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大众对于教育教学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如今,初中教师的职责已经不再局限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应当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与小学教育相比,初中生需要学习的科目增加,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也随之提升,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一方面,小组合作能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小组合作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合作重点,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6-010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6.050
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协作能够将个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实现效果最大化。合理进行团队协作,能够提高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然而,如果成员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无法体谅他人、包容他人,那么协作将很难进行。为了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教师需要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其综合能力,在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推动初中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高素质人才。
一、设置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降低小组合作的迷茫感和紧张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学习质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详细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课堂学习及小组合作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当小组成员具备一定的讨论经验后,教师便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小组成员对讨论中的知识点进行正确的分析。此外,教师在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时,还应当突出目标教学的优势,聚合小组成员的思维,使其朝着统一的方向努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小组讨论的整体质量。
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也应当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目标的调整,避免教学目标过度统一。如果教学目标过于统一,将会影响能力较差、基础较薄弱学生的学习。为了保证目标设置的合理性,教师应当提前进行学习能力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为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有针对性地设置任务,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科学的分组设计
教师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应当掌握学生的个性,为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
首先,教师应当秉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所谓“同组异质”,就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搭配,保证每组人员结构相似并搭配合理,这种分组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使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在分组时,需要考虑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性格差异等因素,找出异同点,合理进行分组。同时,教师也应当践行“异组同质”原则。所谓“异组同质”,指的是各组之间应当势均力敌,保证各组之间实力均衡,这种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后续学习活动的评价。
其次,教师应当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分组。通常小组人数在6到8人之间,保证小组成员之间互助、互补。这种分组模式能够确保每位学生都融入课堂讨论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在进行小组人员搭配时,也应当仔细分析学生的特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等差异,进行组员分配,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组内,构建互帮互助的讨论环境。每组成员也要做到相互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体现公平、公正的良性竞争原则。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根据学习情况,适时进行组员调整。小组合作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是相对稳定的,这样有助于学生相互了解、优势互补,然而,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后,组内的学习水平和各组之间的发展水平都会出现差异,甚至小组之间学习进度也会有较大的差距,这时,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个人差异,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保证每名成员都能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小组讨论的顺利进行。
三、抓住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其挑选适当的小组,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应当关注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要求,合理开展小组学习。在通常情况下,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无法快速理解的内容,他们很难在短时间掌握重点、难点。另外,如果教师的讲解模式过于枯燥乏味,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也难以得到提升。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其能够真正地理解教学内容。其次,当学生的思维处于迷惑或者混沌时,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转变学习态度,调整状态,快速理清关系,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再次,教师在进行基础教学后,对于课程的延伸也可以应用小组合作模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教学内容延伸,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和讨论空间。此外,拓展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思维和逻辑都得到延伸,还能有效激发其创造性,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适当地执行奖励机制
初中生大多在12到15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一定的个性,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大部分初中生都希望得到师长的认可。这时,教师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开展教学活动。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地为学生设置奖励,通过奖励机制,规范学生的讨论行为,使其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讨论热情以及学习自信心,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水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在设立奖励机制时,还应当保证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加以调整,对于奖励机制的执行也应保持差异性,需要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奖励标准和奖励机制,避免学生因产生不平衡心理而放弃数学学习,切记应避免适得其反。
五、加强对学生差异的关注
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经历以及生活体验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将或多或少地影响学生的学习,面对学生的这些差异,教师应当调整教学模式,不能再使用传统“一刀切”的方式开展教学。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仅适用于对中等生的引导。教师设置的教学难度,对于优等生而言,可能过于简单,无法发挥其学习优势,很难拓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对于学困生而言,则过于困难,学困生觉得在听“天书”,久而久之便会丧失学习自信。因此,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自主学习意识,保证学生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在具体教学時,教师应当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其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小组不同的学习情况,设置学习任务,保证每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绩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会得到大幅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保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核心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突破。此外,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能够转变数学学习态度,提高综合素质。
六、提升数学教学反馈力度
教师进行教学反馈,不仅有助于自己把握教学情况,还能使学生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更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开展教学反馈时,需要将小组合作融入其中,教学评价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过于片面和武断。教师可以按照组内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个层次开展教学反馈。首先是组内自评。在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熟悉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组内自评,各小组成员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组内成员的各自评价。其次是小组互评。小组互评指的是不同小组相互评价,这种评价模式能够保证评价的公平、公正。再次是教师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持鼓励教学的原则,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陷入学习误区,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开展合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使其掌握合作学习的重点,形成较强的分析能力。另外,这一教学模式还能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课程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能够投入到课堂探索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推动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
[2]张发军.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
[3]宋体海.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9(36).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路浩明(1986.4— ),男,汉族,甘肃镇原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