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
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延续,也是课外语文活动的重点。从课内到课外,需要围绕教学目标的巩固与提升而开展。无论是课内所学的篇目还是课外阅读的篇目,无论是课内所学的写作方法,还是课外进行的针对性训练,无论是课内创设的学习环境还是课外安排的学习活动,其连续性特点都比较明显。那么,用什么方法或策略才能让阅读与写作教学在课内外有效衔接呢?
一、发挥微课作用,搭好课内外衔接之桥
随着信心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普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大增强,课后辅导的针对性和便利性也为之增强。尤其是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补充形式,微课在课外已经成为促教后进生、培养优秀生的主要方式。它能够围绕课堂学习目标,选择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惑点,抓住一点,设置议题,攻坚克难,通过教材的拓宽进行解读、重难点的集中有效突破、知识点的梳理总结拓展、学习目标的巩固熟练提升,等等,把课内外所读、所写衔接起来,联为一体。扼要来说,就是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在10分钟内就一个学习目标结合一段音频或视频进行针对性辅导。在时长上,正好切合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内容上,把课内所学与课外巩固、提高结合起来,虽短小却精悍、虽简单却实用、虽集中却灵活,能够兼顾所有学生,既突出个性化,又着重同一目标的集中达成。
就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衔接看,它着眼于课内所读所学所练。例如,在课内学习了《我的老师》中的人物形象刻画这一重点之后,在课外就进行写人类记叙文的阅读,练习写人记叙文的写作;在课内重点学习了《济南的冬天》景物描写这一重点之后,在课外就进行具有景物描写片段的类文阅读,练习景物描写,这样就能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拓展到课外,把读和写相衔接。所以,发挥微课作用,搭好课内外、校内外的衔接之桥,就能把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很好地衔接起来。针对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微视频的形式把学习关键点呈现给学生,方便、灵活突出阅读、写作的连续性特点,强化方法习得的持续性功能。
二、延伸读写内容,扩大课内外读写容量
在阅读教學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需要通过微课,把课内读写和课外读写相结合,扩大读写容量。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效掌握、巩固和深化课内读写内容和知识,而且能够给学生连续性地补充、延伸、吸纳课内读写内容和知识。
例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围绕童话的特点,在课内阅读了这篇课文并深入学习之后,因课内阅读时间有限,就需要教师把相关的童话布置在课外阅读。如此一来,教师把需要课外阅读的作品就可以推送给学生,学生借助微课,在课外进行童话的阅读。像《安徒生童话》,就可以作为连续性阅读内容,让学生巩固、深化对课内阅读篇目《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理解,达到延伸、补充课内所学的目的。同样,课内学习了编故事,课外也可以通过微课教学引导学生把故事编精彩。
再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后,围绕环保内容,让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了解课外感兴趣的有关环保的内容,学生对环保主题的把握就会更深、更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节约用水在我家”,学生就不怕无内容可写。学习《月光曲》后,围绕作者,制作介绍贝多芬生平品格、艺术成就的微课,让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对贝多芬的认知空间就会被拓展、打开,学生的探究兴趣就会被唤起。微课可以把课内阅读和课文阅读相连接,通过连续性阅读内容的跟进,将巩固和深化、延伸和补充语文信息和能力的提升,完成衔接,达到丰富、深化学习内容的目的。
三、内化读写方法,运用课内外读写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内的读写教学,教师注重的是对学生的读书方法的指导和点化,学生注重的是方法的习得与内化。课外读写衔接时,教师留给学生的,是学生个人更多阅读、思考的空间,把自我的理解乃至阅读中的认知冲动激发出来。而借助微课,以紧要方法的点拨、指导来帮助学生消化、熟练课内所学,达到方法的运用目的。
例如,阅读《一双手》时,指导学生抓住张迎善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体会作者这样写的目的,通过讨论这双手形成的原因,张迎善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和造福大家的美好愿望就能让学生迅速理解。学生习得了抓住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体会作者刻画人物形象、体现精神风貌的方法,内化于心,就可利用这种方法,通过微课跟进式的方法以熟练指导为目的,消化课外的阅读内容。再如,学习《月光曲》时,通过想象“贝多芬为兄妹二人弹奏第二首曲子”时的情景,学生结合文字理解就容易入情入境,感受到其中的意境美。学生在课堂阅读中习得了抓住意境进行联想想象的方法,教师再借助微课,为学生提供连续性的重点突破材料,学生通过微课将它用到课外的阅读中,其阅读效果就会外显出来。抓住构思、布局联系阅读。
再如学习《天马》时,抓住“总分总”结构及“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反复阅读课文,并用微课推送相同结构的文章,让学生深入体会这种布局谋篇的方法,并利用微课进行结构图解,不仅帮助学生感受到了这类文章的结构美,而且有针对性地提高了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这样,利用微课教学把课内与课外相贯通,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大大提高,表达的欲望就会越来越强。
四、创设读写环境,连接课内外读写场景
学习的目的就在于用,课内外阅读也是,用习得的方法去读去写,才能不断提升思维水平、读写能力。这是教学的目的,也是以读促写的关键所在。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要想把习得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还得有内容上的提供和情思上的激发。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写作的场景或情景,学生对整个写作内容了然于胸,运用方法下笔成文则不难。而借助微课,就能把这一方法延续贯通到课外,通过“方寸”之地,让学生“目通千里,视通八方”,足不出户,就能把写作内容尽收眼底。例如写“写武当山游记”,通过微课,展示游览地图,明确游览路线,逐一播放景点图片,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入情入境,运用游记写作的方法,抓住游踪移步换景,学生的思路不但清晰,描绘也会有详有略,错落有致,增强情趣。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用微课搭好课内外、校内外的衔接之桥非常重要。通过以上策略,借助微课把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内容相呼应,把阅读方法相衔接,把写作欲望激出来,把写作方法用熟练,突出连续性特点也容易操作。当然,除以上策略做法之外,还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探索。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一般课题《初中语文教学中“微课”助力阅读与写作高效对接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之一,立项编号: GS [2019]GHB1665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五中学(73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