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心理实践活动育人的路径分析

2020-12-23 04:56谢焜杨颎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朋辈

谢焜 杨颎

摘要:当前,大学生面对在线学习,人际互动减少等多方面的挑战,高校开展心理实践活动育人有着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介绍开展心理实践活动育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从心理知识宣传、心理活动开展、朋辈力量发挥三方面分析新时代高校心理实践活动育人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心理育人;朋辈;大学生心理健康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社会结构和社会矛盾的深刻变化给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带来诸多影响,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将心理育人纳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大重要育人体系。马建青对心理育人的解释是指通过心理的方式来实现育人。具体地说,是教育者从教育对象的身心实际出发,遵循人的心理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对象进行积极心理引导,缓解心理困惑,开发心理潜能,提升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全,以实现培育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这一目的的教育活动。[1]当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逐渐凸显为主体与客体、诉求与实际、方法与效果等之间的矛盾。[2]新时代心理育人正契合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矛盾的诉求,有利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高校“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提供重要的视角。

1.心理实践活动育人的内涵与意义

2017 年12 月,教育部党组颁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提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心理育人被列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2018 年7 月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进一步指出了心理育人工作的实施路径,实践活动就为其中之一。

实践活动有其独到的育人意义。最直观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促进人际互动。高校众多的心理活动中,绝大部分需要团体合作,比如心理情景剧排练,团体辅导等。大学生在进行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与人合作,自我表达,沟通交流,这些过程都可以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发展人际关系;其次,实践活动有利于提升自我效能感,培养自尊自信。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需要积累成功经验,而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无论是参与活动还是作为朋辈组织成员组织活动,过程中都可能面临挑战,需要去尝试突破,进而提升自我效能感。实践活动更深层的意义在于道德品质的塑造。建构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而在传统文化中,王阳明哲学的核心命题之一即“知行合一”,知一定要落到行动上,才算真知;经过行才能知之真切,知行不分彼此。[3]其本质上是一种“实践哲学”,强调实践,体验,在“笃行”中更可能激发好奇与创造,按世界本来的面目去看待世界。因此,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最直观的实践经验,并在活动互动中建构自我与环境的认知,更可能改变原有的固化的不良模式,以更宽广的视角认识自我和世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高校开展心理实践活动育人的必要性

2.1满足大学生获取心理支持的需求

当前,大学生面对诸多心理议题,人际缺失,家庭冲突,不确定性等等。笔者所在高校做过调查,当大学生被问及返校后最希望做得事是什么时,70%的学生回答都和人际交往相关,比如和室友聊天,和朋友逛街等等。现有的一些调查研究也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需要高校给予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干预。[4]很多高校都面向校内学生开通热线或者视频咨询,但受限于咨询的方式,同一时间只能服务一位学生,且服务对象多为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而实践活动则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满足更多学生对于心理服务,心理支持的需求。

2.2实现朋辈心理互助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已经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在朋辈间易获得相同的语言交流、思想交流,易相互形成紧密的信任关系。因此,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有切实的效果,同时对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稀缺是很好的补充。当前,物理距离的原因隔断了很多朋辈互助工作的开展,但实践活动无疑是发挥朋辈心理互助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擅长各类网络平台的使用,通过云端实践活动的方式链接彼此,助人自助。

3.高校开展心理实践活动育人的可行性

3.1学校重视,经费保障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上海交通大学益友活动中心”的建立为标志,至今已经走过34年,工作体制已日趋成熟。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文件的下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发展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组织管理、经费保障,专业人员配备等方面都出台了相应政策保障工作的开展。

3.2线下实践活动经验丰富

2018 年7 月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但在此之前,高校就已积累了丰富的心理活动经验。尤其在2004年确定5月25日为心理健康日以来,各高校每年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主题征文大赛、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促進主题活动、心理趣味运动会、团体辅导、参观精神卫生中心、论坛、调研、讲座、读书、摄影、古琴、书画、诗歌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高校心理工作者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宣传能力,也培育了一支心理实践育人的专业队伍。

3.3规范的朋辈队伍

朋辈心理辅导最早诞生于美国,是为了应对早期心理专业人员的不足。随着工作的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功能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朋辈队伍的建设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朋辈队伍建构模式中较为常见的是:校-院-班三级机制,或校-院-班-宿舍四级机制。与之对应的是校级的心理协会,心理联盟等社团;院级的院心理协会,二级辅导站等组织;班级心理委员以及宿舍长。有些有专业学科的高校还会有一支由科班学生组成的专业性较强的学生组织提供朋辈心理咨询或辅导。不同高校的朋辈组织功能和力量会有所不同,但这支队伍因为得到了专业化的培训以及在各类心理活动组织中的成长,已经发展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力军。

