业的一种形式,可以有效缓解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压力。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是高职生创业的先决条件之一。提升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可以缓解高职生就业压力、实现高职生人生理想、提升高职生整体素质,但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受到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制约。可以从创造成功的积极体验、进行合理的归因训练、确定合理的行为预期入手,提升高职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11-0074-06

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如此大规模的扩招,目的在于“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通过“组合拳”切实有效地解决当前特定群体的就业难题,高职扩招就是其中的一个大招[1]。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统计,2018年我国高职(专科)招生368.83万人,占普通本专科人数的46.63%[2]。而2019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会直接导致高职招生人数超过本科招生人数。这一方面会提高退役军人、下岗工人等特定群体的整体素质,有助于增加其就业竞争力,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大规模扩招会大量增加市场技能型人才的供给,导致就业市场供大于求,这无疑会加大整个高职群体的就业难度。自主创业作为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以创业促就业,可以帮助高职生实现职业理想。创业自我效能感作为潜在创业者的关键先决条件之一,能较好地预测创业行为及其创业绩效[3],深入探究高职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对于缓解当前高职生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我国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现实出发,探求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路径。

一、创业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效验的主体判断,不是凭空做出的,而是要以一定的经验或信息为依据[4]。通常来说,自我效能感可以分为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具体自我效能感,前者是一种总体信念,是对自我能力的主观感知,不是一种稳定的领域指向,是笼统抽象地形容一个人的特性品质;而后者是一种稳定的领域指向,是对于特定领域完成任务的信念。一般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一种稳定的个性特质,它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个体在不同任务领域中的经验积累(具体自我效能感),因为个体在某领域所建立起来的自我效能感,会在一定程度上迁移到另一个任务领域[5]。但一般自我效能感是一种笼统的抽象概念,对于一般任务行为结果的预测可能更有效,但对于具体领域行为结果的预测效果不佳。由于活动领域的差异性,要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预测效果,都需要针对特定领域而言[6]。目前,许多学者将自我效能感引用到多个研究领域,如科研自我效能感[7]、社会自我效能感[8]等等。

创业是一种具有较高风险的个体活动,创业者的认知结构在创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创业者认知结构背后的深层次信念因素是创业的关键要素之一[9]。自我效能感作为隐藏在创业背后的深层次信念因素, 是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影响创业的全过程,包括创业前的创业意向,也包括创业后的创业坚持[10]。而影响创业的自我效能感既是创业者对于自身处理一般事物的的主观判断(一般自我效能感),也是对于自身能否胜任创业各项工作的信念强度(创业自我效能感)。缺乏自我效能感,即使具有一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储备,也很难具有创业行为。

创业自我效能感是针对创业者行为属性的具体自我效能感,其概念也由自我效能感引申而来,是指个体相信自身能够胜任并且完成创业中各项事务的信念强度[11],它是影响创业者创业意向[12]、创业行为[13]、以及成为一名真正创业者的可能性[14]等方面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对于创业自我效能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内涵[15]、结构特征[16]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根据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动机主要受到个人认知、环境以及行为结果的共同作用,而创业自我效能感反映的是创业者对于创业的动机强度以及创业成功的自信程度,因此,个人认知、环境、行為结果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创业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家庭因素(包括情绪唤醒、替代经验等)、社会环境(包括情境条件等)以及学校教育(包括直接经验、言语劝说等)等方面。提高高职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是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支点,有利于改善高职生的创业行为,缓解当前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的高职生就业压力。

二、提升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之必要性

(一)缓解高职生就业压力

2012年以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开始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从“量”向“质”转化。在促进供给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渴望招聘到高素质人才。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在社会上并没有被看成是一种类型教育,而被误认为是一种为学困生准备的次等教育。因此,在招聘的过程中,一方面是企业更加青睐于本科生以及更高学历的人才而排斥高职生,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加,本科毕业生开始降低求职标准,这就导致原本属于高职生的就业市场被本科生挤压,而高职生只能从事一些低端产业链的工作。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指出,2017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高达42%,远远高于2017届本科院校毕业生23%的离职率。这表明高职高专毕业生对自己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并不满意,但出于就业压力,毕业后只能暂时从事低端产业链工作。2019年3月,为了解决农民工、下岗职工、退役军人等特定群体的就业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2019年高职要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毫无疑问,这对于解决农民工等特定群体的就业会产生重大利好,有助于解决特定群体的工作问题。但在高职生劳动力需求市场没有大规模扩大之前,高职生供给侧大规模增加会直接加大高职生的就业压力,使得在三年后毕业的高职生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失业风险。而创业作为一种工作劳动方式,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增加社会就业率,缓解高职生就业压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创业自我效能感作为创业成功必不可少的心理要素,对于成功创业会产生巨大影响。

