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语境下中国科幻电影的传播策略探析

2020-12-23 04:47徐子涵
声屏世界 2020年16期
关键词:流浪地球传播策略

徐子涵

摘要:2019年,《流浪地球》的热映引起了观众对中国本土科幻电影的空前关注,掀起了国内科幻的热潮。文章以《流浪地球》为例,透过影片对中国科幻电影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国产科幻有着鲜明的本土特色,在科技与文化、理性与感性之间形成了独特的张力。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更进一步从内容和媒介两方面对中国科幻的传播策略进行思考,对讲好中国科幻故事,传播中国科幻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科幻 《流浪地球》 传播策略

2019年2月,热映的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单月票房达44.5亿,一举成为国内单月票房排名榜第一,最终以46.5亿元的票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内地总票房排名第二。《流浪地球》通过电影媒介将中国科幻带到大众眼前,这为点燃国内的科幻热潮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流浪地球》也无疑成为了中国科幻发展道路上里程碑式的存在。

众所周知,科幻在中国一直是一个较为小众的文化圈,但小众文化同样拥有蓬勃的生命力,荣获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的《三体》和代表着中国科幻片崛起的《流浪地球》便是最好的证明。如今,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达,人们在日益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中越来越容易接触到科幻作品,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VR等科技媒介的运用也为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沃土。本文希望透过《流浪地球》对中国科幻电影的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当下的媒介传播环境对中国科幻的传播策略进行思考。

研究概况

学界和业界已有不少研究对《流浪地球》展开了多角度的分析。首先,《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是被公认的事实,正如高尚学等人所说“《流浪地球》预示着国产科幻电影春天的到来”。[1]其次,较多研究关注了全球视域下影片对国家形象的构建问题。如赵瑞旭认为,电影对于构建国家形象有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增强文化自信、实现精准传播等策略。[2]可以看出,《流浪地球》对于中国科幻的发展及全球文化传播均具有重要意义,但以影片作为分析起点,对中国科幻传播策略进行探讨的研究较少。吴佳芮等人虽从《流浪地球》入手对电影传播策略进行了分析,但仅关注了媒介方面,其策略和建议缺乏对影片内容的思考和联系。[3]

本文认为,一方面,《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科幻电影的代表作被探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科幻不仅对推进科技创新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更是传递中国声音的有效途经。徐延豪曾在国际科幻高峰论坛上谈到:要让中国科幻走出国门,引领世界科幻事业的发展,通过科幻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4]但回顾中国科幻的发展道路,以电影行业为例,无论是在国际舞台还是中国电影史上,中国科幻的发展都极为缓慢,因此,亟需结合具体的发展情况对传播策略进行优化。如今,《流浪地球》为中国科幻电影带来了新的活力,本文将从影片入手探寻中国科幻的独特性,并以此为基础更有针对性地对中国科幻的传播策略进行探讨。

中国科幻的本土特色

电影《流浪地球》改编于刘慈欣的同名小说,原小说以主人公的视角客观描述了流浪地球计划展开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本文认为原著更偏向于一般意义上的“硬科幻”,在被搬上荧幕前,故事情节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电影中既没有提到主人公的日本妻子,也没有呈现飞船派和地球派的矛盾纷争,但鲜明的中国特色却得到了凸显,具体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传承集体主义精神。相较于西方文化里的个人主义而言,生活在东方土地上的人们更注重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孕育出的集体主义精神,无论是否挂在嘴边,集体主义都一直深深存在于炎黃子孙的民族意识之中。《流浪地球》的故事情节同样贯穿着集体主义价值观。影片中,当救援行动需要协助时,韩子昂的车被联合政府紧急征用,但因为车上还有刘启和韩朵朵,韩子昂想继续夺路而逃,以失败告终。这是集体主义的充分体现,虽然这里刻画的是个人被动服从集体,但影片中更多部分体现的是人们本身就会以集体主义观来为人处世,传递出个人愿为集体奉献的精神,如刘启和朵朵在姥爷牺牲后本想私自逃生,但最后依旧坚定参与苏拉威西的火石运送行动;刘培强牺牲小家团聚为“大家”奉献等,充分满足了观众心中集体主义精神的文化认同。

强调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体现出人们对家庭情感和家国情怀的重视以及家国之间的紧密联系。《流浪地球》同样凸显出立足家园、故土的家国情怀。首先,从背景来看,当太阳系不再适合生存,人类不是采用抛弃,离开旧家园的方式去寻找新家园,而是制定“流浪地球”计划即带着地球一起走,体现出对赖以生活的家园——地球——的眷恋;其次,刘培强牺牲自己家庭的团聚投身全人类的航天事业,各部队航天员在紧要关头选择团结一致,为拯救地球发动机置生死于度外展开饱和式救援的情节安排更是将家庭情感上升到家国情怀,塑造出家国紧密相连,各国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感记忆,观众也很容易被传递出的家国情怀所打动。

