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天性 专业是本分

2020-12-23 04:53熊小丽
西部论丛 2020年16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大学生

摘 要:随着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个案的日益增多,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力军的高校辅导员,如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这个时代赋予的新领域中发挥出自己独特的优势、在众多学生群体中对心理健康失衡者进行及时甄别、判断、辅导和培养已然成为当前辅导员工作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辅导员;心理健康

大学生处在向社会过渡的重要平台,一方面承载着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他们较高的期望,但同时由于自身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加之环境适应困难、不堪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困扰、情感处理乏力、择业就业迷惘等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严重者所引发的自伤、自杀、他杀等案例的层出不穷也警示我们,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学生辅导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案例简介

张一(化名)是某大学会计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家住四川西部某少数民族自治县的乡村,其父母皆是淳朴的农民。

入学之初,张一跟其他学生一样,怀着对大学无限憧憬和新奇之情,积极应聘学生会及班委相关岗位,上课也尽量早到且坐在前排。大概一个月之后,辅导员老师便从该班班委处了解到:张一同学自称曾在高三时得过抑郁症,但已经通过药物治疗得以恢复。整个第一学期,张一同学学习较为认真、且积极履行班级纪律委员的职责,平时在与老师及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并无明显异常,只是偶尔会有挫败感、觉得内心孤独,期末考试期间,他较其他同学显得较为焦虑一些,以致挂科两门。相比第一学期,张一在第二学期表现得稍懈怠一些,偶尔会有旷课、不交课程平时作业的情况。同时,他的日常作息会一阵阵地絮乱,比如晚上兴奋失眠而白天起不了床并伴有难以抑制的头疼、头晕等症状,特别是期末考试期间,他的头疼发作更加频繁且作息更加紊乱,使得好几科都缺考。第三学期,张一还是按期到校报到注册,但这学期,他的学习、身体及情绪状态都更加不理想。开学时坐前排听课,渐渐地变成了后排,再后来就经常不听课或者旷课;身体方面还是时常头疼、头晕、乏力、不愿意运动;情绪不稳且起伏较大,时而消沉颓废、时而兴奋激动并伴有幻觉、妄想,易爆易怒。张一在辅导员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去到专门的心理门诊进行诊断,确诊之后随即办理休学进行住院治疗和回家休养。第五学期开学,张一一脸阳光地带着相关医院开具的鉴定材料回学校办理了复学手续,开启新的大学之旅。

二、案例处理

(一)及时发现并个别建档

张一入学报到当日,辅导员在迎新接待中便从其言谈举止和衣着初步判定他家的经济状况,并当场给了他免费领取被褥的爱心卡片,这也首次拉近了辅导员老师与张一之间的距离。不久,当辅导员老师在开展新生一对一适应访谈过程中得知,其高三时曾有过一段抑郁状态,医生告知其主要是因为高三学习压力过大造成的,当时用过辅助药物但现在早已停药且康复。老师随后便也从正、侧面了解了他初入大学这段时间的学习、身体及思想状况,尤其当得知他为没能成功应聘学生会的某个岗位而失落时,辅导员及时对他进行了抚慰和鼓励,并支持他成功在班级竞选了班委。之后,辅导员老师每次查课、访寝、开班会、参与班级活动等,都会特别关注张一同学的状态,并为他建立了个人心理健康档案。

(二)重视身体与情绪报警

第二学期临近期末,张一开始出现情绪低落、行动迟缓和偶尔的旷课行为,辅导员老师随即与之面谈得知,他近期有些无名焦虑,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且经常头疼失眠,进而无法正常上课。辅导员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认为张一同学近期的身心健康有些失衡,开始重点关注他在校期间的情况。在跟学院领导及学校心理老师进行了情况反馈和商议之后,老师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心理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鉴于各种原因,家长先后带孩子去了两家大型综合医院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均系器质性病患(如头部供血不足等)且无大碍,之后服药约三个月,但一停药病情就反复且没办法正常上课。

(三)积极关注,对症下药

第三学期开学,鉴于张一对自己身体已有恢复的承诺和对继续学业的坚持,辅导员老师及学院领导同意了他继续留在学校学习的请求。但好景不长,随之而来的是经常性头疼头晕失眠,情绪高涨时可以滔滔不绝、绘声绘色地讲演几小时;而情绪低落时则不思饮食、偶尔精神恍惚、情绪低落时需要,辅导员老师在对其进行密切关注、情感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同时,积极向学校心理中心和当地权威的心理门诊求助。在征得张一本人和其家长的同意后,老师和家长一同陪伴张一去到当地权威的心理门诊进行检查,医生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建议住院治疗。随后,张一休学一年并接受专业治疗。

三、案例思考与建议

(一)提高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难点问题,学工队伍,特别是高校辅导员老师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开展细致的观察、了解和建档,力求对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家庭教养模式、性格、个人行为模式、成长历程等要心中有数,因为这既是辅导员老师开展学生工作的前提,也是双方能够建立起真诚沟通和信任的基础,更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辅导员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寝室、团学活动、社会实践等渠道正面了解和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状况,同时借助家长、科任老师、班委、室友、密友等间接渠道全方位了解和辅导学生。本案例中,辅导员老师在迎新接待时的特别关注,为其后续赢得张一信任,并对他开展积极关注和心理辅导打下良好基础。

(二)提升輔导员队伍心理健康辅导专业素养

辅导员老师具备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是及时识别和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前提,学校需要夯实辅导员的专业培养工作。首先要学会识别。心理问题的产生一般跟哪些因素相关、呈现状况、识别方法,心理疾病的突出症状、诊断标准及可能影响等等,辅导员老师都需要对此有必要的储备。在发现或得知学生稍有异常时,必须及时了解和判断学生当前的状况,否则就可能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病情)的加重或贻误最佳治疗和恢复时期,如本案例中张一同学要是能在第二学期就被送往专业门诊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话,对其个体及家庭而言必然是利大于弊的。其次要学会处理。常规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一般不能治愈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这类求助者者需要及时送医进行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并需要一个相对宽松和无压的环境进行调理和恢复,辅导员老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这样一个调理空间。心理治疗和恢复一般历时较长,且由于外在环境的刺激容易复发,所以在学生暂时得以恢复并继续完成学业的过程中,辅导员老师仍需格外关注学生的动态并及时进行正确的辅助和引导,帮助其完成学业的同时也走出人生的低谷。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身体已然发展成熟,而思想和心理发展还处于高度可塑的阶段。在此过程中,个体由于学业、恋爱、人际关系、择业就业、经济困难、家庭变故等压力和困扰,导致其心理在某一个时期处于亚健康或疾病状态的个案与日俱增。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想要凭一己之力做好庞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筛查、识别和辅导等工作是极其不易的,这就势必需求学校要从各个方面极力推动、支持、辅助辅导员队伍来推进这项工作。个人认为,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通识必修课纳入校级课程体系、推出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数据动态监测系统、定期举办覆盖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专题论坛、培养一支具有专业水准的朋辈心理辅导团队等,都是高校还需要深入探究和践行的重要课题。

作者简介:熊小丽,女,1984年出生,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大学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高校辅导员所需素质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