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晶
摘 要:探寻新媒体技术与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学科特点出发,通过四个策略来解決课堂中学生仔细观察、主动发现、反思改进、利用资源等问题,达成真正促进学生深度探究,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探究意识;科学实验
随着“互联网+”的大背景和新课改浪潮的推进,出现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空间、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为代表的科学课堂新形式。在小学科学课堂的实验教学中,如何巧妙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实验更具可视化、严谨性、安全性、伦理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呢?本人做了些许研究,有了点滴收获。
一、依托有效的实验活动,培养仔细观察的探究习惯
1.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探究习惯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堂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情、当地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栽培、饲养等活动,向学生提供亲历科学探究的机会。有些实验受到安全性和伦理性等方面限制,不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操作,可以对实验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或对实验现象进行放大与延时操作以达到仿真效果。动物脚印的特征和珊瑚生长变化等都可以借助VR虚拟研究。执教一年级下册《金鱼》一课时,利用NOBOOK虚拟实验室模拟真实的3D动态实验环境,先引导学生放大观察金鱼的正面、侧面、背面,讲到什么部位就在所在部位闪一下,再延时观察金鱼在水中如何运动与进食。接着研究鱼鳃解剖图,将金鱼鱼鳃用镊子拨开,观察环状血管,引导学生尽可能立体式、全方位观察鱼鳃,找到更多观察点,发现鱼鳃特征才会更多。学生带着更明确具体的目的去感知,观察得更准确、全面、细致,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2.地球宇宙科学和技术工程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探究习惯
科学探究是一个细致而严谨的过程,有些实验因时间和空间条件所限实在无法进行观察,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如:《宇宙》单元探究各大行星的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情况等,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需要正确地运用好移动学习终端、云平台创造有效的实验教学活动。课上借用希沃白板自带的学科工具构建三维空间动态实景演示,把八大行星的特点和位置变化等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由开放地进行星球拖拉拽动感受浩瀚宇宙星球的奇妙,虚实互补的体验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宇宙奥秘的强烈兴趣,进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探究习惯。
二、改进有结构的实验器材,培养主动发现的探究意识
良好的有结构材料是有效探究的基础和保证,教师要充分考虑材料优化组合与材料适时使用,使实验更具可视化。平时教学用显微镜总是以笨重的形态存在于实验室里,不能便携式随时随地成像研究。借助TIPSCOPE小贴手机外置显微镜镜头执教《植物的叶》,进行户外调查研究时使用写轮眼结合手机、相机
App拍摄毫不起眼的各种植物叶子,再将材料向班级优化大师群相册中上传,并提前一周布置孩子们记录各种各样的叶,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常识介绍,学生也将材料提前上传,大家随时进入相册查看各自对叶的研究情况。课堂俨然是一场发布会了,学生不仅发现一片完整的叶子包括叶片、叶柄、托叶;还发现不同种类的植物叶片的大小、颜色差异很大,同一种植物的叶在不同发育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叶型有卵形、圆形、剑形、披针形、阔卵形、倒卵形……一切未知的奇妙,激发了学生主动发现探究的好奇心,各种各样的叶在视频中展现了自己的生命与活力,煞是有趣有益。
三、创设表现性互动评价,养成反思改进的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过程性表现评价,新媒体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手段。通过信息化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能时常总结反思自身学习的不足与收获,促进学生自身科学素养的提升。
在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杠杆的科学》学习后,我们进行了项目系列课程之一《生活中的秤》的学习与研究。本课程中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发布过程性评价量规表。
借助钉钉打卡校园宝成立“生活中的秤”课题小社区发布学习任务单,学生每天进行打卡在线直播秤的学习研究过程,实现跨班线上教学在整个课题的前期调查准备,中期实践制作与后期多次改进中大家随时发表点滴收获与疑惑改进,学生与家长可以随时进入六年级每个学生的空间查看研究过程性照片和视频资料,实时互动提交实验收获学习跟踪和成长记录。针对制成的杠秤需要将读数通过计算得出称重数,而现实中的杠秤只要一拨就精准称重问题,现场同频互动技术连线制秤专家分析答疑,学生反思二次改进秤。在充满激励与乐趣的钉钉打卡平台中学生既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小组学生的评价,还有自己对活动表现的评价及家长和专家给予的活动评价。真正让家长参与到孩子成长中,实现家校共育。如此,在五者互动评价中学生自然而然根据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使之成为个性技能和成长体验的契机,使学生在成败中皆受益。
四、凭借大数据延伸活动,培养全面利用资源的探究理念
随着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进入我们小学科学课堂。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学期《天气》单元,利用手机知天气App和墨迹天气App软件,
探究我市天气的15日平均气温、露点、平均湿度、海平面压强、风速,能见度、天气情况和风向作为选取的天气因素,将其与PM2.5一起展开研究,组织学生到当地气象局调查了解近五年同期整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情况,发现五年以来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进而以气象研究为抓手组织学生成立校园网,小小气象员发布本校小区域气象消息。又从去年我市水蜜桃均价60~80元/千克,茶叶、葡萄等欠收入手,走访当地农民、查阅果树资料,发现去年3—4月份正值植物开花授粉期,连续多天下雨,后又伴一场罕见的霜冻,严重影响了植物,引起落花、落果,导致它们的产量明显下降,价格上涨。从而提出来年春季果树可采用人工授粉和套袋处理等方式预防果树落花落果……学生在信息交流汇报会上侃侃而谈。
孩子的学习不再基于简单的课堂学习,而是项目性、探究性学习。学生利用新媒体技术工具,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把学科知识、生活常识与自身体验结合起来,将课内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其主体作用的发挥,从小在学生的心中种下全面看待问题与开发利用资源的探究理念。
参考文献:
[1]曹巍.新课改视野下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学院,2012.
[2]姚志明.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探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9).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