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丰
【摘 要】 课堂观察是教师应当注重的环节,更是教师教学的着力点,因为在有针对性的观察之下,学生的学习行为会更有效,教师的教学环节也会更合理。因此,让教师弄明白在课堂上应当观察些什么,观察之后该怎么做,以及如何做好教学反思,让反思驱动教师的教学技艺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课堂观察;教学反思;监控
课堂观察是研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可以发现课前预设的环节是否有效,可以发现学生的即时学习状态,可以监控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服务。课后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一次梳理,是指向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师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本文结合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做好课堂观察,以及从哪些角度去进行教学反思。
一、课堂上观察什么
实施课堂观察的主体可以是听课教师,也可以是授课教师自己。本文所谈的课堂观察指的是上课者本身对课堂的观察,上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少不了与学生的互动,除了关注自己教学的内容之外,教师还有很多注意力是放在学生身上的,放在对课堂的监控上,一旦出现了预设之外的状况,教师要第一时间思考可以怎么办,要调整好教学过程。那么,在课堂观察时,教师要注重些什么,或者教师要在课堂上观察什么呢?这是个重要的问题。
其实,教师在课堂上的观察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学生的即时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等等。学生在课堂上会呈现出诸多状态,有的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教师,当教师的目光触及学生的时候,他会与教师有眼神的碰撞,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好的。还有的学生目光游离,当教师看到他时,学生的表现不太自然,有的时候还会做出喃喃自语的样子,说明学生的注意力不是特别集中,可能刚才处于走神的状态。还有的孩子明显不在学习状态,有的在做小动作,有的目光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对不同状态的学生,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方式给予回应。在学生活动的时候,教师要观察不同学生的活动状态,有的学生在小组活动的时候不主动、不积极,甚至自顾自地玩,教师要点拨学生,让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要通过学生所做和所说来监控学生的真实想法,掌控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从而做出下一步的教学干扰,以此推升学生的数学领悟。
二、观察之后怎么做
课堂观察是教师调整教學行为的基础,在有意识地进行课堂观察之后,教师要迅速做出反应,调整教学环节,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有意识地强化教学的重点难点,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给学生带来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圆柱体的木头,底面半径是3分米,高是5分米,将它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挖去的部分体积是多少?学生先独立尝试,然后我组织了集体交流,回答问题的学生首先求出了圆柱的体积,然后根据圆柱和圆锥的关系求出了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再用圆柱的体积减去圆锥的体积。在观察学生的反应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用表情或者眼神表示了认同,也有学生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于是我请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提出可以直接用圆柱的体积乘三分之二来求出挖去部分的体积,其理由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分别是三份和一份,所以去掉的体积是两份,这样可以用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听了这个思路,绝大部分学生有豁然开朗之感,说明他们对于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上升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
三、反思哪些内容
写教学反思是教师的必修课,教学反思可以促进课堂教学走向高效、走向精细,尤其是在做好课堂观察之后的教学反思,更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规避教学中的无效行为,为遇到类似情况奠定经验基础,而且可以反作用于课堂观察,拓展课堂观察的范围,提升课堂观察的实效。
比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中,当我揭示今天将要学习的课题时,不少学生脱口而出——180°,于是我将原先预设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的问题改成引导学生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不是180度”。做课堂反思的时候,我对于如何把控学生的认知起点有了一些想法,虽然之前也预设到一些学生已经知道这个结论,但是到底有多少学生知道,他们是通过哪些途径知道的,他们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有哪些认识等等,这些问题教师无法通过预判来给出定论,所以课堂教学的基点就不牢固。基于这样的反思,我认为有一些内容在教学之前要引导学生先学,通过先学先测来找到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基础。
总之,做好课堂观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节奏,从而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贴近认知特点,教师在观察课堂的时候也要选取关键点和重要内容,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剖析,做好教学反思,通过这些行为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艺,为更好地教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萍.如何借助课堂观察提升教学反思能力[J].求知导刊,2019(28):67-68.
[2]徐燕.依托课堂观察 推升教学反思[J].名师在线,2019(0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