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文化,这类文化中包含了我国重要的精神理念,是培养我国人民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有效资源。为了更好地培养我国的学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将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增添进去,有利于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深远长久的影响。特通过对红色文化课堂进行思考和探索,提出一些有效建议。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进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9132(2020)36-01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6.092
红色文化是中国历史长期积淀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刻印象,学校应积极地向学生传授红色知识,不仅有助于学校树立良好的风气,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同步发展。
一、红色文化的概述
红色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来说,红色文化被理解为世界中整体的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整个历史的变革中形成的促进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知识体系;从狭义来说,红色文化被理解为是我国共产主义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发展探索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知识有关的体系,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两个方面出发,将马克思与中国实际所处现状结合起来,把世界文化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的文明综合。从文化的方面来看,也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上的红色文化是通过文化的形式表现出的具体的社会文明的形态,广义上的便是物质文化能够体现出来文明发展现状。红色文化资源最根本的定义就是红色,红色代表了更多的革命意义与科学性质,将传统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崭新的红色文化,鼓励人们不断地前进发展。
二、当代学生的精神面貌现状
青少年是我国的未来和希望,每一个民族都把青少年的教育当成最重要的事,为此,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用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号召社会中一切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学生们展现出来的风貌越来越不如人意,学生们受到了社会中不良气息的影响,一些学生呈现出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没有目标的心理现象。对学习没有兴趣且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这些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将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带入到课程中,有利于改善扭转学生的观点,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暗示,鼓励学生积极向上。
三、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的重要意义
(一)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的题中之意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发展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无形的物质力量,在促进我国的发展进步和对未来的探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象征的灵魂便是坚定的理想信念、远大的梦想目标、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艰苦奋斗的精神。红色文化的实质便是将自己的任务作为重要的导向,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并因此艰苦奋斗;红色文化内容的精髓是经历挫折但不放弃、在生死和义气之间选择义气,不贪生怕死,这样的精髓正是呼应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学生作为年轻人的新一代,承担着许多责任,承载着祖国未来发展和进步的希望,因此,培养学生更加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鼓励学生为此奋斗,主动承担起发展中国的责任。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能够帮助学生在当今依旧保持奋斗的精神,排除眼前利益的诱惑,坚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远大理想,不因为眼前小小的利益蒙蔽双眼,不被利益所羁绊,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作出行动,不在享受安乐的过程中放弃自己的理想。自己养活自己的能力,艰苦奋斗的信念要求学生不要急于求取功名或钱财,应该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向前走,人生的路才能走得稳定且坚实。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仅仅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还能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个人文明程度。将红色文化实施带入到课堂中去,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储备和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还能够全面促进人文精神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是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当前的国际形势呈现出多变的现状,中国的国情也在发生着一定程度的改革,这样的形势要求我国的新一代年轻人来应对新一轮的挑战。红色文化是我国的长期积淀,红色文化中的很多内容都对培养年轻的精神意志起到很大的协助作用。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内核精神首先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改革变动的年代显得更加重要。因此,红色文化应当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能够激励人们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红色文化进入课堂有利于将红色文化的优秀内容传承下去,有利于发挥它的先导作用,有利于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合格的接班人。
(四)是培育校园文化的需要
校园内风气是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相结合的产物。红色文化中包含了许多有关于指导学生学习的相关内容,将红色文化资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有利于教给学生更多学习的方法和学习观念,增强学生学习的意念,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导学生,最终改善学校的教育风气。
四、红色文化进课堂的实施途径
(一)根据学校或地区内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按照追忆的方式对学校或者地区内存在的红色文化进行一定的了解,不管是校歌、校史还是学校的传承精神,都值得学生们进行学习。可以结合每一门课程不同的特点将红色文化进行融入。例如:在语文课本的学习中,结合诗词和名言对红色文化进行相应的引导,教导学生在课外的阅读中积累红色文化的相关知识,了解革命的历史和含义,能够充分地了解到红色文化主要精神的魅力;在思想品德这一科目中,让国学知识渗透到爱国主义思想精神上;在语法课上,指导学生对红色诗句或者格言进行临摹和研究,通过不断练习来提升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开展综合实验课,带领学生进行实地性质的学习,将本地的红色知识绘制成书,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将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到学校中去,在提高学校内涵的基础上,提升对学生全面的培养。
(二)以课堂为载体开展系列活动,鼓励红色文化进入课堂
1.在班级内成立读书小组。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在班级的范围内与其他的同学进行相应的交流和讨论。通过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交流,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并接收到其他同学不同的理解方式,能够得到更深的知识深度。教师可以在小组进行谈论时参与其中,对有效的发言进行鼓励,对不合适的说法进行相对的修正,可以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加深学生对文化知识点的印象。
2.阅读红色书籍后写出读后感。为了避免学生应付了事,应要求学生在对书籍进行充分的阅读和了解后写出读后体验。写出读后感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阅读有效性,还能够真实地看出该红色书籍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如果学生的看法和实际表达的意思有些距离可以进行及时的纠正,使得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将用心写且内容表达优秀的读后感发表到校报或者粘贴在学校的展示墙上,以此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阅读任务中。
3.制作手抄报。写生在进行绘制手抄报前必定要对主题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如果教师将手抄报的主题设定为有关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学生可以因此進行更多的了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印象。对于学生做出的手抄报进行评比和展出,并在结果出来后进行相应的奖励,这样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加用心地准备手抄报的内容,增强活动目的的有效性。
4.开展征文比赛。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经常会写作文,如果将学生写作文的主题切换成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内容。将学生写出的优质作文订封成册,给予学生更大的鼓励,有利于学生更加用心地准备写作资料,从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
5.参观革命旧址。中国的历史顺延千年,每一个地区都发生过或大或小的红色事件,以至于许多红色文化和相关遗址都遗留了下来,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带领学生去参观红色遗址,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能够促使学生与红色文化的实际接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学习的积极性。
6.举办红歌比赛。在历史的发展中,很多的红色歌曲都被创作,用来歌颂红色事件或者其中的英雄人物。举办歌唱比赛有助于学生更加了解红色历史,了解英雄人物事件。雄浑激昂的歌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起人的情感意识,让学生进行演唱,可以激发起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起到鼓舞的作用。
五、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探析
(一)将红色文化资源纳入思政教学体系中
对学生进行思想与文化政治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文化素养,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将红色文化资源的相关内容添加到思想与政治的课程内,将会非常有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了解。思想与政治中也含有许多红色文化的内容,可以在进行讲授时对知识点进行补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运用多种形式加强红色文化的推广和宣传
许多学生对于红色文化资源并没有产生很多的概念,甚至有些人甚至都不知道红色文化这一名词,更不说对它的含义进行深刻的认识。学校和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举办各种活动来推广红色文化的相关知识,比如进行户外演讲、情景剧演绎等等。不管以哪样的形式进行推广,都能够对学生还有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情景演绎时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到演绎故事的背景资料和演绎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具体的红色行为。不仅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认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吸引更多的观众进行观看,增强观众对红色文化的认识。
学校将红色文化知识作为学校教导的主要内容,能够充分地帮助学生在学校范围内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学习氛围。当学校的人格精神得到提升时,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自己学校特有的教学特色,不仅仅能加强学生和教师的凝聚力,使得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得到加强,还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文礼.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路径思考[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4(1).
[2]王洪叶,王爱华.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危机及应对思考[J].理论与改革,2013(1).
[3]张子燕.赣南红色文化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的思考[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3(10).
[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简介:李复祥(1968.5— ),男,汉族,甘肃靖远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