4.心理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效果

4.1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心理知识宣传,提高心理保健能力

当前,各高校的新媒体平台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微信公众号。借助校内心理公众号定期发布或转载权威信息,同时,结合大学生感兴趣的议题,原创“心理调试技能包”、“心互动”、“心分享”等栏目,既宣传了心理健康知识,也通过互动分享增进社会支持。

除了公众号,B站、电台、短视频平台等都是很好的心理实践育人载体。B站以其直播的现实感和弹幕互动性深受当代大学生喜爱。通过朋辈导师直播的方式,挑选“宅家学习心理”、“压力调试”、“正念减压”、“晚睡强迫症”等大学生感兴趣的主题,邀请大学生朋辈讲师以直播的方式授课或开展线上团辅,以朋辈的话语体系讲述心理健康知识,在没有距离的弹幕互动中共同学习,掌握心理知识。电台也是近年来流行的新媒体传播渠道,电台因占用的感官通道少,适合于碎片化学习。将心理故事、心理支持的获取方法、手机成瘾、心理调研分析等聚焦话题,制作成10-15分钟的简短节目,以电台的方式播出,让更多大学生可以在碎片化时间获取相关信息,提高心理保健能力。

4.2加强社会合作,开展生命教育,形成育人合力

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接触社会,而不只是在在象牙塔里。高校应该联合校内外力量,形成育人合力。

首先,当前有不少高校都有附属医院,或是有“医教结合”的项目,以邀请医院援鄂医师分享一线人员的工作生活,所感所悟。故事最动人,容易激发大学生的奉献精神,爱国情怀,亦是一场生命教育。此外,也可组织本地学生前往合作医院进行采访,并通过直播的形式让更多同学感受到“白衣天使”们坚守工作岗位,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引发共鸣。其次,除了医疗机构,很多高校都有附属中小学,可以联合中小学,开展大中小一体化的心理实践活动。比如,开展各类征集活动,微小说征集,艺术作品征集,演讲视频征集等等,不同年龄段学生共同参与,既丰富了活动形式和内容,更能够拓展学生对疫情的理解和感悟,也使得心理育人工作得以前移。再者,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是满足客观需求的。当前,心理活动的开展多在线上进行,这也客观推动了高校间心理实践育人的合作。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特色的活动,也会有特定的困惑,高校合作开展一次线上朋辈交流会,互相分享各自学校的特色做法,从而给彼此带来启发。或是交流各自的困惑,以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进而助力本校心理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而参与的大学生也从这个过程中习得合作共赢的方式。此外,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等特殊節日,各高校都有筹备心理活动,亦可通过合办,扩大活动规模形成更广泛的影响力,而筹备过程中的沟通交流也能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新活动形式,提升朋辈工作实效

心理实践育人的主体是学生,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在线活动形式,指导学生策划、组织、开展心理活动。特色的线上活动包括以下几类:第一,直播类,例如“云游校”、“云团辅”、“心理课程直播”等,将线下的活动形式通过网络平台移植到云端,并进行创新,将心理学的专业技能融入到活动中,延续心理活动的育人属性;征集类,例如美食作品征集,漫画作品征集,vlog作品征集等等,该类活动以劳动或艺术表达为媒介,直观形象地展示大学生对居家学习、返校等焦点话题的所感所悟。既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情绪宣泄的渠道,也通过创作的过程将内心情绪情感进行反思与整合,进而促进理性的觉察和内心的平静。同时,观看朋辈的作品本身也是美育的过程,能增强归属感,消减居家的隔离感;第二,专属平台类,利用某些平台本身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活动。例如,“全民K歌”为一款在线唱歌APP,可以面向承受论文、就业等多方面压力的毕业生开展“线上歌会”,通过音乐和演唱进行情绪宣泄。再如,“微光”是一款在线观影APP,类似线上电影院,可以邀请大学生共同观看心理主题电影,并通过文字分享观影感受,传播心理知识,增强互动;第三,沙龙类,该类活动形式多样,只需制定某个主题,在指定时间,大家共同交流或开展简单活动即可。例如,共同进行口罩DIY,禅绕画等活动。通过多种活动形式的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自助能力,增强了学生自我防护意识,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活,有效缓解了学生的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马建青,&杨肖.(2018).心理育人的内涵、功能与实施.思想理论教育,000(009),87-90.

[2]王永益.(2018).问题与思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湖湘论坛,031(002),70-75.

[3]王阳明.(1992).王阳明全集.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4]涂静怡,李澄溪,H.OHIRA M.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17(3):49-53

作者简介:谢焜(1989—)男,汉族,福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助教,硕士研究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杨颎(1977—)女,汉族,四川,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朋辈
高校学生党建“朋辈导生制”路径探析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朋辈教育制度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测评的结果分析与应对方法
论朋辈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