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海琦
摘 要:常规的美育都比较注重实践活动对幼儿的影响,忽视了感觉在教育中起到的推进作用。对于幼儿美育而言,可以从美食的角度去促使幼儿理解客观事物的美,用科学的理论提升教育效果。并且这一活动能够结合当地的美食文化来展开,在闽南文化的浸染下使幼儿获得更多的快乐,对物质需求能够进行简单的审美观念判别,培养其作为独立个体的个性思维。
关键词:闽南美食文化;幼儿美育;运用
由于美食文化在美育上的应用是一个崭新的方向,因而,教师应大胆尝试,从节日美食到特色小吃,从文化教育宣传的方面让幼儿认知特定美食与活动背景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起文化观念。借助美食及其文化影响,美育能够唤起幼儿对美这一概念本身的感受,激发其善良的情感,形成更积极的情绪化反应。下文从闽南美食文化的运用教学方式展开论述,完善幼儿本身的思维构建,推动其综合能力素质的发展。
一、创设美育环境,强化美食文化宣传
众所周知,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该更深刻地研究环境的作用,学习国内外的理论基础,并积极进行尝试,去创设美育的环境。在此过程中,需要体现出闽南美食文化的特点,在环境氛围的感染下挖掘本土饮食文化资源的影响力,注重美食宣传,引起幼儿的关注与兴趣。除影视、图片等资料的结合运用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有限度的试吃活动,让幼儿意识到生活中还有这么多美好的食物和其他美好的事物。
如,教师可以在园内的各种角落、走廊以及公共区域張贴有关闽南美食的图片,在展示区中放上一些本地特色小吃,形成专门的活动区角。另外,还可以创办“美食小作坊”,让幼儿用“过家家”的游戏方式去进行美食的制作与厨房的布置,真正将闽南的美食文化引入幼儿园。整体上,需要在环境中渲染美食文化的氛围,让幼儿能够对美食产生兴趣,进而在幼儿园内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体验制作美食、试吃美食的过程。在传统的美食文化的引领下,各式各样的小吃、饭菜能激发出幼儿的探知热情,教育效果良好。
二、开展主题活动,融合美食文化宣传
闽南美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节日美食,其在美育上的文化运用可以从这方面出发,结合节日的特色美食材料,让幼儿能够在节日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如,中秋节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们画月饼,尝试用橡皮泥捏月饼,并举行博饼活动,让幼儿进行比赛与竞猜,活跃节日气氛,月饼显得更有滋味。而在重阳节时,有蒸九层的重阳米果,也有各式各样的花糕,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讲述制作糕点的过程,并积极与社区老人联欢,充分展现出美食的作用,在本土化、社会化的主题活动中系统研究美育的多种方法,结合幼儿对美食的兴趣来丰富教学步骤。主题活动的开展也能够让幼儿在学习美食、了解美食之余去理解美食相关的文化背景,同时加入一些节日游戏,在欢乐的情感之中,有力地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将美食文化的效用推上另一个高度。
三、引入美食对比,增强文化归属感
不同的幼儿对美食的偏好不同,但处在闽南这片土地上,幼儿从小就会受到这方土地的饮食、语言及其他方面的影响。教师的传统美食文化教育可以从美食的特异性与地方性入手,在美育教学中进行美食的对比,分析幼儿的口味偏好差异,在美食的教学中逐步增强其对闽南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如,教师可以进行地方小吃的对比,把闽南的扁食、红粬龟、麻粩、炸菜粿、吉红糕、麻糍、润饼卷这类特色小吃与其他地区的臭豆腐、钵仔糕、热干面、糖油粑粑、竹筒糕、煎饼果子等作对比,幼儿很快就能发现自身对闽南小吃的接受度更高,对其他地区的小吃则是选择性接受,这是由于闽南的风土人情对幼儿口味的细微影响导致的。从这一点出发,教师的美食文化运用增强了幼儿对闽南的归属感,幼儿也知道了自身可能是偏甜或者偏咸的饮食倾向,从而能够在未来去细致选择美食,体验生活内容,理解美食文化的多样性,理解美食的艺术美。可以说,美育从多元的视角与新颖的观念展开研究,幼儿能够在美食的对比中真正理解地域文化,把味觉、触觉这种感官与艺术观念、文化观念综合起来,展开情感教育。
总之,教师需拓展闽南美食文化的运用形式,对幼儿进行激励与引导,在形成的融洽氛围中培养其美食审美的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与知识内容的拓展,加速其智力发展成熟的过程。在美食结合美育的过程中,用美食千变万化的形态与别具一格的美感、滋味熏陶幼儿,帮助幼儿认知社会美,在感人、动人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接受力,推动“以美育人”“文化育人”理念的实践发展,踏上幼儿园高质量改革创新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黄丹红.融地方文化于游戏之中 促小班幼儿美育发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5).
[2]翁麦虹.幼儿美育教学中有效策略的尝试[J].美术教育研究,2017(20).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闽南传统文化与幼儿园美育有机融合的实践探究”(课题立项批准号:Fjjgzx18-137)的研究成果。
编辑 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