(二)实现高职生人生理想

创业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挑战。实现创业成功,不仅需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更需要具有对创业成功坚定信念的心理素质。较高的创业自我效能感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强大的心理暗示,帮助创业者在面对困境时依然能够维持饱满的创业热情,以全力以赴的态度从事到创业的各项工作中。以高创业自我效能感为基础的创业坚持,会在创业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即使是在创业困境中,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沮丧,反而会更加坚定自身创业的理想信念。传统观念中,高职生与本科生相比会有“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在求职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歧视,而创业会最大限度消除这种歧视。高职生的创业过程是自身价值的证明过程,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有效途径。对于高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人在创业中感受到的并不是创业的苦楚与疲惫,而是实现人生理想的乐趣。同时,创业成功给高职生带来的经济收益也是高职生未来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表明,2017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人群的平均月收入为4 880元,大幅度高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人群平均月收入(3 860元),甚至高于本科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人群的平均月收入(4 774元),这无疑会提高高职生未来生活的幸福指数。

(三)提升高职生整体素质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 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7]。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并不是一种教育层次,而是一种教育类型。但在现实生活中,职业教育并没有被视为一种教育类型,而是被视为一种给学困生提供求学机会的低层次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在招生录取时对于优秀生源的吸引力明显低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職院校招收的学生在整体素质上也确实会低于本科院校,而在招生方面,高职院校的“兜底”地位短时间内并不会得到改变。因此,必须从高职生本身入手提升高职生的整体素质,实现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目标。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助于高职生整个群体精神面貌的革新,使高职生在创业的综合实践中锻炼本领,提高能力,还可以在社会上为高职生营造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形象,对于改善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不利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增加高职生创业成功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职业院校,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升高职生整体素质。

三、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

(一)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整体不高

受传统“学而优则仕”等观念的影响,我国民众通常对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者充满不屑,甚至鄙视,作为主要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高职生在社会上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再加上我国现行的高职招生考试制度,导致只有高考分数低的学生才选择高职院校,高职教育也成为了“差生教育”的代名词。这种社会标签化的学历歧视使得“罗森塔尔效应”也开始在高职生中发生作用,社会对于高职生的低期望致使高职生自我效能感整体不高。而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上,政府、社会组织则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更多地投向本科教育中,这种社会资源和社会声誉的严重倾斜,使得高职生在思维深处感受到的是自己在能力上对于本科生的绝对劣势。根据归因理论,如果高职生将这种社会资源与社会声誉的倾斜归因于自身内部的稳定的能力不足问题,从控制性的角度来说这属于不受自身控制的影响因素,由此导致高职生对自身的认同度较低,一般自我效能感不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创业自我效能感是相互的,高职生将这种低自我效能感移情到创业领域,则会导致高职生对于自身创业成功的自信也不强。有研究者通过实践调研发现,高职生创业目标较为模糊,创业热情也难以维持,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上整体水平不高[18]。

(二)创业自我效能感随年级升高而变化

曲晓辉认为,刚入学的一年级高职生具有较高的创业热情,而随着年级的增加,创业热情开始下降,尤其是面临就业的三年级高职生,在创业热情方面显著低于一年级高职生[19]。但崔文琴认为,随着自身学习和工作经验的增加,大三学生在创业效能感方面要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二学生[20]。两个研究结果的不同可能受到样本数量、专业等方面的影响,但两个研究结论都表明了随着年级的增加,高职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都发生了转变。创业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行为[21],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改变,一定是受到创业认知的影响而做出的情绪情感体验的转变,而这一定程度上是高职生对于创业认知归因的结果,从直接经验或者替代经验中寻求对于创业的重新认知,从而影响到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感。随着年级的增加,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无论是提升还是降低都是值得深思的,对于创业自我效能感提升的高职生而言,其对创业的重新认知可能归因于创业成功经验的激励,而对于创业自我效能感降低的高职生而言,创业教育的缺失或许是其放弃创业的主要因素。