透过电影《流浪地球》总结出“传承集体主义精神”和“强调家国情怀”的两点重要审美特征,而这两点又为中国科幻带来了鲜明的本土特色。不妨对此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首先,无论是集体主义还是家国情怀,都可以溯源至中国传统文化。具体来讲,“家国一体”的思想根源存在于我国儒家文化体系之中,而儒家也是以“我们”为主体基础,带有根深蒂固的“集体主义”因子。[5]其次,以上两点本土特色都带有较强的情感体验,无论是微观亲情的刻画,还是从全球角度看到的人类情怀与大国担当,都很容易从感性的情感上打动观众,引起观众共鸣。

当本土特色遇到科幻创作,便产生了有趣的碰撞。“科技”是科幻的首要元素,而中国科幻“文化”的凸显程度也不亚于“科技”,至于对情感体验的重视也让中国科幻带有“感性”色彩,正如影片中代表着绝对理性的MOSS所说“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求”。由此,中国科幻在科技与文化、感性与理性之间形成了独特的张力。

中国科幻的传播策略思考

《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对电影本身的分析帮助我们窥见中国科幻的独特之处,下文将结合中国科幻的独特之处和当下媒介环境对中国科幻电影的传播策略进行思考。

首先,内容方面,平衡科技元素与本土文化,寻找国际性与本土性的平衡点。西方科幻文化的孕育早于发展中国家,中国读者最早接触到的科幻作品也是从西方翻译而来。因此,当中国本土科幻诞生时,必然受到西方科幻文化的影响,其中不乏西方先进文明的冲击和与东方集体主义价值观不同的个人主义观念等。面对与西方科幻文化的碰撞,应在兼顾国际性的同时传达中国声音,展现文化自信。王芸婷等人通过对科幻电影Top100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科幻电影领域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国际发展。[6]因此,在全球传播的视野下,应有意识地將全球电影观众作为传播对象,既不能只顾本土特色,也不能一味地模仿西方科幻大片,而要平衡二者关系达到既参与全球科幻对话又传达中国声音的良好效果。

其次,媒介渠道方面,不应拘泥于单一媒介,充分利用全媒介手段,使大众能够及时关注到中国科幻电影,并能便捷地完成电影消费。全媒介时代,多重渠道有效整合可以达到1+1>2的效果。电视、电影杂志等传统媒介依旧可以利用,但移动互联网更应被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映前、映中还是映后,对电影的宣传都应及时更进,尤其是通过新媒体进行的口碑传播,是互联网时代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从中国科幻电影“走出去”的方面来看,国际电影节、国际文化周等都是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另外,中国科幻作品荣获国际科幻大奖同样吸引了全球目光。总之,在优质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并拓宽媒介渠道,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国科幻电影的文化传播效力。

结语

从全球语境来看,中国科幻电影的影响力甚微,从中国电影史来看,科幻作品数量少、发展慢,但《流浪地球》是打开中国科幻大门的一次成功尝试。在中国科幻走向世界的道路上,尽管会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已构筑完成的一套话语体系,但我们拥有独特的本土文化经验与体验。在坚守本土文化的同时积极与国际对话,相信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本土文化意识的科幻作品将向世界展现中国科幻文化的实力与魅力。(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高尚学,李欣.由《流浪地球》开辟中国科幻电影产业链的新篇章[J].电影评介,2019,(11):41-44.

[2]赵瑞旭.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国产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以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为例[J].视听,2019,(10):56-57.

[3]吴佳芮,姚雨儿.国产电影新媒体传播策略探讨——以《流浪地球》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5(05):57-59.

[4]徐延豪.加强科幻创作推进科技强国建设[EB/OL].新华网,2017-11-19.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17-11/19/c_136763614.htm.

[5]李海超.儒家文化依谁而在:“我”还是“我们”?[J].中国文化论衡,2018,(01):124-135.

[6]王芸婷,全淑凤.科幻电影的科技传播发展趋势及思考——基于IMDb科幻电影Top100的数据统计分析[J].科普研究,2016,11(05):54-61+99-100.

猜你喜欢
流浪地球传播策略
《流浪地球》票房升至中国影史第二
现实照进《流浪地球》了吗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的悲剧内核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
电视新闻节目借力微信平台的传播策略研究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探析公益节目《等着我》的传播策略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