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梦凡
语言文字是高中散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抓手。学者叶圣陶在《阅读与写作》中提到,文字是一道桥梁,通过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见面,而且还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由于散文作品常常具有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的特点,所以,如果聚焦语言的话,就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一、诵读涵咏,体验韵律感
诵读涵咏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方法,通过诵读能体会散文中语言的韵律,同时也能借助诵读感受作品的思想情感,获得真切的阅读感受。不管是语言质朴的写人记事类散文,还是美轮美奂的写景状物类散文,又或者是条理清晰的说理类散文,都具有一定的语言特点,若能引导学生诵读,则能感受其语言魅力,体会到作品的精神实质。
学习《江南的冬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韵律。如让学生诵读描写冬至过后江南风景的一段文字,感悟作品的韵律美,体会其展现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发现作者十分擅长使用长短句融合的形式,“清早,太阳一上屋檐”等词句都属于短句,而“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等则是长句,而且“灰云扫尽,落叶满街”等四字句让人在诵读的时候觉得韵律和谐,这样就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之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暗含的情感。“作者为何要如此描写冬天呢?在一般人的心中,冬天象征寒冷,那么作者的想法是否也是如此呢?”学生在问题中积极思考,认识到:“在作者的心中,江南的冬天是可爱的,他体现出了自己对江南的喜爱之情。”学生基于诵读展开感悟,挖掘出了作品的精神内核,理解更透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强调感知和领悟,利用诵读能很好地感受文本的基本内容,体会作品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在教学的深入阶段,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精准地把握作者的语言个性特点,体会文章的情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默读、集体诵读、分角色诵读等方法,这样能全方位地体会作品的音韵美。
二、浸入语境,品味分寸感
所有的散文作品都是语言、心灵和物象三者的有机统一体,散文作品展现了三者的高度融合。体会作品要进入到作品特定的语境中,如体会作者规范使用词语的能力,感受作品严密的逻辑性和意境构筑的得体感等,这样学生就能根据文本体会到作品的个性特征,感受作者的认知轨迹。
在学习《想北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这个问题:“作者怀着怎样的情感来表现北平呢?作者认为‘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这样反复地说是否会让人觉得太过于累赘呢?”学生深入语境仔细揣摩,能理解作者反复强调自己爱北平,但是又不愿意按照寻常的方法去写北平,所以,他抛开了美好的词句来赞美北平,而用最质朴的话语来表达对北平的爱。这样写并不累赘,反而让人感觉很亲切,好像是一个孩子趴在母亲的怀里反复地叫着“妈妈”一样。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如何选择词句赞美北平,是否做到了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用质朴而能引起共鸣的方式赞美北平。学生发现,作者用“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等词句表达情感,所展现的也是北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这样的写作恰到好处,能体现出质朴的特点。
每一篇散文都凝聚着作者的情感,体现出了作者遣词造句的个性。学生若能进入到特定的语境中,则能感受作者选用词语时拿捏的分寸感,了解其如何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会着重思考如何不夸大地展现景物之美,如何不矫揉造作地表达内心情感,他们在自主创作的时候也会写得更有分寸感。
三、品鉴搭配,感受和谐感
不少散文作品的语言都有和谐感,这主要体现在多种事物的统一、各种物象搭配的和谐、语言的生动流畅上。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散文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要让学生思考作者选择了哪些不同的物象,这些物象组合在一起给人怎样的感受。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能品味到作者深层的思想活动。
学习《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作品中的词句:“在描写到荷塘的路的时候,作者选了怎样的物象呢?它们体现出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发现作者选择了“煤屑路”、“蓊蓊郁郁的树”、“淡淡的月光”等意象。结合上下文,学生发现作者此时的情绪并不好:平常他也觉得这条小路阴森森的,但是有了月光,让他觉得心情舒服了一些,这样就给后文描写荷塘月色奠定了基础。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思考作品的和谐之处:“作者说到自己‘心里颇不宁静,那么为何不重点写一下自己郁闷的心情,反而突出描写小路的阴森呢?”学生梳理全文的结构就能看出,如果只写暗色调的意象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心情的变化了,灰暗的景中加入了“月光”,就能体现出作者从“不平静”到渐渐舒缓,最后看到荷塘彻底释放情感的变化。”学生发现作者并非随意选择,而是合理搭配意象来表现情感变化。
探究作品语言搭配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收获言语经验的过程,学生在自主创作的时候也会着重思考可以选择哪些意象,如何搭配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情感。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自主迁移的写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个性化地展现语言建构的收获。
四、联系生活,深化情味感
优秀的散文作品常常在语言文字中体现出情味感,也就是说,能让人通过上下文语境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由于经典的散文作品和学生在时空上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教师要鼓勵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来体会作品中的这种情感。
学习《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挖掘作品中的双线索,思考作者如何在描写景物的同时写出内心情感的变化。可以带领学生尝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两者建立起联系,看看作者如何将双线索融合在同一篇作品中。学生发现作者情感的变化和物象的变化结合在了一起,看到了荷塘的美景后心情也变得愉悦,最后又回归到烦恼的现实生活中。这时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创作中如何展现情感的变化,能否试着写一下。如有学生写了自己和妈妈拌嘴后的内心变化。周围鸟儿鸣叫,却仿佛在嘲笑他一般,但是得到了同学的宽慰后心情豁然开朗,再看周围的景物,仿佛也都出现了生机。在实践创作中,学生掌握了如何结合现实生活写出情味感。
散文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心灵感受能力,能根据作品中的意象还原生活经验和作者形成共鸣。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体会作品情感,甚至生发出新的情感意义。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散文作品的语言,学生能发现散文的语言具有一定的特点,能借助语言体会到作者的创作风格,感受其内心世界,体会其人生经历。在散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如果能聚焦语言并展开实践活动,则能让学生咀嚼散文的精华,领悟散文之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226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