(三)男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

性别对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女生虽然在就业方面面临着比男生更为严峻的挑战,但这并没有促使女生将未来前途寄于创业来解决自身就业难的问题。相反,一方面,很多女生根据以往替代经验或者自身直接创业经验,认为女生在创业方面仍然要比男生面临更多的外部挑战,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不高。女生将这种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而自身又没有足够能力改变这种相对稳定的不公平环境,使女生产生退缩心理,导致创业自我效能感较低。另一方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女生更热衷于找到一份轻松、稳定的工作,而对工资水平要求也相对较低。这种安稳、依赖的心理使得女生的创业动机和创业意图不足,而创业动机和创业意图又严重影响着创业自我效能感,这导致了女生在创业自我效能感方面表现不足。其实,在西方发达国家,女性的创业成功率更高。在美国,女性开办企业约为男性的三倍,并且从成功率来看,女性要明显高于男性[22]。因此,从性别上来看,我国女性创业自我效能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影响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克鲁格(Krueger)等人的研究表明,创业家庭的孩子相较于未创业家庭的孩子在未来创业方面更有信心,具有更高的创业自我效能感[23]。创业家庭的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接收到较多的创业知识,甚至有一定的创业体验,这对于孩子的职业观会产生重大影响,使其具有较强的创业知觉性,未来创业的可能性也明显大于未创业家庭的孩子。同时,创业家庭的孩子能够获得较好的创业资源,而创业资源与创业动机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24],个体拥有更好的资源水平,对创业认知的可行性会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也会增加其创业自我效能感。家庭的支持对高职生而言至关重要,尤其在创业初期面临许多复杂不确定性情况时,需要承担创业后的失败风险,此时家庭成员的支持与帮助对其创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具有显著作用。但受我国传统“学而优则仕”等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子女找到一个稳定的“铁饭碗”,在没有感知到实际收益之前,一般家长都对子女创业持否定态度。钟云华等学者认为,大学生在面对创业的复杂性与风险性时,往往会转向自己最亲密的家庭成员的支持,如果不能获得足够的家庭支持,创业者会产生畏惧、放弃的心理;如果能获得足够家庭支持,大学生对于自身创业会有更多的信心和决心,创业自我效能感则较强[25]。

(二)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于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有着广泛的影响,尽管中国正在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但对于高职生相应的社会支撑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通过社会支撑体系的保障,高职生可以在创业中获得优质的资源,从而增强个体创业的安全感、消除对失败的恐惧,以此提升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感。除了社会对于高职生创业保障体系的缺乏之外,社会文化中对于高职生能力的质疑也是阻碍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影响因素。在传统社会文化中,高職生被当做一种学困生,其能力水平受到社会质疑,在创业中也很难自主得到较好社会资源,使得自主创业的高职生更多感受到社会残酷的竞争力,从而产生自我怀疑,严重影响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创业成功离不开社会的支撑,创业不仅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民间组织的联合支援,尤其是创业早期必要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技能培养,也需要全社会给予高职生创业者更多的理解和关爱,避免形成高职生能力差的刻板印象,尊重高职生自主创业的付出。

(三)学校因素

教育是有目的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创业作为一种有计划有意识的行为,毫无疑问会受到教育的深刻影响。从教师角度来说,由于多年的教育经验感知到的是多数学生创业失败后生活的艰辛,从而错误地认为真正的创业教育只是针对极少数家境殷实、思维活跃、专业技能强的学生而言的,而绝大多数学生应该从事稳定的职业,创业在现实中具有太多不适用性。而学生在这种环境的耳濡目染之下,对创业结果产生畏惧之心,极大降低了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缺失也严重影响着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创业课程来影响创业意向[26]。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合理,与其他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相脱节,不能有机结合;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对创业教育认知不清晰,教学内容长期一成不变、不能很好适应时代发展;创业教育形同虚设,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热情不能被有效激发,从而影响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另外,教师和同学的支持会促使高职生主动思考和学习,创业自信、创业动机也都能够得到加强。

五、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路径

(一)创造成功的积极体验

一般而言,自我效能感受直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导以及情绪唤醒等因素的影响,而直接经验和替代经验为人们提供了最直观的结果体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也最大。因此,提升创业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为高职生提供直接成功的创业经验,以及其他高职生群体的创业成功经验。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创业便利和资源支持,营造宽松的校园创业环境。例如,学校可以在校园内为学生提供长期的创业跳蚤市场,或者根据市场需求向学生发布创业指南,建立专门的学校创业指导中心,安排创业指导专家为有意愿创业的学生提供专业创业指导,尽力为学生创业成功提供保障,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创业成功体验,提高创业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积极追踪高职生的创业历程,收集高职生创业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成功替代经验,树立创业典型和榜样,坚定高职生创业成功的信念和信心。

