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雪
摘 要:小学第一学段,以识字写字教学为主,即使在阅读课上,识字也是关注的焦点。以“部编版”第一学段语文教材为切入点,拟对识字教学策略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识字教学;有趣;有效;有内涵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如何帮助学生在短短的两年内顺利达到这个目标呢?这里,我对部编版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策略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游戏互动,激发识字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当一个学生拥有学习兴趣之后,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的效果也得到明显的提升。游戏对儿童来说是其最感兴趣的。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的知识是轻松而又愉快的,感受又是深刻的。把游戏引进课堂,让游戏和识字结合起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形采用不同的游戏方式,让索然无趣的识字教学变得情趣盎然。如:猜字谜、摘苹果、找朋友、开火车、重新排队等游戏。让学生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更重要的是成为完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时,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猜谜语的方法来识记生字。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就是“告”字;又一次见面了就是“观”字;一把断开的梯子就是“非”字。
当然,任何一种游戏都会因玩腻了而降低兴趣,因此教师不能总是“开火车”,要不断变换情景,让学生在游戏中始终保持激昂的识字兴趣。
二、方法引领,提高识字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远比让学生掌握汉字本身重要得多。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和学生一起总结一些识记的方法,放手让孩子去说,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以及大胆探究。
(一)借助图片识字法
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看图识字是学生接触最早,而且也是最多的一种识字方法。看图识字是最有利于学生识记汉字的识字教学法。例如在一年级上册的识字3“口耳目”中,汉字“火”所配的课文插图是一堆燃烧的木柴,木柴燃起向上的火焰,与右下角“火”的甲骨文形象十分贴近,虽然“火”字的结构比较简单,但在图片的帮助下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识记“火”字;汉字“禾”所配的课文插图是一株成熟的稻谷,有茎有叶,上部是垂向一侧的谷穗,和甲骨文“禾”的形象极为贴近,和现代简体汉字“禾”形象也极为贴近。
(二)偏旁归类识字法
汉字根据相同的语言含义,按偏旁归类,这有助于学生认识和掌握字音、字形、字义和识字的规律。同一偏旁构成的合体字所蕴含的意义往往具有相同属性和特征,根据相同属性和偏旁划分类别进行识字教学,体现出汉字偏旁的规律性。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我的发现”板块时,教材内容呈现出了“树、林、桃、桥”这类木字旁的字,其中“桃”是一种树木的名称,而许多树木名称的字都用木字旁,如“柚、槐、桦、枫、柳、杨、棉、橘、桔、柏、椿”等。
当然,识字方法不只这些。只要是对识字教学有益的教学方法,老师都可以搬进课堂,使之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精彩。
三、字源追索,渗透汉字文化
字源识字就是运用造字原理,依据汉字构字规律识字。在识字教学中,汉字字形虽然复杂但仍有规律可循,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识字中逐渐了解、体会和总结汉字本身的规律。部编版教材安排了专门的集中识字单元,同时在语文园地中专设栏目“识字加油站”,以丰富多彩的识字形式,如字理识字、传统蒙学识字、事物归类识字、儿歌识字,激发初入学儿童学习汉字的兴趣。老师要用好教材,引导孩子从字的源头学起,让学生知其形,晓其意,明了汉字的演变及其历史文化。
如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一文中,在教学识记生字“壮”字时,老师可以先出示“壮”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然后告诉学生第一幅就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表示古代男子睡觉时将武器放在床边,给自己壮胆,让自己放心。所以“壮”带有强盛的意思,课文中的壮观意思是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场面盛大,雄伟。再比如教学二年级下册《太空生活趣事多》中的生字“须”时,要使学生了解“须”的由来、最初的意思以及变化中的含义。老师首先利用画面拆分组合,讲述“须”的演变,让学生直观感受过程,明白缘由,“须”字的本义是指人面上的毛,如胡须。这样追根溯源,探究汉字的构字规律,不着痕迹地渗透汉字文化,让学生体味到汉字的神奇有趣,从而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提高了识字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所以老师要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地研究,不停地探索,让枯燥的识字变得有趣、有效、有内涵。
参考文献:
吴枝南,杨通知,王海福.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研究进展与评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34(4):32-36.
注:本文系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项目编號:MQ201903X)。
编辑 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