(二)进行合理的归因训练

归因理论指出,人们对行为结果的不同归因会对未来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对行为结果合理的归因会增加个人自我效能感,从而产生积极的效果,而不合理的归因则会影响未来行为的转变,从而产生不良后果。处于青春期的高职生在心理发育上还未完全成熟,缺乏独立准确的判断能力,在进行自我归因时往往会出现片面性和盲目性的特征,因此必须要对高职生进行合理的归因训练,以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在高职生的专业教育中,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参与某一项目的实施全过程以模拟创业过程,积累创业经验,而教师全程监控学生,并对学生取得的成功尽量给予内部的稳定的评价,以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可,而对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不足给予外部的不稳定的评价,以减少学生由此而产生的内疚感、自卑感等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比如,对女生在创业中遇到困难时,家庭、学校和社会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包容,提供一定的创业资源,并且引导她们找出失败的原因,激发斗志,促使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合理的归因训练对高职生而言至关重要,高职生由于在高中时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被当做是一种学困生而不被重视,再加上高考失败被迫选择职业院校对于高职生的自信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在面对失败时可能会归因于自身天资不够或能力不足等内部因素而产生自我怀疑,使高职生丧失了开始创业或者维持创业的信心和勇气,这就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参与对高职生的归因训练,帮助其提升创业自我效能感。

(三)确定合理的行为预期

人们对因果关系进行归因后,会对行为结果产生新的行为预期,这种行为预期会影响未来的行为选择,从而影响到新的行为结果。一旦这种行为预期超出正常范围之内,必然会影响到人们行为结果的异化,与预期行为结果相悖,从而使人们产生一种不满足甚至失败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因此,在进行创业教育中,帮助高职生确定合理的创业结果预期,有助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在确定合理的创业结果预期时,应该保持外在归因和内在归因的一致性,即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先前创业结果的归因应尽量与高职生对创业结果的归因保持一致,避免发生归因冲突,导致高职生内在归因的紊乱。但这并不是对高职生不合理的归因放任不管,而是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扩大归因信息来源等方式,以全面可靠的信息来源作为归因的证据支持,从而建立正确的归因,形成合理的创业结果预期。

参考文献:

[1]匡瑛,石伟平.论高职百万扩招的政策意图、内涵实质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9(5):92-96.

[2]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数说新时代职业教育[EB/OL].(2019-02-19).http://www.moe.gov.cn/fbh/liv

e/2019/50294/sfcl/201902/t20190219_370017.html.

[3]韩力争,傅宏.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结构的扎根理论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4):88-92.

[4]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60-63.

[5]陆昌勤,凌文辁,方俐洛.管理自我效能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4(5):586-592.

[6]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心理学动态,1999(1):39-43,11.

[7]刘成科,孔燕,陈艳艳.科研自我效能感的内涵、测量及其影响[J].科技管理研究,2019(20):144-149.

[8]顾佳旎,孟慧,范津砚.社会自我效能感的结构、测量及其作用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4(11):1791-1800.

[9]KRUEGER N F. What Lies Beneath? The experiential essence of entrepreneurial thinking[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7(1):123-138.

[10][12][15]BOYD N G, VOZIKIS G S.The influence of self-efficacy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nd action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4(4):63-77.

[11]SCHERER R F, ADAMS J S, CARLEY S S, et al.Role model performance effects on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ial career preference[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89(1):53-71.

[13]丁明磊,王云峰,吳晓丹.创业自我效能与企业家认知及创业行为关系研究[J].商业研究,2008(11):139-142.

[14]CHEN C C, GREENE P G, CRICK A. Does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distinguish entrepreneurs from manager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8(4):295-316.

[16]JILL K, ROBERT S D. Measure for measure: Modeling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onto instrumental tasks within the new venture creation proces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2005(2):39-47.

[17]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2019-02-13).http://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18]陈小容.基于目标设定的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重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调研[J].职业技术教育,2016(8):67-70.

[19]曲晓辉,柳艳娜.高职生创业心态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2(5):55-56,62.

[20]崔文琴.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调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30):174-175,177.

[21]BIRD B. Implementing entrepreneurial ideas: The case for inten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442-453.

[22]韩力争.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结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122.

[23]KRUEGER N F, CARSRUD A L.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pply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J].Entrepreneurship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1993(4):315-330.

[24]王玉帅.创业动机影响因素分析[D].南昌:南昌大学,2008:116-117.

[25]钟云华,吴立保,夏姣.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激发对策分析[J].高教探索,2016(2):86-90.

[26]ZHAO Hao, SEIBERT S E, HILLS G L.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efficacy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5(6):1265-1272.

(责任编辑:张宇平)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感高职生创业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